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内容包括哪两方面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应该是三个方面吧:晨间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和集体体育教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模式的产生
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幼儿的身体对运动体验的研究。提出了“健康的幼儿,永远离不开运动”、“让孩子在运动中成长”的口号。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地提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我国的幼儿体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明确地意识到这些,并把它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如何使幼儿体育教育的基本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渗透到幼儿身上,内化为幼儿的行为,显示出教育的真正效能来,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这里面除了教师教育思想不断更新以外,还有一个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有机整合运用操作的问题。幼儿体育活动是一种以发展身体为主,并具有多种发展功能的综合教育活动,它除了以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以外,还必须要促进幼儿智力、品德、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其次,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各样,有体育游戏、体操活动和体育器械活动这三大类。幼儿体育活动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面临解决的问题也必须是多因子的,而不是单因子的。他们的操作思路也必须是多向的、整合的,教学手段也必须是综合全面的。
纵观目前幼儿园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的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偏颇和不足。问题主要有:在制订体育活动计划时缺乏明确的活动指导方向,教育要求要么是订得大而笼统,用大目标点缀小活动;要么是具体烦琐,样样要求都提及,把握不住活动指导的要点。教育活动的目标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学具体操作运行过程中,主要问题表现在:(1)幼儿学习新的行为动作,在身体活动的体验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往往是“我教你学”,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行为很少,模仿性学习行为较多。这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2)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集体教学时间多,个别的、小组的教学时间少。(3)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动量和密度的安排上,不够科学合理,幼儿排队等待时间长。(4)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保育工作指导,教师缺乏明确的操作顺序,指导方法简单化。
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一种通用性比较强的、能够把基本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构建起来的中间桥梁。对此,我们进行了“幼儿体育活动指导模式”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该模式的研究构建,把比较抽象的教育思想理论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思路的结构框架,让教师整体地把握幼儿体育教育活动的功能,使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本模式研究中运用的基本教育思想
在“幼儿体育活动指导模式”的研究中,我们借鉴、运用了国内外多种教育的基本理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健康的幼儿离不开运动,幼儿需要运动
幼儿对于世界的全部倾向,最初都是通过运动发展起来的,通过运动活动,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首先,运动对于幼儿有着极其重要的健身价值。幼儿在参加运动游戏时,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接受一定的运动刺激,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这将使身体各种器官都要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以适应运动的需要,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活动也随即加强了。经常而适量的运动就会有效地促进幼儿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机能。
其二,幼儿运动能力的发达与其智力的发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身体的发展或运动能力的发展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一般的趋势是年龄越小,其相关的程度也就越高。就幼儿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其三,运动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幼儿期的运动经验对一个人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已为近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所证明。
(二)教师应提供良好恰当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现代的儿童发展观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的、完整的人。因此,运动教育所提供的课程,应该是同时提供有关身体的、情感的、知识的和社会的活动的一种新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与传统式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区别。教师不再是技能的示范者和知识的传授者,他是一个促进者,一个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师对于幼儿自身的需要和能力的认识与感受,比教师自己所具有的技能水平更为重要。教师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应该有利于幼儿能够自由地进行发明创造;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在心理上应该是有助于幼儿的,而不只是趋向于一种具体技能的获得上的。利用这种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种具有援助性的学习环境便可以产生。
“幼儿体育活动指导模式”的结构和教学策略
所谓“幼儿体育活动指导模式”是指根据幼儿体育教育的目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幼儿体育教育活动的结构、方法和手段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而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而又概括的范型,应能体现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是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具体化、操作化。
从教育模式的理论来看,结构程序是教育活动模式的表示形式。一般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纵向结构”是指教育活动中各环节的程序和相互关系。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横向结构”则是指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等因素在各活动环节中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如根据目标,如何选择内容,用哪些方法、手段和策略,在各环节如何组织运用等。
策略则是为实现这一活动模式的教育思想、原则精神,推动模式进行而制定的操作指南。
调动身心
活动练习
放松活动
我们研究的幼儿园体育活动这一指导模式的结构,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
针对这三大部分的结构,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师指导的基本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一、调动身心
这可称为幼儿身体活动的启动部分。
这部分教师的指导策略着重于幼儿心理和生理的两方面。心理方面指在活动一开始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激起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愉快的情绪,激起幼儿内在活动的动力,把幼儿引入到活动的情景中去。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言的刺激、角色的分配和选择、活动场景和情节的设计、材料的提供等。如语言的刺激可以是这样的:“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做黑猫警长,老师做白猫警长。我们听着音乐,跨过小沟,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去捉老鼠,好吗?”
生理方面,就是教师要运用音乐律动、模仿操、小游戏等一些活动量小、强度低的活动来引导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使幼儿的身体从原来的安静状态转入一个较兴奋的运动状态,为进行较大活动量和活动强度的身体运动作准备。
二、活动练习
这是体育活动的基本部分,也是教师指导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幼儿身体的活动量和活动强度处于较大的状态。
这一部分有两种教学形式存在:分散活动和集中活动。分散活动主要是指以器械活动为主的个别和小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幼儿同时可以在几种运动器具里挑选自己喜欢玩的材料、选择自己的玩伴、用自己决定的方式进行身体活动。教师的指导相对宽松和随机,只是在幼儿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集中活动主要是指体育游戏、体操以及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指导的体育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意向比较明确、有重点,旨在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分散活动和集中活动在具体教学中有时并不是那么界限分明的,是相互联系和互为补充的。
教师在设计和运作这一活动过程中,主要要把握好这四方面的教育指导策略。
(一)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幼儿体育的主体是幼儿,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是幼儿自发的好动性。幼儿生活中,情感是占主导地位的,情绪性和趣味性对他们的身体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设置情景,激发、调动幼儿对获得运动能力的积极愿望,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在他们身体活动的同时,运动的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高跳下的体育活动时,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开始,幼儿扮小麻雀跟着老师(扮妈妈)听音乐在场地中央飞——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全体幼儿摸索怎样又轻又稳地从树上跳下来——选择个别幼儿讲述如何跳得又轻又稳的感受——教师示范讲解——全体幼儿继续探索练习——全体幼儿自由选择他人的树学习高跳下(活动路线不限)可以选择跳高矮不一的树——跳下树找食,躲避二至三种动物(增加兴趣和练习密度)——找到小虫,听音乐回家。
在这类活动中,幼儿扮演一定的角色,在音乐、儿歌和游戏中进行身体活动,沉浸在一种愉快的活动体验中。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自始至终洋溢着丰富饱满的情绪。在这种快乐和谐的气氛中幼儿会产生快乐感,从而促使他们在心理上接近活动对象,激发他们活动的欲望、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的行为更为积极、活泼和自然。
(二)在活动中体验完成动作的学习
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新的行为动作时,要创设丰富多样、生动变化的体育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此环境中,运用观察、模仿、相互学习、探究、发现和相互纠正等方式去进行学习。教师则根据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三)合理安排体育活动中幼儿身体运动的生理负荷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上升—稳定—下降的一般规律和幼儿生理机能的特点:上升快,最高阶段延续时间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低的情况,必须合理安排幼儿体育活动中的练习密度和活动量。因为幼儿体育活动的性质基本上是一种有氧代谢活动,所以我们在幼儿身体运动的生理负荷安排上,要做到高密度、低强度,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在活动量的调控上做到由小到大,逐步上升,活动结束前再逐步下降。
(四)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1.要全面发挥幼儿体育活动的多种教育功能,满足幼儿发展的多种需要。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促进其各种功能的发展。特别要注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心理发展的指导,要防止和克服单纯健身或娱乐的观点。
2.要注意幼儿身体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包括协调、灵敏、平衡、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3.注意安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既要注意不断地改善活动的条件,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去参加各类活动;又要保证活动场地、器械的清洁、平整、稳固;对幼儿活动时的方向、路线的选择,服装、裤子的合适;擦汗、喝水的适时适量都要进行指导和调控,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的体育活动能有序、安全地开展。
三、放松活动
这一部分可称为活动的结束部分。
这一部分教师操作指导的要点是根据幼儿身体活动的规律,转换幼儿活动的内容、形式,通过一些放松身体的游戏或动作使幼儿肌肉放松,疲劳消除,呼吸及心率得到恢复,让身体由兴奋状态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此时教师可组织安排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动作,如深呼吸、原地挥臂踢腿、轻松有趣地模仿动作、运动量很小的游戏以及收拾玩具、整理衣服等,使幼儿的情绪和各器官系统的工作逐渐趋向于平静活动的状态。
综上所述,是“幼儿体育活动指导模式”的基本框架和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策略。教师在指导幼儿体育活动时,既要基本遵循这一模式的构建思想和框架,又要根据幼儿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教育需要,创造出更多的变式来,用以指导变化多端的教育过程和各种各样的教育对象。
本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望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来研究,构建起符合社会要求、符合幼儿特点、符合幼儿体育活动教学规律的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模式。
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幼儿的身体对运动体验的研究。提出了“健康的幼儿,永远离不开运动”、“让孩子在运动中成长”的口号。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地提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我国的幼儿体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明确地意识到这些,并把它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如何使幼儿体育教育的基本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渗透到幼儿身上,内化为幼儿的行为,显示出教育的真正效能来,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这里面除了教师教育思想不断更新以外,还有一个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有机整合运用操作的问题。幼儿体育活动是一种以发展身体为主,并具有多种发展功能的综合教育活动,它除了以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以外,还必须要促进幼儿智力、品德、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其次,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各样,有体育游戏、体操活动和体育器械活动这三大类。幼儿体育活动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面临解决的问题也必须是多因子的,而不是单因子的。他们的操作思路也必须是多向的、整合的,教学手段也必须是综合全面的。
纵观目前幼儿园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的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偏颇和不足。问题主要有:在制订体育活动计划时缺乏明确的活动指导方向,教育要求要么是订得大而笼统,用大目标点缀小活动;要么是具体烦琐,样样要求都提及,把握不住活动指导的要点。教育活动的目标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学具体操作运行过程中,主要问题表现在:(1)幼儿学习新的行为动作,在身体活动的体验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往往是“我教你学”,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行为很少,模仿性学习行为较多。这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2)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集体教学时间多,个别的、小组的教学时间少。(3)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动量和密度的安排上,不够科学合理,幼儿排队等待时间长。(4)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保育工作指导,教师缺乏明确的操作顺序,指导方法简单化。
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一种通用性比较强的、能够把基本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构建起来的中间桥梁。对此,我们进行了“幼儿体育活动指导模式”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该模式的研究构建,把比较抽象的教育思想理论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思路的结构框架,让教师整体地把握幼儿体育教育活动的功能,使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本模式研究中运用的基本教育思想
在“幼儿体育活动指导模式”的研究中,我们借鉴、运用了国内外多种教育的基本理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健康的幼儿离不开运动,幼儿需要运动
幼儿对于世界的全部倾向,最初都是通过运动发展起来的,通过运动活动,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首先,运动对于幼儿有着极其重要的健身价值。幼儿在参加运动游戏时,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接受一定的运动刺激,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这将使身体各种器官都要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以适应运动的需要,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活动也随即加强了。经常而适量的运动就会有效地促进幼儿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机能。
其二,幼儿运动能力的发达与其智力的发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身体的发展或运动能力的发展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一般的趋势是年龄越小,其相关的程度也就越高。就幼儿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其三,运动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幼儿期的运动经验对一个人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已为近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所证明。
(二)教师应提供良好恰当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现代的儿童发展观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的、完整的人。因此,运动教育所提供的课程,应该是同时提供有关身体的、情感的、知识的和社会的活动的一种新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与传统式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区别。教师不再是技能的示范者和知识的传授者,他是一个促进者,一个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师对于幼儿自身的需要和能力的认识与感受,比教师自己所具有的技能水平更为重要。教师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应该有利于幼儿能够自由地进行发明创造;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在心理上应该是有助于幼儿的,而不只是趋向于一种具体技能的获得上的。利用这种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种具有援助性的学习环境便可以产生。
“幼儿体育活动指导模式”的结构和教学策略
所谓“幼儿体育活动指导模式”是指根据幼儿体育教育的目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幼儿体育教育活动的结构、方法和手段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而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而又概括的范型,应能体现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是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具体化、操作化。
从教育模式的理论来看,结构程序是教育活动模式的表示形式。一般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纵向结构”是指教育活动中各环节的程序和相互关系。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横向结构”则是指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等因素在各活动环节中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如根据目标,如何选择内容,用哪些方法、手段和策略,在各环节如何组织运用等。
策略则是为实现这一活动模式的教育思想、原则精神,推动模式进行而制定的操作指南。
调动身心
活动练习
放松活动
我们研究的幼儿园体育活动这一指导模式的结构,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
针对这三大部分的结构,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师指导的基本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一、调动身心
这可称为幼儿身体活动的启动部分。
这部分教师的指导策略着重于幼儿心理和生理的两方面。心理方面指在活动一开始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激起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愉快的情绪,激起幼儿内在活动的动力,把幼儿引入到活动的情景中去。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言的刺激、角色的分配和选择、活动场景和情节的设计、材料的提供等。如语言的刺激可以是这样的:“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做黑猫警长,老师做白猫警长。我们听着音乐,跨过小沟,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去捉老鼠,好吗?”
生理方面,就是教师要运用音乐律动、模仿操、小游戏等一些活动量小、强度低的活动来引导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使幼儿的身体从原来的安静状态转入一个较兴奋的运动状态,为进行较大活动量和活动强度的身体运动作准备。
二、活动练习
这是体育活动的基本部分,也是教师指导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幼儿身体的活动量和活动强度处于较大的状态。
这一部分有两种教学形式存在:分散活动和集中活动。分散活动主要是指以器械活动为主的个别和小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幼儿同时可以在几种运动器具里挑选自己喜欢玩的材料、选择自己的玩伴、用自己决定的方式进行身体活动。教师的指导相对宽松和随机,只是在幼儿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集中活动主要是指体育游戏、体操以及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指导的体育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意向比较明确、有重点,旨在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分散活动和集中活动在具体教学中有时并不是那么界限分明的,是相互联系和互为补充的。
教师在设计和运作这一活动过程中,主要要把握好这四方面的教育指导策略。
(一)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幼儿体育的主体是幼儿,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是幼儿自发的好动性。幼儿生活中,情感是占主导地位的,情绪性和趣味性对他们的身体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设置情景,激发、调动幼儿对获得运动能力的积极愿望,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在他们身体活动的同时,运动的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高跳下的体育活动时,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开始,幼儿扮小麻雀跟着老师(扮妈妈)听音乐在场地中央飞——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全体幼儿摸索怎样又轻又稳地从树上跳下来——选择个别幼儿讲述如何跳得又轻又稳的感受——教师示范讲解——全体幼儿继续探索练习——全体幼儿自由选择他人的树学习高跳下(活动路线不限)可以选择跳高矮不一的树——跳下树找食,躲避二至三种动物(增加兴趣和练习密度)——找到小虫,听音乐回家。
在这类活动中,幼儿扮演一定的角色,在音乐、儿歌和游戏中进行身体活动,沉浸在一种愉快的活动体验中。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自始至终洋溢着丰富饱满的情绪。在这种快乐和谐的气氛中幼儿会产生快乐感,从而促使他们在心理上接近活动对象,激发他们活动的欲望、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的行为更为积极、活泼和自然。
(二)在活动中体验完成动作的学习
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新的行为动作时,要创设丰富多样、生动变化的体育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此环境中,运用观察、模仿、相互学习、探究、发现和相互纠正等方式去进行学习。教师则根据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三)合理安排体育活动中幼儿身体运动的生理负荷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上升—稳定—下降的一般规律和幼儿生理机能的特点:上升快,最高阶段延续时间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低的情况,必须合理安排幼儿体育活动中的练习密度和活动量。因为幼儿体育活动的性质基本上是一种有氧代谢活动,所以我们在幼儿身体运动的生理负荷安排上,要做到高密度、低强度,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在活动量的调控上做到由小到大,逐步上升,活动结束前再逐步下降。
(四)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1.要全面发挥幼儿体育活动的多种教育功能,满足幼儿发展的多种需要。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促进其各种功能的发展。特别要注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心理发展的指导,要防止和克服单纯健身或娱乐的观点。
2.要注意幼儿身体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包括协调、灵敏、平衡、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3.注意安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既要注意不断地改善活动的条件,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去参加各类活动;又要保证活动场地、器械的清洁、平整、稳固;对幼儿活动时的方向、路线的选择,服装、裤子的合适;擦汗、喝水的适时适量都要进行指导和调控,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的体育活动能有序、安全地开展。
三、放松活动
这一部分可称为活动的结束部分。
这一部分教师操作指导的要点是根据幼儿身体活动的规律,转换幼儿活动的内容、形式,通过一些放松身体的游戏或动作使幼儿肌肉放松,疲劳消除,呼吸及心率得到恢复,让身体由兴奋状态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此时教师可组织安排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动作,如深呼吸、原地挥臂踢腿、轻松有趣地模仿动作、运动量很小的游戏以及收拾玩具、整理衣服等,使幼儿的情绪和各器官系统的工作逐渐趋向于平静活动的状态。
综上所述,是“幼儿体育活动指导模式”的基本框架和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策略。教师在指导幼儿体育活动时,既要基本遵循这一模式的构建思想和框架,又要根据幼儿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教育需要,创造出更多的变式来,用以指导变化多端的教育过程和各种各样的教育对象。
本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望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来研究,构建起符合社会要求、符合幼儿特点、符合幼儿体育活动教学规律的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模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