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幕后花絮
早在2009年10月,阿兰·卡瓦利埃就向媒体宣布了自己的新片拍摄计划——在讲究效率的现代人看来,这个计划甚至有些太过奢侈——“从2010年1月的最后一周起,我将带着摄影机进驻巴黎布里斯托酒店的房间,和文森特·林顿开始我的新片拍摄。影片讲述一个年轻人浪子回头,回到自己父亲身边的故事(片名Pater就是拉丁语“父亲”的意思),我和林顿都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影片预计将在一年时间内不定期拍摄,主要以他的时间来定。”
阿兰·卡瓦利埃在1986年《圣女德莱斯》夺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并在次年的凯撒奖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大奖。但在此后他却有16年的时间没有新作问世。直到2002年才凭影片《重生》回到观众视线。2009年,他携《伊莲娜》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影片是卡瓦利埃为纪念在1972年死于车祸的妻子而作,这是一部利用极少资源拍摄而成的个人作品,片中仅展现了一个男人,他的摄影机,少量的场景,以及卡瓦利埃的回忆和思想。
而这样简易和私密的拍摄方法在《父亲》中又有了新的发挥,影片的一大特点在于,它几乎没有什么技术人员参与,全靠阿兰·卡瓦利埃一人完成拍摄。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是他和文森特·林顿的不断会面与交谈,卡瓦利埃借此探讨了导演与喜剧演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说数字时代的来临让人人都可以成为导演,那么卡瓦利埃显然又走在了先锋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