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勋的教书育人
他和周同庆等合作翻译前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史包尔斯基写的《原子物理学》,195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当时学习前苏联教材推动教学改革起到一定作用。1961年周世勋编著的教材《量子力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轮教材建设中的一本优秀教材,被国内很多大学物理系采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该书流传面广,持续时间长,直至80年代仍在使用。1979年,周世勋参加翻译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系的改革教材之一《统计物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对经历“文化大革命”扫荡的中国高教界放眼全球、吸收养分,学习别国的教改好经验起到很好的作用。同年,他应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邀约,又写了一本篇幅较小的《量子力学教程》,由该社出版。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世勋受到无端的冲击和迫害,他坦然处之,不怨天,不尤人。虽然“文革”尚未结束,他一有工作机会就带领青年教师从事低温超导的科研和教学,培养青年学生。他积极支持师生们自力更生制作氦液化器,使复旦大学物理系成为当时国内少数拥有液氦条件的单位之一,为校内和市内需要在液氦温度做实验的科研或医疗单位提供了方便。 周世勋热心物理学会工作。从50年代起曾长期担任上海市物理学会秘书长,接待曾任爱因斯坦助手的L.英费尔德(Infeld)教授和日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朝永振一朗教授,并担任他们学术演讲的翻译。1978年起任上海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3至1991年任理事长。在周世勋主持下以上海市物理学会名义主办了1991年、1994年和1997年三届“薄膜物理和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周世勋亲自担任会议组委会主席和会刊主编,对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增进科学家之间相互了解和友谊起了积极作用,也加深了国际友人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了解。他非常关心中学物理教育和中学生的成长,在他支持下成立了上海市物理奥林匹克学校并亲自担任校长,每年招收物理成绩优异的中学生入学进行业余培养。他们在历届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也为大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素质高的学生。
周世勋又是中国物理学会的理事兼教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高教部(国家教委)理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为中国物理教学改革与发展、教材建设出谋献策。周世勋还担任中国著名学术刊物《物理学报》、《物理》、《数学物理学报》的编委,《低温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的副主编,还是《物理学基础知识丛书》的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