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 我来答
刚阳文化
2022-11-08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4万
展开全部
  一、锦衣卫的来历
  “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速速闪开!”
  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
  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也就是说锦衣卫的命令下达者,只有皇帝一人。
  二、锦衣卫的职能
  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
  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即一部分是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
  这些人虽名为“将军”,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权利并不是很大,只是名称叫得响,负责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
  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一个个长得牛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洪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对人有一定震慑作用。
  锦衣卫中负责“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
  也就是有点类似于现在美国的FBI,只要是国内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管一管。
  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是用来做仪仗礼仪,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生怕自己的天下坐不稳,认为司法机构如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不好用,为了培植自己的杀手锏,于是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
  三、锦衣卫的权利
  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或是“锦衣狱”,由北镇抚司署理,可直接拷掠刑讯,取旨行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均无权过问。
  狱中“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
  诏狱的刑法极其残酷,刑具有拶指、上夹棍、剥皮、舌、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种,史称:“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
  嘉靖时刑科都给事中刘济有谓:“国家置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 *** 。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
  由此可见,锦衣卫权利之大无人能及。完全可以越过司法机构来办案。
  四、锦衣卫的眼线
  明朝的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是贫寒子弟出身,朱元璋起兵夺取天下,朱棣是靠武力夺取了侄儿的江山,由于这种出身的特殊性,明朝对皇权的维护有其他朝代所没有的强烈欲望。
  这就使得锦衣卫“巡查缉捕”的职能,无限度地扩大了。
  锦衣卫的指挥使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打击异己,又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
  如明成祖时的纪纲、明武宗时的钱宁等,在他们掌权时,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对他们的命令只要稍有拂逆,就会家破人亡,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
  臭名昭著的北镇抚司大牢中,更是关满了各种各样无辜的人们,死于锦衣卫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计其数。
  五、锦衣卫的势力
  传说有一次明朝的开国重臣宋濂,秉性老实忠厚,年纪虽老,办事却还算得力,让皇帝满意。有一天下朝回家,大概因为总是早起上朝,加上年纪大了,体力有些不支,过于劳累,就顺口赋诗一首:“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遂得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一见宋濂便说:昨天做得好诗!可是我并没有嫌你迟呀,还是改成“忧”吧。吓得宋濂赶忙拜倒谢罪。
  当朝宰相只不过在自己家中偶尔感叹一下,没想到第二天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可见锦衣卫势力之大。
  锦衣卫的出现从明朝建立到其灭亡,始终在暗影中做着种种勾当,几乎是绵绵不绝,对朝中官员大臣们的滥捕极大地影响了皇帝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关系,使百官、民众、军队与皇帝离心离德。
  甚至有人说,明朝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
  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
  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著名明朝特务锦衣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