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经中的咒语要音译而不是意译?
2023-02-06
搬运过来的,我也没找到原文什么意思,只知道是音译,
五不翻”原则在翻译中的应用
“五不翻”原则为音译方法提供了一套准则,在现代翻译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一、秘密故不翻。对于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采取音译,这一方法一方面能够保持它的神秘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广大的佛教信徒对佛的敬畏感,这对于佛教的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这一原则基本应用于宗教领域。在我们处理一些宗教词语时要考虑采用这一原则。“但同时也必然会影响佛经内容的有效传递,比如像《大悲咒》这样的大段陀罗尼,全文共84 句,也完全采用音译,难免会令诵读者只知其声而不解其意。”
二、多含故不翻。有的词语涵义十分丰富,意义广阔,在目的语无法找到对应词能完整地涵盖其所有意义,这个时候就要采取音译的方法。比如,阴阳一词,涵义宽广,凡是对立的事物都可称之阴阳,所以,目前采用的汉语拼音yin yang是比较妥当的译法。还有“道”一词,仅用“way”是无法解释出“道”的意义,所以采用音译的方法,译为“Tao”或“Dao”都是恰当的。而对于“国学”一词,很多人用“sinology”来解释,但提到“国学”时,我们想到的都是中国人自己对这方面学问的研究,而提到“sinology”,我们感觉它是外国人对这方面学问的研究,因而,用“sinology”一词翻译“国学”是不妥的,我们可以采取汉语拼音“Guoxue”来翻译。
三、此无故不翻。一事物为一种文化所有,而另一种文化没有,这时就要采用音译的方法。这类的例子很多,比如在翻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运动、食物、中医、乐器等富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时,就可以采用音译形式,如太极拳:taijiquan,粽子:zongzi,馒头:mantou,饺子:jiaozi,二胡:erhu,琵琶:pipa,秧歌:yangge 等等。当然,在翻译其他文化中仅有的东西时,我们也采用音译的方法。比如,chocolate:巧克力,coffee:咖啡,brandy:白兰地,ballet:芭蕾,waltz:华尔兹,aspirin:阿司匹林等等。
四、顺古故不翻。对于一些约定俗称的词汇,如人名,地名等,已经广泛传播,人们已经知晓,为了防止混乱,我们要沿袭以往的翻译。人名比如Shakespeare:莎士比亚,Hamlet:哈姆雷特。地名如澳门:Macau,香港:HongKong等等。当然,约定俗成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加深,有些译法可以根据情况改变。如,北京曾被译为Peking, 但目前Beijing这一拼音形式也和Peking并行不悖。
五、生善故不翻。有些有着特殊意义的词汇,如果意译,显得轻浅,而音译,因为保留了神秘感,显得庄重,饱含敬意。比如,“推拿”一词,被译为massage就有损“推拿”这种疗法在中医学中的崇高地位,采用音译法Tuina比较好。最典型的例子当属“龙”的译法。我们知道,“dragon”一词在英文中的形象是凶残的,邪恶的,所以把“龙”译为“dragon”大大损害了“龙”在中国这一高贵,威严的形象。
比如普庵咒,中国本土祖师说的咒哦,照样是音哈哈。
佛经咒语因为完全不同的体系,玄奘大师当时就定下5不翻,就是因为咒语甚至名号其实含义很多,所以不能找到合适的词语翻译,所以保持原状使用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