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型划分春联属于对联的什么
从类型划分春联属于对联的:节令联。
春联,又叫春贴、对联、门对,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春联上下联的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且两边要互相对应。
中间的“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联起源于桃符。它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起源情况: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 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也有说是 辛寅逊或 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