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相对论的理论意义
爱因斯坦的哲学信念:整个自然界是统一的、和谐的。他吸取了D.休谟对先验论、E.马赫对“绝对时空”概念的批判成果 。其中马赫哲学对爱因斯坦影响最大。马赫认为时间和空间的量度与物质运动有关,时空观念是通过经验形成的 ,“绝对时空”没有经验根据。马赫据此对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进行批判,否定“绝对时空”概念,并认为时间测量依赖于参考系。爱因斯坦从考察两个在空间上分隔开的事件的“同时性”入手,否定了“同时性” 的绝对性及其有关的“绝对时间”概念,从而也否定了“绝对空间”概念以及实质上被当作绝对空间的“以太”的存在 。爱因斯坦认为不存在绝对静止的参考系,麦克斯韦-洛伦兹的电动力学方程是正确的,物体在惯性系中运动定律不变的假设导致光速不变的概念。
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性可以从理论上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出:c=1/(ε0μ0)1/2,光速由真空介电常数ε0与磁导率μ0决定,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并且不依赖于参考系的选择。光速不变原理是宇宙时空对称性的体现。
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物理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它导致了光速是极限速度,导致了不同地点的同时性只有相对意义,预言了长度收缩和时钟变慢,给出了爱因斯坦速度相加公式、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公式和质能关系。此外,按照狭义相对论,光子的静止质量必须是零。
狭义相对论把力学和电磁学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以及同物质运动的联系。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通过H.闵可夫斯基的工作得到重大发展。闵可夫斯基于1907年提出了空时四维表述形式,即在通常的空间三个坐标以外,引进第四个以光速和时间的乘积为尺度的虚坐标,这样就可以方便地用四维空间中的几何图形来表示事件(称为“世界点”)及其变化过程(称为“世界线”)。在闵可夫斯基空间中,原来三维空间的距离和时间的间隔两者各自独立的不变性虽然不再成立,但两者的结合体仍然是不变的。因此,他把这一观点称为“绝对世界的假设”。
爱因斯坦根据狭义相对论导出质量和能量的相当性(等价性),即物体的质量(m)是它所含能量(E)的量度:E=mc2(c为真空中的光速),这就加深并发展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离性原理。揭示了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 ,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证明自然界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按照狭义相对论的四维表示 ,能量和动量结合成一个量,即“能量-动量矢量(张量)”,动量是这个四维张量的空间分量,能量则是它的时间分量 。这样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就结合成一个统一的能量-动量守恒定律。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更新了人们的世界观,为广义相对论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性的相对性”、“四维时空”等全新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不仅引起了物理学的变革,而且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出的新的时空观、物质观和运动观,极大的发展了科学的自然观。
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统一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两个体系,指出它们都服从狭义相对性原理,都是对洛伦兹变换协变的,牛顿力学只不过是物体在低速运动下很好的近似规律。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物理学只限于惯性系数的问题,从逻辑上得到了合理的安排。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从而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完美的科学体系。
狭义相对论给出了物体在高速运动下的运动规律,并提示了质量与能量相当,给出了质能关系式。这两项成果对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并不明显,但在研究微观粒子时却显示了极端的重要性。因为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有的接近甚至达到光速,所以粒子的物理学离不开相对论。质能关系式不仅为量子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为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根据
狭义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相当直观的描述时空的方式,并且有些出乎意料的是,貌似不在客观事物之列的观测者的地位被“加强”了。在狭义相对论中,观测者及其所在的惯性系都很重要,当我们描述一个现象时,一定要明确这是哪位观察者说的,这位观察者相对于哪个惯性系静止。如果这两者中的一个不明确,那描述就可能是无意义的;如果这两者都不明确,那描述肯定毫无意义。不同观察者的描述可以大相径庭,但彼此却又没有内在的矛盾,还可以通过洛仑兹变换相互“翻译”。就像一个立方体,你从一个侧面正对着看过去是一个正方形,转一个角度就变成了两个矩形,再转一个角度还可能是三个菱形。这三种不同形状的描述哪个对?都对!这里的旋转角度的变换,与上述的洛仑兹变换的作用是类似的。
从前,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两者间有很大的不对称性,让我们来仔细对比一下下面的两段话:“某系中所见之不同时但同地发生的两件事,在另一系看来可以是不同时也不同地发生的两件事。”该陈述的对称性表述是:“某系中所见之不同地但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在另一系看来可以是不同地也不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前一段话所述情景是直观的,因为生活中不乏其例,比如:坐在火车上的人,前一时刻喝了口水,后一时刻吃了块糖;对他本人来说,是发生在同一地点的;但站在地面上的人却会发现,喝水与吃糖这两件事发生的地点相距颇远,因为前后两时刻之间,火车已前进了相当一段距离。后一段话所说则是反直观的,因为从未有人能在生活里观察到同时性居然也会是相对的,由此,人类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觉——只要在一系中是同时发生的,那在所有系中也必然是同时的——同时性的绝对性。貌似不自然、实则更准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相对论从容地接纳了上面两句陈述所体现的对称性,而每多一个对称性,就意味着物理内核又做了一次精简。也正因为新发现的此类时空之间的对称性,如今,时间与空间已合二为一,成为不可分割的四维时空这一“整体”的两个“侧面”,两种基本属性也随之统一为一种基本属性,这也可以算是在数量上对物理内核的一次精简。
规律要有协变性,则规律所涉及的物理量就都得是协变的四维张量(零阶张量就是标量,一阶张量就是矢量……),这个要求可以给出许多重要的结论。比如,四维动量必须构造成类似于四维时空坐标的形式,于是,四维动量中就包含了普通的三维动量与能量,且三维动量中的质量必须是所谓的运动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质量(不同于牛顿力学中的与速度无关的质量,这种牛顿式的质量现在被称为静止质量了),同时也给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c)……再如,为使一阶偏微分波函数方程满足协变性所构造的著名的狄拉克方程,自动包含了电子自旋与正反电子等重要结论……总之,所有物理规律的构造都要考虑协变性的约束或说限制——狭义相对论是物理学的一大必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