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00字的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不限 5
展开全部
为摸清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而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素材和决策依据,我们于2011年9月份以***大学的本科生为对象,采取调查表的形式,以"我的理想、我的信念"为题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无记名调查表320份,由学生私下即时填答"我的理想"和"我的信念",当场收回,实际回收312份,回收率为97.5%。对所回收的312份调查表进行分类整理后得到的统计结果和主要反馈信息如下:
(一).有245人(占78.5%)将理想定位于事业,他们都希望将来有一个"理想的职业",一份"满意的工作",可以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造福人类"。其中:
1.有188人希望能在所学专业领域成为学有所成、干有所为的人才。其中:有10人希望成为科学家;有18人希望当教师,其中有3人希望当上大学教授,有1人希望当幼儿教师,"教出最好的学生";有2人希望自己办学,有34人希望成为企业家,"为社会创造财富",其中多人希望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有1人希望当工人,有1人希望回乡务农,有1人只希望"做一个能为人民办一点实事的人";有6人希望继续学业,不断深造,取得高学位;还有的希望成为军人、警察、将军、运动员、明星及各行各业的"白领"等等。
2.有14人希望能够当"官",但目的各不相同,如:"成为政府要员,并且做一位清官,为百姓造福","减轻农民负担";"成为首脑级人物,改革政要","解决贪污腐败问题";"当官,让别人瞧得起"等等。
(二).有30人(占9.6%)追求的理想是钱财,他们希望"做个有钱人",最好是"百万富翁",或者"嫁个有钱人"、"娶个亿万富婆","拥有私家车、别墅"和"享之不尽的物质需要","让别人瞧得起";有的是想"赚很多钱来做自己的事",认为"有一千万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有13人(占4.2%)把理想定位于爱情、家庭和自认为幸福的生活,希望"和她牵手,今生共相伴","有情者终成眷属","嫁个好老公"或"娶个好老婆","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成家立业",甚至要"与心爱的人隐居山林"。
(四).有7人(占2.2%)的理想是"周游世界","游遍中国名山大川"和"国内的人文古迹","吃尽天下美味","成为一名旅行家"。
(五).有6人(占1.9%)的理想是"祖国繁荣富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压迫与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六).有11人(占3.5%)的理想有些虚无缥缈:"早点毕业,早点回家","当一个平凡人",做"真正的自由人","活得快乐就行","与世无争,平淡一生","永远年轻"。
(七).在对"我的信念"调查资料的统计整理中我们发现:凡是理想比较明确、现实者,其信念也都比较坚定、可行而有积极意义,如:"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没志气","行行出状元","爱拼才会赢","失去热忱的人生,犹如无油的马灯"等等;凡是理想脱离现实、虚无缥缈者,其信念也都比较含糊而消极,如:"为自己和与自己有关的人活得更好","我贪财,我存在","一切向钱看"等等。
二、综合分析
(一).对调查资料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更趋务实。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形成了求真务实的理念,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离开经济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本次调查中近80%的大学生把理想定位于他们未来的事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实现的。
2.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身价值发挥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虽然本次调查中只有1.9%的调查对象直接提出了"祖国繁荣富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压迫与剥削","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远大"理想,但有近80%的调查对象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将理想定位于事业的同时,都提出了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为百姓造福"这样一些远大的目标,体现了他们理想的崇高性,而构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的主流。
3.市场经济社会的消极因素已经渗透到部分大学生的心灵。本次调查中发现,有近1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钱财作为追求的理想,说明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本次调查发现有4.2%的调查对象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有3.5%的调查对象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这些情况,与目前高校有些学生恋爱成风和部分学生混文凭的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
5.当代大学生的信念差异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有美好理想的调查对象,都有着积极的信念,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财富是智者的奴隶,蠢人的主子","聪明得于勤奋,天才成于积累"等等;而那些追求钱财的调查对象,他们的信念却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向钱看!没有钱,免谈","没有钱万万不能","唯利是图"等等。这两类不同的信念,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于调查资料和分析结论,联系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发现:
1.近80%的大学生具有立足现实、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坚定可行的信念,说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
2.少数大学生理想远大,但缺乏实现理想的具体目标,正说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还比较缺乏,对自己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尚未进入构思和设计程序。
3.自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然了解的少部分大学生以钱财为理想,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难免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甚了解。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以及混文凭、早恋等现象,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薄弱环节。
三.对策建议
理想作为人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标的意义。信念作为人对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等确信的看法,是实现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根据对本次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我们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实践,针对性地提出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希望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这种崇高的理想正是建立在他们的专业学习基础上的,由此,也使我们看到了专业教学对学生理想形成的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时,除了要教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以外,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本学科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特别是与所教学生联系最近的杰出人士,如最近年代的,本国的,本省的,本校毕业的,等等,以及他们艰苦奋斗的历程或典型事例,以激励和引导学生勇于踩到科学巨匠和学术先人的肩膀上去,努力探索学术的新境界,立志攀登科学的新高峰,从而树立起既崇高远大又贴切现实的人生理想,并坚定信念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深入实践,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帮助学生设定既有崇高远大意义又有现实可行性的理想目标。可以采用下列多种形式:
1.除了常规的教学实习、见习活动以外,还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近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行业岗位去参观、访问、考察,实地了解它的社会作用和社会需求,切身体会所学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
2.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历史的、文化的、科 技的、成果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等的展览,促使大学生充实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扶贫助弱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
4.经常邀请各行各业有成就的杰出代表向大学生讲授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奋斗历程,激励大学生坚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
(三).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促使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理想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据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而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评价,如学习成绩评分、班级鉴定和教师评语等。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对大学毕业生的学校的评价往往会与社会评价发生差异,即学校评价较好的毕业生首次就业时的社会评价不一定就好,也就是说他首次就业岗位的理想程度不一定比学校评价不如他的同学好。目前,这种状况确是客观存在的,加上一时还难以消除的社会不正之风如人情关系、权钱关系等对其反馈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在校的大学生对学校评价的认可度和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混文凭现象存在的客观条件,反正"管它成绩好与差,不如有个好爸爸"。对此,要求切实改进学校对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既要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程度,又要确切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使之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与社会评价基本统一,以避免出现那种学校的优生在市场"滞销"的情况。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立足现实而目标远大的理想。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报、校刊以及校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时代主旋律的宣传,用正确的与论引导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和客观世界的认识,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使祖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面貌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又要在校园中形成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开发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注意各种活动的覆盖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在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学生头脑,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引燃每一位学生的理想火花。
(五).树先进与促后进相结合,努力帮助后进学生鼓起理想的风帆。
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是后进学生。而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教育正是对我们的教育和管理的挑战,对此,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既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他们,又要花功夫、下大力气重点帮助他们,要注意从细微处入手,先在生活中帮助和感化他们,对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要重点帮助解决,尤其要注意把他们融入集体活动中,平时要格外关心,对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坚持说理开导,重在教育,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发现,多多鼓励,促使他们树立进步的信心,鼓起理想的风帆。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无记名调查表320份,由学生私下即时填答"我的理想"和"我的信念",当场收回,实际回收312份,回收率为97.5%。对所回收的312份调查表进行分类整理后得到的统计结果和主要反馈信息如下:
(一).有245人(占78.5%)将理想定位于事业,他们都希望将来有一个"理想的职业",一份"满意的工作",可以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造福人类"。其中:
1.有188人希望能在所学专业领域成为学有所成、干有所为的人才。其中:有10人希望成为科学家;有18人希望当教师,其中有3人希望当上大学教授,有1人希望当幼儿教师,"教出最好的学生";有2人希望自己办学,有34人希望成为企业家,"为社会创造财富",其中多人希望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有1人希望当工人,有1人希望回乡务农,有1人只希望"做一个能为人民办一点实事的人";有6人希望继续学业,不断深造,取得高学位;还有的希望成为军人、警察、将军、运动员、明星及各行各业的"白领"等等。
2.有14人希望能够当"官",但目的各不相同,如:"成为政府要员,并且做一位清官,为百姓造福","减轻农民负担";"成为首脑级人物,改革政要","解决贪污腐败问题";"当官,让别人瞧得起"等等。
(二).有30人(占9.6%)追求的理想是钱财,他们希望"做个有钱人",最好是"百万富翁",或者"嫁个有钱人"、"娶个亿万富婆","拥有私家车、别墅"和"享之不尽的物质需要","让别人瞧得起";有的是想"赚很多钱来做自己的事",认为"有一千万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有13人(占4.2%)把理想定位于爱情、家庭和自认为幸福的生活,希望"和她牵手,今生共相伴","有情者终成眷属","嫁个好老公"或"娶个好老婆","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成家立业",甚至要"与心爱的人隐居山林"。
(四).有7人(占2.2%)的理想是"周游世界","游遍中国名山大川"和"国内的人文古迹","吃尽天下美味","成为一名旅行家"。
(五).有6人(占1.9%)的理想是"祖国繁荣富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压迫与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六).有11人(占3.5%)的理想有些虚无缥缈:"早点毕业,早点回家","当一个平凡人",做"真正的自由人","活得快乐就行","与世无争,平淡一生","永远年轻"。
(七).在对"我的信念"调查资料的统计整理中我们发现:凡是理想比较明确、现实者,其信念也都比较坚定、可行而有积极意义,如:"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没志气","行行出状元","爱拼才会赢","失去热忱的人生,犹如无油的马灯"等等;凡是理想脱离现实、虚无缥缈者,其信念也都比较含糊而消极,如:"为自己和与自己有关的人活得更好","我贪财,我存在","一切向钱看"等等。
二、综合分析
(一).对调查资料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更趋务实。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形成了求真务实的理念,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离开经济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本次调查中近80%的大学生把理想定位于他们未来的事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实现的。
2.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身价值发挥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虽然本次调查中只有1.9%的调查对象直接提出了"祖国繁荣富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压迫与剥削","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远大"理想,但有近80%的调查对象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将理想定位于事业的同时,都提出了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为百姓造福"这样一些远大的目标,体现了他们理想的崇高性,而构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的主流。
3.市场经济社会的消极因素已经渗透到部分大学生的心灵。本次调查中发现,有近1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钱财作为追求的理想,说明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本次调查发现有4.2%的调查对象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有3.5%的调查对象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这些情况,与目前高校有些学生恋爱成风和部分学生混文凭的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
5.当代大学生的信念差异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有美好理想的调查对象,都有着积极的信念,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财富是智者的奴隶,蠢人的主子","聪明得于勤奋,天才成于积累"等等;而那些追求钱财的调查对象,他们的信念却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向钱看!没有钱,免谈","没有钱万万不能","唯利是图"等等。这两类不同的信念,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于调查资料和分析结论,联系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发现:
1.近80%的大学生具有立足现实、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坚定可行的信念,说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
2.少数大学生理想远大,但缺乏实现理想的具体目标,正说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还比较缺乏,对自己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尚未进入构思和设计程序。
3.自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然了解的少部分大学生以钱财为理想,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难免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甚了解。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以及混文凭、早恋等现象,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薄弱环节。
三.对策建议
理想作为人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标的意义。信念作为人对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等确信的看法,是实现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根据对本次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我们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实践,针对性地提出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希望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这种崇高的理想正是建立在他们的专业学习基础上的,由此,也使我们看到了专业教学对学生理想形成的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时,除了要教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以外,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本学科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特别是与所教学生联系最近的杰出人士,如最近年代的,本国的,本省的,本校毕业的,等等,以及他们艰苦奋斗的历程或典型事例,以激励和引导学生勇于踩到科学巨匠和学术先人的肩膀上去,努力探索学术的新境界,立志攀登科学的新高峰,从而树立起既崇高远大又贴切现实的人生理想,并坚定信念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深入实践,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帮助学生设定既有崇高远大意义又有现实可行性的理想目标。可以采用下列多种形式:
1.除了常规的教学实习、见习活动以外,还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近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行业岗位去参观、访问、考察,实地了解它的社会作用和社会需求,切身体会所学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
2.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历史的、文化的、科 技的、成果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等的展览,促使大学生充实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扶贫助弱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
4.经常邀请各行各业有成就的杰出代表向大学生讲授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奋斗历程,激励大学生坚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
(三).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促使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理想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据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而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评价,如学习成绩评分、班级鉴定和教师评语等。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对大学毕业生的学校的评价往往会与社会评价发生差异,即学校评价较好的毕业生首次就业时的社会评价不一定就好,也就是说他首次就业岗位的理想程度不一定比学校评价不如他的同学好。目前,这种状况确是客观存在的,加上一时还难以消除的社会不正之风如人情关系、权钱关系等对其反馈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在校的大学生对学校评价的认可度和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混文凭现象存在的客观条件,反正"管它成绩好与差,不如有个好爸爸"。对此,要求切实改进学校对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既要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程度,又要确切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使之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与社会评价基本统一,以避免出现那种学校的优生在市场"滞销"的情况。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立足现实而目标远大的理想。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报、校刊以及校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时代主旋律的宣传,用正确的与论引导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和客观世界的认识,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使祖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面貌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又要在校园中形成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开发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注意各种活动的覆盖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在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学生头脑,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引燃每一位学生的理想火花。
(五).树先进与促后进相结合,努力帮助后进学生鼓起理想的风帆。
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是后进学生。而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教育正是对我们的教育和管理的挑战,对此,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既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他们,又要花功夫、下大力气重点帮助他们,要注意从细微处入手,先在生活中帮助和感化他们,对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要重点帮助解决,尤其要注意把他们融入集体活动中,平时要格外关心,对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坚持说理开导,重在教育,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发现,多多鼓励,促使他们树立进步的信心,鼓起理想的风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泰硕安诚
2024-09-05 广告
2024-09-05 广告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1 基本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泰硕安诚提供
展开全部
社会调查报告(2000字左右。。。内容有关环保或大学)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其交往仍受生产力发展和自身经济基础的一定限制,表现为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人际关系,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属于精神生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人际交往特点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习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大学生在校主要为上承下继,潜移默化的同学关系。其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不同的内容,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多样化。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强。 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可思量的伤害。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和增进接纳自己的意识,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归纳起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二)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三)主动开放。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当你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
四)心理互换与相容。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有豁达心胸,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五)合作协助,友好竞争。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舍室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倡导“公平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合作。”
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其交往仍受生产力发展和自身经济基础的一定限制,表现为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人际关系,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属于精神生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人际交往特点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习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大学生在校主要为上承下继,潜移默化的同学关系。其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不同的内容,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多样化。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强。 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可思量的伤害。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和增进接纳自己的意识,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归纳起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二)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三)主动开放。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当你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
四)心理互换与相容。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有豁达心胸,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五)合作协助,友好竞争。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舍室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倡导“公平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合作。”
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