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哪
隋朝的大运河是现在的哪一条运河?
隋朝大运河即今天的京杭大运河。隋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从江南搜刮更多的财物,他们以洛阳为中心,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有计划地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7千米,公元前486年开始建造。春秋末期,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公元605年隋场帝为促进经济的发展通遭运下令开凿运河。
众所周知,隋文帝在位期间,虽然在疆域上实现了天下一统,但是北方与南方事实上仍然是貌合神离。毕竟南北两地已经分裂隔绝了三百多年,历史刻下的伤口虽然已经停止了流血,但是横亘在它们之间的那道无形而巨大的裂痕却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表面上的统一所缝合。这种裂痕不可避免地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等各个方面,严重削弱了一个统一国家所应具有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而京师长安则地处帝国的西北一隅,“关河悬远,兵不赴急”,一旦山东(崤山以东)或江南地区发生叛乱,等到中央得到消息作出反应时,不但已经贻误了战机,而且地方上很可能已经遭到破坏。所以,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四方疆域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控制,为了南北两地能够消除历史隔阂,完成从形式到精神的真正统一,在地处南北结合部的洛阳营建一座新都,把帝国的权力中枢从西北一隅迁移到中原地区,就是势在必行之举,是隋帝国的长治久安之计。一旦迁都洛阳,则“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不但在政治上意义重大,而且对促进南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融也有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作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京杭大运河在其历史价值、商业价值、文化价值上的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它与伊利运河、阿尔贝特运河、苏伊士运河、莫斯科运河、伏尔加河-顿河、基尔运河、约塔运河、巴拿马运河、曼彻斯特运河等,并称世界十大运河。其中,京杭大运河是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分别有哪些呢?
隋朝大运河一般指的是隋唐时期的大运河。中国古代就有利用天然水源、修建人工运河、灌溉农田和运输的历史。在分裂时期,地方政府为大渡河开挖了一些地方运河,这在客观上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做了准备。隋朝的开河,只是把一些自然河流或老沟变成了一条气,没有开挖地方运河,为隋朝开大运河是缺乏基础的。
隋朝大运河分为哪四段?
隋炀帝将这些小运河连接起来,最终建成了隋朝大运河,主要分为四段。通济渠、汉渠、永济渠和江南渠。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隋炀帝派一百多万人马到河南各县开凿吉运河。通济渠分为三段:西段从东都洛阳西苑起,谷水、洛水、东阳渠经古道从洛水入黄河;中段从洛口至板渚,是利用黄河的天然河道;东段从板渚起,引黄河水走前边渠,入淮水。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开辟汉沟,但东汉陈登开凿的汉沟直道却不是汉沟。隋朝初期,汉沟经常淤积。当时,相当长的汉沟河道是平坦的,不流动的,由堰塞湖和大坝控制,从淮安到扬州需要45天。在汉沟河的北流段,河床坡度大,流速高。夏季水位高时,船只逆流而上很困难。因此,在北端的古牧口(金河下古镇)建有北神堰,主要用堰门调节湖水。605年,隋炀帝为方便航运,对汉沟古道进行了疏浚和扩建,并将其更名为山阳渡,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命令河北各县一百多万人马开辟永济渠,引秦水,南达河,北达涿郡。永济渠也是由前朝开凿的运河和天然水路疏浚而成。从今天的河南无棣到蓟县一段,是用沁水、清水(即渭河)疏通的;从蓟县到馆陶一段,基本上是利用曹操治水入黄河的古道白沟;馆陶到沧州一段则部分利用了汉代的屯溪河和西汉的大河。沧州至涿郡,又部分利用了漳水,以独特的流量和漳水而另辟新路,与塔河水相连,由塔河到达涿郡。
610年,隋炀帝下令开凿江南运河。但江南运河并没有在隋朝开始。长江以南地区的运河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国开辟了一条从江苏到长江的运河。隋朝的江南运河是在六朝以来开凿的江南运河的基础上进行疏浚的,隋炀帝时没有开凿。
隋唐大运河横跨地球10多个纬度,贯穿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它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隋朝的大运河大概修建的过程是怎样的?
隋朝大运河---605年至610年开通,共四段:(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曾三次大型地征用民力.据文献载:(1)大业元年(605)三月,征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之水达于黄河;又自板诸(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历荥泽入汴水;复自开封之东引汴入泗,达于淮水.同年发淮南民十余万整修邗沟(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引淮水经江都(扬州)至扬子入江.(2)大业四年(608)正月,征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3)大业六年(610),下令开江南河,从京口(江苏镇江)到达余杭.
饮誉世界
隋朝大运河,开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隋炀帝运河,开通目的:修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是炀帝的功绩,是暴政.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大运河开凿,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治上,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需要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地位作用:隋运河以洛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运河长度,世界首屈一指,河道水深、宽度、通航能力--是最大的.运河开通,“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皮日休曰:“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汴河怀古》(皮日休)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如同长城,饮誉世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城市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迅速繁荣;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中央集权稳定. [编辑本段]运河情源隋朝大运河-扬州大运河: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往来的重要港埠.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有许 多文化古迹,其中之一就是古运河.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自开凿以来到现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开凿于春秋末年,夫差为了北伐齐晋,从江苏的江都(即现在的扬州)到淮开运河,名邗沟,是我国最早的运河.隋,为强经济,通漕运,隋炀帝下令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包括邗沟,形成运河系统.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有资料说隋炀帝是为了看琼花才开通运河(事实上不准确,应该是为了巩固统治,看花是指传说.)
开凿大运河的意义
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从客观上看,又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运河的开通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京杭大运河沿线拥有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十分丰富的运河景观景点和文化遗存.作为中国最早提出运河申遗的城市,通州运河文化景观带已被列入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六景区之一.运河沿线17市(区)负责人表示,运河文明的伟大之处仍在于它对南北文化的兼容与融合,因此,运河沿线联合申遗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时间、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时间:公元605年开始,公元610年完成,耗时五年时间。
建造隋朝大运河的目的:
1 政治目的,每位帝王在世的时候都希望拥有一些象征性强的功绩,一方面是为了打仗或者统治更加稳固,还有一方面打造自己千古明君的形象。
2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并于606年迁都洛阳。那么隋朝迁都洛阳后,整个政治中心偏移北方,古代交通运输非常不方便,南方因为地势关系,不利于隋炀帝在洛阳掌控全国局势。换句话说,万一南方打仗或有人造反,送个信件都要耽搁好几天,朝廷在出兵,水路不通的情况下,远水必定救不了近火。隋朝当时政权并没有那么的固若金汤。处于军事方面的原因,隋炀帝决心修大运河。
3 加强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大运河修建好之后,很多沿河的城市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繁荣。造就了1.江苏扬州包括浙江杭州、2.西安,包括洛阳、开封、北京包括天津这样的城市的繁荣。可以说,没有隋炀帝的大运河,也不会有后来的乾隆下江南,没有大运河,江南也不会是非常富饶之地。城市繁荣之后吸引到各种文人墨客的到来。在由那些各种船只,将文化,商品,人员贩运到各个地方。这些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
建造大运河的影响:
1 从经济和文化上来说:没有隋炀帝的大运河,也不会有后来的乾隆下江南,没有大运河,江南也不会是非常富饶之地。城市繁荣之后吸引到各种文人墨客的到来。各种船舶将文化,商品,人员贩运到各个地方。这些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
2 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和互补化在建造大运河之后体现的尤为明显。几大水系的融会贯通促进了各个民族文化的融汇贯通。商人逐利,天下熙熙,将北方的或者游牧人民文化和产品带到南方,在将南方鱼米之乡的各种绫罗绸缎和文化带去了北方。使得中华文化进行了大融合和大碰撞。让中国成为更富有生命力和激情的国家。
3大运河对于世界来说,是最早也是最长的一条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向南北延续,南至余杭,由北自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4段,更是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5大水系,全长5000余里。隋炀帝为了建设这条最长的运河,劳民伤财,百姓苦不堪言。但是这条运河确是为了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大发展起到了长远的作用。
4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隋炀帝大运河为唐朝迎来了开元之治,也奠定了唐朝绚烂斑斓的各民族文化在中国,在世界流芳百世让后世得以传唱和仰视。隋朝虽然昙花一现,但是唐朝借由隋朝发展的大运河文化发扬光大,将中国带入了曾经的辉煌以及极盛。从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经济的角度来说,隋炀帝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