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写一篇作文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6-04-26
展开全部
妈妈坐在门前
哼着花儿与少年
虽已事隔多年
记得她泪水涟涟
那些幽暗的时光
那些坚持与慌张
在临别的门前
妈妈望着我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她坐在我对面
低头说珍重再见
虽已时隔多年
记得她泪水涟涟
那些欢笑的时光
那些誓言与梦想
在分手的街边
她紧抱住我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我独自渐行渐远
膝下多了个少年
少年一天天长大
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
看他坚持与回望
我知道有一天
我会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素材2】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
我从小住在清华校园里,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外表看起来很普通,面积也不是特大,但是特别安静。这地儿都没动过,也没装修之说,从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红色的,很老很旧。但我在那儿真觉得挺好,有一个家,但我在那儿真觉得挺好,有一个家,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房子多少年了,我们也在感慨:后边的院子多好啊,出门就是操场、游泳馆,还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四周的邻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进去聊会儿天怎么都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前面的院子。小时候有什么问题家里老人就写一张字条,说这问题你问谁谁谁。我找到人家家里,打开字条一看,哦,你是那谁家的孩子,那你讲吧,都是中国头把交椅啊。这才是住处真正的意义吧,它让你透气,而不是豪华的景观、户型和装修什么的。
2007年,我们搬了出来,因为家人都在国外,我又不在清华教书,学校就把房子收回去了,后来我去了洛杉矶。去了美国,我一样是无房户,坚定的无房主义者。刚去美国的时候,我做编剧和开发,只卖出了两首电影歌曲。美国流行音乐是草根文化,美国卖吉他的黑人当我师傅都有富余,不是说他弹得比我好,是同样一个琴我们弹的都不是一个级别,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国外很多伟大的乐队,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在中国整个高校也选拔不出一个牛的乐队。为啥?国内很多年轻人的热情都分散了,赚钱的热情大过音乐本身,比如买房。
郑钧有一天跟我说,有些艺术家被抓进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成为艺术家,你就是那后者,你的生活就像行为艺术。不过,我肯定不属于时尚人士,因为从来不关注别人的流行趋势,也算不上中产阶级,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平时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跑着玩。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然后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经常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然后很快成为朋友,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之前还在欧洲碰见一个东欧乐队,我帮人弹琴,后来还跟人卖艺去了,跟着人到处跑到处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
我妈也是,一个人背包走遍世界,我妈现在还在流浪,在考察美国天主教遗址。
我妹也是,也没有买房,她挣的钱比我多得多。之前她骑摩托横穿非洲,摩托车在沙漠小村里坏了,她索性就在那里生活两个月等着零件寄到。然后在撒哈拉沙漠一小村子里给我写一个明信片,叫做“彩虹之上”,她在明信片里告诉我说,哥,我骑了一个宝马摩托,好开心。我看到沙漠深处的血色残阳,与酋长族人喝酒,他们的笑容晃眼睛…然后她就开一宝马摩托,坏了,说整个非洲都没这零件,她说你知道我现在在做什么吗?我在撒哈拉一个小村子里给人当导游。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就觉得很幸福。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给母亲新书写的序
高晓松
妈妈领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仰着头讲每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
那些颓败但深蕴的历史告诉了我和妹妹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
  妈妈从小告诉我们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在我和妹妹长大的这么多年里,我们分别走遍了世界,但都没买过一尺房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诗与远方才是我们的家园。
  妈妈生在德国,长在中国,现在住在美国,读书画画、考察古建,颇有民国大才女林徽因之风(年轻时容貌也毫不逊色)。那时梁思成与林徽因两先生在清华胜因院与我家比邻而居,妈妈最终听从梁先生建议读了清华建筑系而不是外公希望的外语系,从此对古建痴迷一生。妈妈中西建筑融会贯通,家学渊源又给了她对历史细部的领悟,因此才有了这部有趣的历史图画(我觉得她画的建筑不是工程意义上的,而是历史的影子)。我忘了这是妈妈写的第几本书了,反正她充满乐趣的写写画画总是如她乐观的性格一样情趣盎然,让人无法释卷。
妈妈从小教我琴棋书画,我学会了前三样并且以此谋生,第四样的笨拙导致我家迄今墙上的画全是妈妈画的。我喜欢她出人意表的随性创意,这也让我在来家里的客人们面前常常很有面子——这画真有意思,谁画的?我妈画的!哈哈!  
为妈妈的书写序想必是每个做儿女的无上骄傲,谢谢妈妈,在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后的很多年,又一次给了我做您儿子的幸福与骄傲。我爱你。
(摘自《红墙黄瓦(画说老北京古建筑)》 张克群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晓松的母亲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张克群
附:高晓松,著名音乐人、导演,制作人、词曲创作者,把校园民谣推向顶峰的代表人士之一。清华大学肄业,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校园民谣》中关键人物,他以创作见长,也极具商业头脑,曾创立了麦田音乐,即是后来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内唱片公司――太合麦田。现从事电影及音乐工作。2012年6月15日与师兄宋柯加入恒大音乐公司。
【素材3】
许巍你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
佚名
一直都很喜欢许巍,十几年前第一次听他的歌《温暖》,单曲循环,深深的被词曲给出的情怀,还有低沉的嗓音吸引,自此,喜欢上了这个老男人。
《那一年》《时光漫步》《在别处》《九月》《蓝莲花》一首首的听下来,一直到现在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虽然,许巍的很多歌词都略显单薄,但是却满满的都是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不断前行的正能量。
在很多很多的每一次迷茫、挫折、受伤的时候,总能从他的歌声中重新拾起对梦想的力量。
60后的他有足够强大的内涵,宽广的胸怀,对于80后的我而言,这些已经足够,他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怀揣梦想,而我总是能够从他的歌声中平复躁动的内心,激荡对梦想的渴望。
这次演绎高晓松的填词,依然是不变的嗓音,依然是动情的旋律,依然是这个躁动世界中的清音。怀揣梦想,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生活压弯了太多人的脊梁,困苦和无奈好像无休止的充满了生活的每一处,但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苟且即苟且,诗和远方不能忘!这关乎信仰!
我相信远方,我不忘远方!
我在每日的苟且之余,不忘眼前的星空与大海,努力记录工作中那些独特的点滴,不放弃诗和远方,不断提醒自己拥有梦想!
我希望自己永不会被密密麻麻的苟且磨灭赤手空拳来到世间时带有的独特的自我!
“我独自渐行渐远,膝下多了个少年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我知道有一天,我会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这关于传承!
没有信仰,如何传承!
没有诗和远方,如何有信仰!
【素材4】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佚名
前段时间在看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很小的时候我就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当时还是青少版,可是不明白月亮和六便士会靠什么理由出现在一起,因而觉得无趣。上大学之后时常会在一些网站上看到一些品评毛姆作品的文章,便觉得好奇,心有不甘。于是在图书馆搜寻一番,找到了那本《月亮与六便士》如今阅读完全书,找到了差一点就错过的东西,甚觉幸运。
我们口中的“梦想”一词本来应该是超脱的,是理想的,但是在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眼中这仍然是世俗的,梦想就应该是倾其所有,是求之不得,是追逐而不是拥有,是痛苦是折磨,是死亡一样的盛宴。
忽然想到民谣《揪心的玩笑和漫长的白日梦》里的一句话:“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本来是多么自由的人啊,却被世俗所牵绊,做着琐碎而无趣的事情。那些心底的念想,被折叠整齐,蒙上了灰尘。
我习惯于随着自己的性子阅读,觉得有趣就多看几遍,无趣就把书放下。书的开头是一些平铺直叙,好像到了结尾也仍然是平铺直叙,偶尔有几句作者的观点犀利地穿插其中,像一根刺,让你清醒,让你时刻警惕危机。在全书我还看到的是一些较量。相互依附和冲撞,共生却矛盾。被附加在书中人物上,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是场无声的战争,在毛姆的笔下鲜活而脆弱。
理想和现实的较量
全书看下来,毛姆的确还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并没有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康庄大道或者描绘美好的未来,他微笑着,以现实的名义给了斯特里克兰德先生一个响亮的巴掌,一次窘迫而平庸的死亡。我想毛姆心里也是佩服他笔下这个人物的,因为很多只能藏在心底的情感被放大然后赋予在主人公身上,通过他的言语来说自己的内心。毛姆不是书中的“我”而是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只不过他更愿意用旁观者的视角来看自己的心里状态。大概是太没有底气了吧以至于都不敢公开表达自己内在的小小幻想。
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勇于反抗现实,却败在了现实。我们一直认为文学作品会承载着人民的美好祝愿和向往之情,带着一些意淫的成分——既然现实那么冰冷,那就让故事温暖一点吧,给人一些鼓励也是好的。可是不是每个起义者都会胜利,不论陈胜吴广还是刘邦项羽,作为带有传奇色彩的特例,只是没有遇见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权,不然美名其曰的起义是另一个仰视角度的造反。但是从某种某种意义上来说斯特里克兰德还是成功的。毛姆是个伟大的思想家,是很好的批评家,也是很好的社会观察家,但是却是个懦弱的行动者,胆小的开拓者,于是他在摸到现实这一块巨大岩壁后,转身拍拍身上的土,放下武器拿起笔成了作家。
这个故事的原型是法国作家高更,在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我的确发现了他和书中主人公的相似之处:高更总是向往着远方,留恋那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地方,他要求抛弃现代文明以及古典文化的阻碍,回到更简单、更基本的原始生活方式中去,他很愿意过野人的生活,这使他在39岁时踏上了去巴拿马和马提尼岛的旅行,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期望的东西: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简朴的生活。后来因事不得不离开这个热带的天堂返回法国,这时正好40岁,精力充沛而有主见,保留着尊贵高傲之气。他是位具有强烈个性、惹人讨厌又招人喜欢的人,粗鲁和高雅并存,他总是强烈要求自我表达,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杜撰的分量的确不少,但是毛姆的确通过高更的故事完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故事。
“如果我置身于一个荒岛上,确切地知道除了我自己的眼睛以外再没有别人能看到我写出来的东西,我很怀疑我还能不能写作下去。”这是书中很触动人的一句话——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讨好看客,还是取悦了自己?如今大家都喜欢刷朋友圈刷空间刷微博。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记录还是一种公众化的展现,如果没有人在你的动态下点赞评论你还会如此乐此不彼吗?
我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理想?我们所说的理想超脱了当下的现实,但始终无法超脱我们内心根深蒂固的现实。“拥有美满家庭。生活舒适”就是人生理想了吗?我并不否认其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摆脱眼前的困惑,却始终挣脱不了观念的牢笼。问问你的内心,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真的是平淡舒适的生活,这本身并不值得羞愧,因为可耻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做了违背自己的选择还心虚地为自己辩护。
看完全书我并未找到和题目有关的“月亮”或者“六便士”的解释,但是我很清楚这是很好的题目。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因此可以这样解析:“满地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了月亮”。用高晓松的那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