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有哪些措施
1、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的这一论述,第一次从经济的角度,概括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人口既是需求基础,也是供给基础。就当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决策而言,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是夯实供给基础的关键,是奠定中国经济调整转型和发展进步基础的关键。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供给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对于激励生产要素和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的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功能。
2015年以来,我国城镇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去库存化和“后土地财政”的压力和挑战,农村则开始进入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试点阶段,推动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合力基本形成,长期滞后的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推进。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为主。
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本框架为主。2002—2008年进入以健康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新时期。
当前,我国金融正处于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阶段,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局面。从国内来看,金融作为最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由于改革不到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需要加以改革。
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但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要素红利渐行渐远,投资驱动风光不再。
“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继续发挥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5、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供给质量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创新一样,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对世界历史横、纵两个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内涵与制度质量是影响甚至决定一国经济长期绩效最重要的因素
6、构建社会服务体系,推进配套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区域、产业、制度、产品等多个方面的竞争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上述五大要素改革,还需要若干配套改革。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即为其中之一。
扩展资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根本不是一回事。
它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既包括改善商品和服务供给又包括改善体制机制和制度供给,强调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归根结底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018-06-11 广告
2020-12-03 · 百度认证:平安银行官方账号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12-0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