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真的能偷听我们说话吗?
上次在办公室讨论说瑜伽减肥,结果第二天打开淘宝,他就给我推荐瑜伽垫,我当时真的怀疑手机被装了窃听器。
回家问了当程序员的弟弟,终于搞清楚手机“偷听”是怎么一回事了。
一、先说结果,监听成本高、效率低、法律风险巨大,一般情况下APP偷听并不存在!
首先,APP窃听谈话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是这些技术通常有特定的应用场景,比如经济侦查、窃听,会定向应用在重要人物上,这么高精尖的技术不会大范围地应用在普通商用领域。
而且app监听,它还得向服务器传输语音数据,企业就需要大量服务器去存储、分析这些数据。另一方面,由于app无法辨认录到的音是否为机主本人,因此也很难据此进行推送,最重要是这种行为存在着高昂的法律风险。
说白了,人家老板不傻,偷听虽然在技术上有可行性,但技术门槛、商业成本和法律风险都很高,所以我们常用的APP完全没必要用窃听这么复杂高级的手段。如果企业真的要把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违法监听领域,不如提高自己的商品品质,货真价实的赢得消费者的芳心。
二、“被监听”假象从何而来?
用户之所以常常会有被偷听的感觉,大概率是诸如“大数据画像”“标签共享”“精准推送”等技术导致的结果。所谓的App偷拍偷听,只是App‘猜你喜欢’猜得很精准而已。
比如你的购买记录、下载记录、搜索记录以及下载过程序的清单,甚至你的输入法打出了哪些关键词等等汇集到一起做一个大数据的分析汇总。不管哪个APP都可以依据大数据,来推荐给你想要的信息。
有时,它甚至还可以关联你的亲朋好友,依据他们的一些行为喜好,选择性的推送给你它认为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
1、大数据的关联性推广,举个例子,你舍友网购了一个新包,你们大概率会在宿舍里讨论这个新包是否好看,等晚上你拿起手机会发现你的淘宝首页出现了这个包,这其实是app识别出你和舍友的亲密关系,所以把她浏览过的商品推给你,毕竟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喜爱的东西也可能相似,以上这种现象也会让网友以为自己被监听了。
2、可能是广告联盟的影响,举个例子,你在某个app上搜索了同一类产品的各种信息,另一个联盟里面的app也会同时获取这些信息,从而达到,你明明没有用这个app,但是这个app知道你所思所想的神奇现象。
简单来说,即使原本不属于个人信息的数据,在大量汇聚之后,也能挖掘出事物之间不为人知的联系,这就是手机APP能够实现用户画像,精准推送的原因。
那么,如何避免偷听情况的发生?
最简单方式就是设置权限。我们在下载手机软件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系统多不断的提示是否允许某某软件获取访问你的地理位置、存储、电话等等……
如果你不放心。可以找到APP的权限设置,把里面的允许使用麦克风给关闭掉就好了。此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设置其他的授权项,千万不要一股脑的全部授权,避免信息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