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展开全部
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已经深化为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如何让受教育者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中永不落伍;如何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上好新课标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是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在探索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进程中,对于选择和实施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质量,笔者有很多的感想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课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
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所要求格式的各一种(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传阅,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率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如下。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因此,针对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体现趣味性。
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事。可设计一个小任务:输入题目为“我的爱好”的小作文,内容可围绕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学生在饶有兴趣地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可掌握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可以学会修改文章的技巧。
2.教师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边框和底纹”时,教师只详细讲解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边框”的操作,至于“页面边框”和“底纹”两个标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一行之有效的理论。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化。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可进行作品展示。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极大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4.选择恰当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功能。根据这一功能,可以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在教学中可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知识。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播放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教学中串好主线,让学习过程留有悬念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学习。
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教师可以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教师和其他学生听。随后,教师再加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
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课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
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所要求格式的各一种(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传阅,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率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如下。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因此,针对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体现趣味性。
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事。可设计一个小任务:输入题目为“我的爱好”的小作文,内容可围绕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学生在饶有兴趣地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可掌握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可以学会修改文章的技巧。
2.教师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边框和底纹”时,教师只详细讲解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边框”的操作,至于“页面边框”和“底纹”两个标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一行之有效的理论。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化。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可进行作品展示。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极大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4.选择恰当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功能。根据这一功能,可以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在教学中可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知识。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播放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教学中串好主线,让学习过程留有悬念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学习。
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教师可以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教师和其他学生听。随后,教师再加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
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智通华宇
2024-08-29 广告
2024-08-29 广告
北京智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人类基因工程领域。专业提供专业的实验室解决方案,包括实验室规划布局,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人员培训,实验设计及流程管理等。...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智通华宇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