灌溉的四字成语
1. 灌溉的灌字有什么四字成语
醍醐灌顶、抱瓮出灌、灌夫骂座、戳心灌髓、五丈灌韮
一、醍醐灌顶
意思: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比喻听了精辟高明的意见,受到很大启发。
拼音:tí hú guàn dǐng
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译文:哪能知灌顶有醍醐,使得我整个人都醒悟了。
二、抱瓮出灌
解释: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出自:《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译文:“挖隧道,进入井,抱着坛子取水灌溉。”
三、灌夫骂座
解释:灌夫:西汉著名将领。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遂怒,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居室。”
译文:武安侯就生气,弹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在室。
四、戳心灌髓
解释:刺心并深入骨髓。形容刻毒得使人难以忍受。
出自:宋文茂《李班长学文化》:“秀英见祝怀成坐在一边戳心灌髓地说风凉话,怕又挑起事来。”
译文:“秀英见祝怀成坐在一边戳心灌骨髓地说风凉话说,怕又挑起事来。”
五、五丈灌韮
解释:用来讽刺那些思想保守,守着老一套,拒绝接受先进经验的人。
出处:汉·刘向《说苑·反质》:“卫有五丈夫,俱负缶而入进灌韭,终日一区。邓析过,下车,为教之曰:“为机,重其后,轻其前,命曰桥,终日灌韭百区不倦。”五丈夫曰:“吾师言曰:‘有机知之巧,必有机知之败。’我非不知也,不欲为也。子其往矣,我一心溉之,不知改已。”
译文:汉刘向《说苑·反本质》:“卫有五个丈夫,每人都背着瓦罐进进浇灌韭菜,整天一区。邓析过,下了车,为教他说:“是关键,后重的,前轻,命令说桥,每天浇灌韭菜百区不厌倦。”五个丈夫说:“我的老师说:‘有机械的技巧,必须有机械的失败。’我不知道的,不想做的事。你可以走了,我是一个用心灌溉的,不知道改变已经。”
2. 灌溉田地是不是四个字的成语
灌溉田地不是四个字的成语,就是普通的名词短语。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扩展资料: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4、风格具有典雅型
成语通常来自古代文献或俗语中,其语体风格庄重、典雅。
3. 四字成语灌溉
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
[释义]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语出]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近义] 茅塞顿开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 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4. 四字成语灌溉
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
[释义]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语出]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近义] 茅塞顿开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 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