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一定要去大城市打拼吗?
什么是“大城市”?这个问题绝对不是一句废话,而是对不同的人来说,“大城市”的定义确实不一样。比一个人从小生长的家乡更大,更繁华,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多机遇的城市,对这个人来说,就是“大城市”。我论证这个有什么用?
因为绝大多数讨论“大城市利弊”的文章,都忽略了一个点,大城市并不是一刀切的一线城市,也不是每一个说自己“想去大城市”的年轻人都是奔着北上广深去的。
跟一个想去省会城市的年轻人聊上海的机遇或者深圳的房价,是文不对题。对年轻人来说,他想去自己心目中的“大城市”,只有一个通用的理由,就是他对未知的,更大的世界,有一种本能的好奇和探索欲。不管是想去省会,想去一线城市还是想出国,本质上都是外面有一个世界你没有看过,而你正年轻气盛,抑制不住冲动想要去看看。而这种冲动其实是没办法用理性去分析,去劝阻的。
就像你和一个年轻人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他也会告诉你,哦,那有遥远就已经足够了。
去了大城市,就能留下吗?当然不是。
而且大概率来说,如果只是去大城市读书,或者找了份工作,基本都和“留下”关系不大。
首先我们都知道,房价是一座城市真正的护城河。中国的社会背景,在一座城市有工作,能赚到自己生活的钱,甚至有户口,可能都不代表你属于这座城市,除非你有能力在这里买房安家。有人说,除非月薪能超过这座城市一平方米的房价,否则靠自己独立买房,基本没什么希望。这个推算放到北上广深就非常残酷了——这些城市平均工资也就一万出头,房价却基本都是五万起步。说实话,任何一座城市,年轻人能拿一万多的月薪都很不错了,但这个收入水平也意味着,你或许永远没法在一线,或者大一点的二线
城市安身立命。于是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年轻人会想要在大城市读书,工作几年,但攒了些钱,依然会找一个小一点的城市——通常是自己的家乡——买房,度过余生。
二十岁左右,我们想要去探索更大的世界,有好奇心,这是本能。到了年龄再大一些,三十几岁,我们同样可能萌生出想回到熟悉的地方,陪在亲近的人身边的想法,这是追求安全感,同样是本能。
所以,年轻人去大城市算不算白费力气?看起来这种折腾好像没什么意义,年轻的时候非要出去闯,在外面漂了几年还是要回家,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留在家里,免得出门碰壁呢?
说到这里,一般都少不了海明威的
那句话,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去过巴黎,巴黎就会一直跟着你。这句话是说,你曾经出去闯荡过,这段经历给你带来的,视野的拓宽,阅历的增长就会一直伴随你,哪怕你最后回到了原点,你为人处世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