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矛盾型儿童性格特征的个案分析
展开全部
心理学上所谓的矛盾型儿童是指那些被某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其他同伴看作是有破坏性而不被喜欢的儿童.也称有争议的儿童。矛盾型儿童尽管比例比较少。但是在幼儿园班级集体生活中却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群体。
一般认为,矛盾型儿童一方面能力较强,性格较活跃;另一方面调皮捣蛋.行为具有破坏性。是不是矛盾型幼儿的性格特征都符合这种表述呢?他们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怎样?毕竟文献中的结论相对都是通过大规模样本的测量概括出的主流特征。
作为研究者。我试图走进矛盾型幼儿的现实生活,考察他们在同伴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以个案形式生动描述。这种描述不是建立在大规模样本的测量上,而是真正地研究“真儿童”。围绕五个活生生的幼儿。我试图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而了解性格特征和同伴交往类型的关系,以同伴交往为切入口提供儿童性格特征改善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幼儿园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对矛盾型幼儿的指导提供参考。
我在某高校幼儿园采用同伴提名法选择了五名儿童(毛天,小班;李韵,小班;王天,中班;白之,中班;唐文,大班)。结果发现,这五名儿童虽都是矛盾型儿童,可性格特征却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并不像文献中描述碍那样简单。其实,从他们的正负提名标准分可以看出,他们在同伴中受欢迎和受拒绝的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即这类儿童的“矛盾度”不同。由于幼儿同伴关系的不稳定性,他们的矛盾型地位也存在几种发展趋势。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性格的向性、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个性两重性的程度这三个层面上。
唐文:比较内向,亲社会行为突出。攻击性行为很少,整体表现较沉稳。
唐文的合作、分享行为较多;关心周围的朋友和事,合群行为显著;有一定的正义感;举止不粗鲁,谦虚,不张扬:受老师喜爱;很少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他的性格偏向于“受欢迎儿童”,虽不是太外向,可愿意与伙伴分享合作,而且有一定的正义感,在班上很有人缘。但由于班上人太多,他又不是很善于表现自己,所以友谊的触角只能伸展至一小部分朋友当中。按照社会测量法,我把他也归于矛盾型儿童。和他妈妈交谈时,发现妈妈性格内向,对唐文管得也少,但爸爸广交朋友,对朋友特别真诚。我想这一点也在间接影响唐文对同伴的态度。
李韵:比较内向,攻击性行为突出,这种行为往往通过较“无声”的动作完成。
李韵不大说话,内向,在班上表现不是很活跃;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需要别人听她指挥;喜欢做小动作,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不被老师喜欢:有一两个玩得好的朋友,似有发展成被拒绝儿童的趋势。可李韵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有较大差异。在家里,她较活跃,与父母、长辈能主动友好地相处。李妈妈对自己女儿是说不出的满意:“我有一个这样的崽很满足。”她对女儿的种种言行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喜爱和支持。可以说,李韵是处在民主偏溺爱的家庭氛围中。她在家里的玩伴只有父母和爷爷奶奶,}而家人对她的所作所为都不加干涉,缺乏对她的有效引导。在缺乏同伴交往经验的背景下,这样的家庭教养环境很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王天:儿童攻击性和亲社会性行为均不突出,常常表现为“无行为”,内向,不大会说话
王天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独立、孤独行为较多;兴趣单一,很难给人留下印象,就连老师在调查问卷上都不知怎么写总体印象;在家里没有什么同龄玩伴,更谈不上其他年龄阶段的朋友。虽攻击性行为少,可老师很不喜欢他,对他关注少,有发展成被忽略儿童的趋势。和他妈妈交谈,发现王妈妈也不大了解自己的儿子,而且自己也不是很爱动的那种类型。王天在家一般就是摆弄玩具。但是他父母不溺爱他,注意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很多事都不提供帮助。这种情况下,他虽然独立性强,可是总让人觉得他有点孤独。
白之、毛天:表现活跃,勇于表现,喜欢结交朋友,同时攻击性行为较多,但在老师眼里常常是“调皮得可爱”。
白之由亲戚抚养,性格属于典型的矛盾型儿童。他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所以对幼儿园生活很适应;好动,双休日都很少待在家,整天和朋友在外面玩。特讲义气,玩伴涉及各个年龄。可见,朋友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他和父母的关系不是很亲密。
毛天.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男孩。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坦白直率地表明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不喜欢的小朋友又有较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性格属于典型的矛盾型儿童。他的母亲是个体,环境的原因,毛天有点早熟,非常爱漂亮,不仅体现在穿着上,更表现在择友标准上。他能说会道,非常讨妈妈喜欢。但父亲在喜爱之余又非常严肃,一般采用打的方式来教育他。毛天虽然有一些毛病,但老师和大部分儿童都喜欢他,在同伴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从以上的观察、访谈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在同伴关系中处于矛盾型的地位,但是他们的性格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或生活实践中,我们要认清每个矛盾型幼儿的性格特征.针对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
具体而言,对于亲社会行为突出、但表现较内敛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多鼓励他勇于展现自我,促使他向受欢迎儿童转化;对于攻击性行为显著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对发生冲突的真实情况加以了解,使他们明白攻击和破坏并不能解决问题,并教给他们与同伴交往的一些技能,获得更愉快的同伴交往体验;对于表现不突出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了解其兴趣所在,为其树立积极行为的楷模,鼓励多与其他幼儿交往,而不仅仅局限在几个同伴之间;对于典型的矛盾型儿童,我们要积极转化他们调皮捣蛋的行为,更好地引导他们把活跃和充沛的精力为集体服务,让他们获得更大的个人效能感。
处于矛盾型地位的幼儿,恰恰是人际关系中最真实的幼儿。这种两面的同伴关系更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看清自己在不同朋友心目中的模样。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同伴关系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矛盾型幼儿更易体验到同伴关系的变更,获得更丰富的交往经验,而这一点教师也应该把握。总之,要把儿童作为真正的单独的个体去认识。而不是盲目地贴“标签”了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儿童。
(文中幼儿姓名均为化名)
一般认为,矛盾型儿童一方面能力较强,性格较活跃;另一方面调皮捣蛋.行为具有破坏性。是不是矛盾型幼儿的性格特征都符合这种表述呢?他们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怎样?毕竟文献中的结论相对都是通过大规模样本的测量概括出的主流特征。
作为研究者。我试图走进矛盾型幼儿的现实生活,考察他们在同伴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以个案形式生动描述。这种描述不是建立在大规模样本的测量上,而是真正地研究“真儿童”。围绕五个活生生的幼儿。我试图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而了解性格特征和同伴交往类型的关系,以同伴交往为切入口提供儿童性格特征改善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幼儿园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对矛盾型幼儿的指导提供参考。
我在某高校幼儿园采用同伴提名法选择了五名儿童(毛天,小班;李韵,小班;王天,中班;白之,中班;唐文,大班)。结果发现,这五名儿童虽都是矛盾型儿童,可性格特征却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并不像文献中描述碍那样简单。其实,从他们的正负提名标准分可以看出,他们在同伴中受欢迎和受拒绝的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即这类儿童的“矛盾度”不同。由于幼儿同伴关系的不稳定性,他们的矛盾型地位也存在几种发展趋势。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性格的向性、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个性两重性的程度这三个层面上。
唐文:比较内向,亲社会行为突出。攻击性行为很少,整体表现较沉稳。
唐文的合作、分享行为较多;关心周围的朋友和事,合群行为显著;有一定的正义感;举止不粗鲁,谦虚,不张扬:受老师喜爱;很少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他的性格偏向于“受欢迎儿童”,虽不是太外向,可愿意与伙伴分享合作,而且有一定的正义感,在班上很有人缘。但由于班上人太多,他又不是很善于表现自己,所以友谊的触角只能伸展至一小部分朋友当中。按照社会测量法,我把他也归于矛盾型儿童。和他妈妈交谈时,发现妈妈性格内向,对唐文管得也少,但爸爸广交朋友,对朋友特别真诚。我想这一点也在间接影响唐文对同伴的态度。
李韵:比较内向,攻击性行为突出,这种行为往往通过较“无声”的动作完成。
李韵不大说话,内向,在班上表现不是很活跃;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需要别人听她指挥;喜欢做小动作,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不被老师喜欢:有一两个玩得好的朋友,似有发展成被拒绝儿童的趋势。可李韵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有较大差异。在家里,她较活跃,与父母、长辈能主动友好地相处。李妈妈对自己女儿是说不出的满意:“我有一个这样的崽很满足。”她对女儿的种种言行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喜爱和支持。可以说,李韵是处在民主偏溺爱的家庭氛围中。她在家里的玩伴只有父母和爷爷奶奶,}而家人对她的所作所为都不加干涉,缺乏对她的有效引导。在缺乏同伴交往经验的背景下,这样的家庭教养环境很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王天:儿童攻击性和亲社会性行为均不突出,常常表现为“无行为”,内向,不大会说话
王天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独立、孤独行为较多;兴趣单一,很难给人留下印象,就连老师在调查问卷上都不知怎么写总体印象;在家里没有什么同龄玩伴,更谈不上其他年龄阶段的朋友。虽攻击性行为少,可老师很不喜欢他,对他关注少,有发展成被忽略儿童的趋势。和他妈妈交谈,发现王妈妈也不大了解自己的儿子,而且自己也不是很爱动的那种类型。王天在家一般就是摆弄玩具。但是他父母不溺爱他,注意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很多事都不提供帮助。这种情况下,他虽然独立性强,可是总让人觉得他有点孤独。
白之、毛天:表现活跃,勇于表现,喜欢结交朋友,同时攻击性行为较多,但在老师眼里常常是“调皮得可爱”。
白之由亲戚抚养,性格属于典型的矛盾型儿童。他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所以对幼儿园生活很适应;好动,双休日都很少待在家,整天和朋友在外面玩。特讲义气,玩伴涉及各个年龄。可见,朋友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他和父母的关系不是很亲密。
毛天.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男孩。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坦白直率地表明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不喜欢的小朋友又有较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性格属于典型的矛盾型儿童。他的母亲是个体,环境的原因,毛天有点早熟,非常爱漂亮,不仅体现在穿着上,更表现在择友标准上。他能说会道,非常讨妈妈喜欢。但父亲在喜爱之余又非常严肃,一般采用打的方式来教育他。毛天虽然有一些毛病,但老师和大部分儿童都喜欢他,在同伴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从以上的观察、访谈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在同伴关系中处于矛盾型的地位,但是他们的性格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或生活实践中,我们要认清每个矛盾型幼儿的性格特征.针对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
具体而言,对于亲社会行为突出、但表现较内敛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多鼓励他勇于展现自我,促使他向受欢迎儿童转化;对于攻击性行为显著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对发生冲突的真实情况加以了解,使他们明白攻击和破坏并不能解决问题,并教给他们与同伴交往的一些技能,获得更愉快的同伴交往体验;对于表现不突出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了解其兴趣所在,为其树立积极行为的楷模,鼓励多与其他幼儿交往,而不仅仅局限在几个同伴之间;对于典型的矛盾型儿童,我们要积极转化他们调皮捣蛋的行为,更好地引导他们把活跃和充沛的精力为集体服务,让他们获得更大的个人效能感。
处于矛盾型地位的幼儿,恰恰是人际关系中最真实的幼儿。这种两面的同伴关系更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看清自己在不同朋友心目中的模样。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同伴关系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矛盾型幼儿更易体验到同伴关系的变更,获得更丰富的交往经验,而这一点教师也应该把握。总之,要把儿童作为真正的单独的个体去认识。而不是盲目地贴“标签”了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儿童。
(文中幼儿姓名均为化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