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重要知识点:教育的定义?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教育”的词源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为“学”。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教”与“学”是统一的。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词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智,兴学育人,一些留日学生把日文中的“教育”和“教育学”一词翻译过来指称当时的“兴学”活动和理论。此后,“教育”一词就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2.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西方,“教育”由拉丁语educare分别分化为英语的education,法语的education,德语的erziehung.其中拉丁语的e为“出”的意思,ducare为“引导”之意,二者合
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二)教育的定义
1. 中国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身体坏了,人便活不成或活得无趣,所以要给他种种体育。没有几样看家本事,就不能养活自己,所以要给他种种智育。其他一切教育事项虽然很复杂,目的总是归到学做人这一点。”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5)《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2.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2)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3)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4)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5)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作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
(6)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7)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
(8)斯普郎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的定义和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人观点的差别,还在于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及各自所处特定时代精神的不同。因此想求得一个普遍赞同的教育定义是往往勉为其难的。不过,也可以看出,人们一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者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或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后者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乐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两种定义中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它们对于一方的过分强调往往会导致在现实中对另一方的忽略。所以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至于如何具体表述,则因人而异。
猎考考研 网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为“学”。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教”与“学”是统一的。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词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智,兴学育人,一些留日学生把日文中的“教育”和“教育学”一词翻译过来指称当时的“兴学”活动和理论。此后,“教育”一词就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2.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西方,“教育”由拉丁语educare分别分化为英语的education,法语的education,德语的erziehung.其中拉丁语的e为“出”的意思,ducare为“引导”之意,二者合
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二)教育的定义
1. 中国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身体坏了,人便活不成或活得无趣,所以要给他种种体育。没有几样看家本事,就不能养活自己,所以要给他种种智育。其他一切教育事项虽然很复杂,目的总是归到学做人这一点。”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5)《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2.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2)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3)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4)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5)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作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
(6)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7)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
(8)斯普郎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的定义和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人观点的差别,还在于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及各自所处特定时代精神的不同。因此想求得一个普遍赞同的教育定义是往往勉为其难的。不过,也可以看出,人们一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者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或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后者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乐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两种定义中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它们对于一方的过分强调往往会导致在现实中对另一方的忽略。所以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至于如何具体表述,则因人而异。
猎考考研 网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