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中的实质性分析程序是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分析程序的目的
分析程序 目的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必须实施) 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帮助CPA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或者预期发生而未发生的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2)帮助CPA发现财务状况或盈利能力发生变化的信息和征兆,识别那些表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的事项
用作实质性程序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CPA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进行实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
(2)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用作总体复核(必须实施)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财务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但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编辑本段二、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1.总体要求。 2.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3.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的分析程序的特点。
编辑本段三、用作实质性程序
1.总体要求
(1)目的: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实施的前提 第一,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第二,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存在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所提供证据的证明力 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 (4)运用的步骤
2.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1)并非所有认定都适合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2)如果数据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可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将无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3)在信赖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质性分析程序存在的风险,即分析程序的结果显示数据之间存在预期关系而实际上却存在重大错报。 (4)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应考虑的因素: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3.数据的可靠性
(1)数据的来源: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2)数据可靠性的影响: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根据数据形成的预期值。数据的可靠性越高,预期的准确性也将越高,分析程序将更有效。注册会计师计划获取的保证水平越高,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3)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4.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
(1)预期值准确度的影响: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获取的保证水平将越高。 (2)评价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做出预测的准确性;信息可分解的程度;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5.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1)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识别出的差异额与可接受的差异额进行比较,以确定差异是否重大,是否需要做进一步调查。 (2)确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的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通常,可容忍错报越低,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计划的保证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 (3)应注意的情况: 如果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并计划针对剩余期间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数据的可靠性、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以及可接受的差异额,并评估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针对剩余期间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能力。如果认为仅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不足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测试剩余期间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或针对期末实施细节测试。
编辑本段四、用于总体复核
1.总体要求: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强制要求) 2.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 因为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并非为了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实质性的保证水平,因此并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那样详细和具体,而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3.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分析程序 目的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必须实施) 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帮助CPA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或者预期发生而未发生的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2)帮助CPA发现财务状况或盈利能力发生变化的信息和征兆,识别那些表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的事项
用作实质性程序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CPA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进行实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
(2)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用作总体复核(必须实施)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财务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但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编辑本段二、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1.总体要求。 2.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3.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的分析程序的特点。
编辑本段三、用作实质性程序
1.总体要求
(1)目的: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实施的前提 第一,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第二,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存在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所提供证据的证明力 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 (4)运用的步骤
2.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1)并非所有认定都适合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2)如果数据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可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将无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3)在信赖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质性分析程序存在的风险,即分析程序的结果显示数据之间存在预期关系而实际上却存在重大错报。 (4)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应考虑的因素: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3.数据的可靠性
(1)数据的来源: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2)数据可靠性的影响: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根据数据形成的预期值。数据的可靠性越高,预期的准确性也将越高,分析程序将更有效。注册会计师计划获取的保证水平越高,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3)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4.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
(1)预期值准确度的影响: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获取的保证水平将越高。 (2)评价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做出预测的准确性;信息可分解的程度;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5.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1)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识别出的差异额与可接受的差异额进行比较,以确定差异是否重大,是否需要做进一步调查。 (2)确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的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通常,可容忍错报越低,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计划的保证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 (3)应注意的情况: 如果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并计划针对剩余期间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数据的可靠性、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以及可接受的差异额,并评估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针对剩余期间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能力。如果认为仅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不足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测试剩余期间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或针对期末实施细节测试。
编辑本段四、用于总体复核
1.总体要求: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强制要求) 2.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 因为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并非为了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实质性的保证水平,因此并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那样详细和具体,而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3.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展开全部
实质性分析程序,是相对于内控风险流程了解来说的。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分析性复核、细节测试和补充测试。
分析性复核,是指对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比如说,针对管理费用科目,我们会对比一下当年和上一年的变动金额和比例。对于变动大于一定金额和一定比例的项目,我们就要去分析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动。
细节测试,是指查看明细账和抽查凭证、发询证函等对特定会计科目比较固定的审计程序。
补充测试,是指根据专业判断,审计师认为需要额外追加的审计程序。
分析性复核,是指对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比如说,针对管理费用科目,我们会对比一下当年和上一年的变动金额和比例。对于变动大于一定金额和一定比例的项目,我们就要去分析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动。
细节测试,是指查看明细账和抽查凭证、发询证函等对特定会计科目比较固定的审计程序。
补充测试,是指根据专业判断,审计师认为需要额外追加的审计程序。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