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会影响两个人的感情吗?
孩子是维系两个人情感的纽带,不可能影响到感情。
一、孩子的出生会增加夫妻之间的感情。因为对于中国来说,很多家庭都是比较传统的,不会像西方国家一样崇尚子女的独立,所以当孩子出生以后,全家的重点必然会倾斜到孩子的身上。
孩子是联系夫妻感情的一个纽带,也许当没有孩子的时候,两个人吵架了会冷战一段时间,而有了孩子以后,两个人发生不愉快的时候,会有孩子在中间做一个感情的调和剂,有时候就是一个台阶的事,为了孩子,一些小事也就过去了,不会太过于较真。
举个例子:
我的身边就有一对夫妻,两人恋爱10年结婚,感情很好,可结婚6年后还没有孩子,一查是女方的问题,又试管折腾了3年,还是没怀上。男方父母直接让两人离婚,告诉女方不要给自家绝后。男方内心里还是想有自己的孩子,转弯抹角地表明可以不离婚,但要允许男方生育一个孩子。女孩不答应离婚,也不答应他婚外生子,最后男的直接不回家,一年后在外生了儿子,女方绝望自杀。
还有人到中年后独子发生意外,两老几乎是一夜白头,对生活和人生失去支撑力,过的比较凄凉。网上报道有几对绝经后不惜倾家荡产,做试管婴儿,结果年龄渐大,却无力抚养。
二、其实婚后生孩子,既是感情的水到渠成也是各项硬实力的后盾保障,才能让孩子来的更幸福。
大多数人喜欢在结婚后一两年内生孩子,二人世界的时间大概也就是个一年左右。至于大多数人担心的夫妻感情,其实有点鸡肋。既然都要考虑生孩子了,你还在担心感情,只能说明你们之间的信任度不够高,孩子的出生辛苦肯定是有的,但如果影响感情这只能说明孩子是个照妖镜,照出了婚姻生活中本身就存在的牛鬼蛇神。所以不管是生孩子前还是生孩子后,成为夫妻,就要珍惜缘分,好好相爱。这样一来,这一生,都会过得更加的幸福。
三、看两个人的规划。如果两个人暂时不考虑要娃,我觉得没啥影响。
如果是因为某些没有要上,建议去正规医院检查。其实我个人觉得,夫妻感情好坏,与孩子的关系不大。要两个人经常保持亲密的感觉,保有新鲜感,互相见到对方的长处,而不是一旦结婚后就完全放飞自我,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只要亲密度持续没有问题,孩子是情感的衍生品,切记不要因为孩子的到来,将所有的重心全部移交孩子,而忽略了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
结束语:
影不影响感情还得看对方什么想法。如果是比较传统思想的家庭,认为无后是不孝,那就比较麻烦,势必影响感情。如果是很开明的家庭,觉得有没有孩子无所谓,只要两个人过得好就行,那孩子自然也不会成为感情的破裂因素。
了解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双方家人的意见,不可全听,但必须借鉴,因为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祝你婚姻幸福!
②如果夫妻之间的感情原本就不牢靠,那么孩子的降生则会使夫妻关系雪上加霜。
在孩子到来之前,夫妻双方各方面了解得已经比较透彻,互相适应。
但有了孩子,双方有了新的身份和心理需求,这时候属于【重新认识】阶段,基于不了解则相处起来必然有摩擦。
案例1 范太太(化名)“生完孩子,我自觉当妈,他却压根不想当爸!”
通过十月怀胎的艰难孕育,给很多妻子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功效:通过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才发现丈夫根本无法承担做父亲的角色,对丈夫的抱怨日积月累不断增多,夫妻情分消耗殆尽,孩子仿佛生活在“单亲家庭”。
以下是范太太的自述(经同意后公布):
怀孕的时候我就很独立,那时候孩子在肚子里,有他没他感觉都一样;直到孩子降生,不论我多么手忙脚乱,他照样拿着手机打游戏,对孩子的哭闹充耳不闻,对我的疲惫视而不见。
本身我也没指望他,可现在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感情,前几天他问我: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来接,是不是我的爸爸不喜欢我,所以才不理我的?
听到这话,我心都碎了。
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没丈夫,可显然孩子还没做好接受“隐形老爸”的准备。
根据观察沟通,范太太的另一半属于典型的【逃避心理】。
逃避是一种心理上的天然防御机制,作用是保护自我价值。
一方面用于缓解逃避者的焦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依赖他人解决问题,实现继续逃避的目的。
我告诉范太太,丈夫之所以从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都坚持做一个不负责任的“便宜老爸”,就是因为有范太太的“本能纵容”,导致丈夫从逃避里尝到了甜头,产生错误的3点认知:
A.反正我老婆这么能干,她不需要我也一样搞得定,我就是多余的;
B.我就是个弱者,插手了也做不好,还是不要讨骂;
C.孩子也不需要我,有我没我都一样;
如果不想做一个“万能”老妈,最好的方式是告诉另一半:
我一个人不行,孩子的生养要共同面对和承担,决不能出现【爸爸出钱,妈妈出力】或者【妈妈出钱又出力】的单边抚养模式。
婚姻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的优秀或改变,并不能带动整个婚姻。
最直观如范太太的另一半,身为差劲的丈夫,不仅伤了妻子的心,也毁了孩子的幸福感。
改善的秘诀只有一个:提升参与感,让丈夫“当家做主”!
这并不是男权,而是通过家庭重大问题的决策、琐碎生活的洗礼,给丈夫一种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
现在很多中国式家庭养育孩子的特点是【大包大揽】,导致他们人长大了,但责任感一点没长大。
由于十月怀胎的特点,女性“被迫”做好心理准备,而男性却没那么“顺理成章”。
于是,孩子一出生,麻烦一出现,他们依靠本能就选择“逃避”。
这时候,不要怕麻烦,就用【参与感】把丈夫拽到这个“三口之家”里!
如果因为“怕吵架”、“怕丈夫笨手笨脚做不好”、“丈夫上班已经很累了”、“有他爸妈帮忙就够了”等原因把丈夫排除在外,不让他参与到家庭决策中来,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多余”,对于家庭、孩子也就没有什么深刻的情感。
婚姻不是呆在那就够了,如果不想因为生孩子影响夫妻关系,那最重要的是要丈夫参与【生养孩子的环节】。
体会照顾一个家庭有多不容易,生养一个孩子有多难,用尽浑身解数,都没办法哄好一个哭闹耍赖的孩子有多糟心……
只有这样,他才会站在妻子的角度理解她、爱护她;他才会把孩子当做奋斗的价值,去培养他、支持他……
这就是人性:【只要付出了,则必然想要个好结果!】
案例2 赵太太(化名)“生了孩子,性生活没了,感情也没了!”
中国式家庭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吊诡的现象:我们明明是因为相爱才结婚生孩子,生完孩子,却忘记了如何再去相爱。
最直观的一个现象:生娃前,也许还称呼对方“宝贝”、“亲爱的”,生完孩子,统统变为“孩他妈”、“孩她爸”。
正如赵太太和我哭诉的那样:
“我满心憧憬为他生个孩子,能感动他,彻底拴住丈夫的心,三口之间更牢固;”
“谁知道,自从生完孩子,他再也没有碰过我,他肯定是嫌弃我老了、胖了、丑了,就是没直说而已,就是对我没欲望了!现在我们说不到几句话就吵架,他嫌我烦,我恨他心狠……”
“有时候想想,干脆离婚算了!可是他又对孩子挺好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也离不开爸爸的陪伴。可我们总这么吵架也不是个事,孩子夹在中间多为难啊……”
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海灵格将孩子称为【家庭中的救世主】,因为孩子天生有一种本能--保护家庭的稳固。
每个孩子都乐于看到父母相爱,而不是到他这里来争夺爱。
如果父母相爱,孩子就会安心地去做一个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是爸爸或妈妈的成人配偶,去做一些和他这个年龄段不相符的事情。
如果父母总是吵架,孩子内心就会认为“自己的到来不受欢迎”,他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心理障碍,不能快乐地生活。
所以我建议赵太太,现在的重心不是“为了孩子维系假象平和”。
一个共同血缘的孩子并不会把夫妻的感情自动维持和增进,甚至代替解决欠缺沟通、没有性生活、缺乏协调和合作的情感问题,只有找出丈夫的【欠缺需求】,才是解决之道。
其实,丈夫已经用“拒绝性生活”的行动“婉转”表达了【欠缺需求】。
A.社会心理学指出:一旦孩子出生,有责任感的男人会主动承担照顾家庭孩子的责任,并通过降低性欲维持精力;
B.男人也有争宠心理,一旦孩子出生,缺乏关注的焦虑症也会阻止性欲产生;
C.人都是视觉动物,如果生产前后妻子形象差距过大,也会降低性生活频次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