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好好说根本不听,该怎么教育

 我来答
野人无事不言L
2016-11-15 · TA获得超过141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2242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9.4亿
展开全部
孩子走神有很多原因的,可能不只是他自身的原因,跟老师也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孩子很挑老师,如果老师让孩子喜欢,自然的孩子就要听讲。上课不能长时间专心听讲,注意力分散;常常充耳不闻,无法理解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记不全或记不住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和事情;复述老师所讲内容时,显得语无伦次……孩子这些上课不注意听讲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其实,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除部分真正患有“多动症”外,相当多的是由于缺少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听讲能力(也叫听知觉能力)。听讲,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讲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孩子能否聚精会神听讲的重要因素。人的听知觉能力包括分辨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编序能力和听说结合能力。如果你的孩子上课总走神,听讲能力差,那么可以尝试着按以下方法训练孩子的听讲能力。1、训练孩子的辨别能力听觉的辨别能力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小孩子听觉分辨能力的低下会造成对相差不大的声音产生混淆,进而影响听课的效果。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音色、声源的方向等,以此来增强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2、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 听觉的理解能力是指孩子能辨别声音和了解说话的能力。家长要多与孩子交谈,多让孩子接触各种声音,多充实与孩子生活相关的词汇。比如,口头布置任务让孩子完成;对成语故事做判断并回答问题等。3、训练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的记忆能力是指孩子能保持并复述所听到的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听觉记忆能力的训练,不但可以加强孩子听觉的记忆力和听知觉的广度,减少孩子对较长的听觉信息无法记全等情况的发生,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进行新老知识的联系,产生联想,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难度不同的语句,叫孩子认真地听并让孩子模仿表述出来,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4、训练孩子的编序能力 听觉编序能力是指孩子能将过去听觉所获取的资料以正确而又详细的先后顺序回忆出来,以及将所获取的听觉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有意义的能力。它对孩子将所学知识有系统地保留下来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让孩子听故事并复述出来、顺背倒背数字等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5、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在现实生活当中,听和说总是密不可分的,不会听讲的孩子,说话时总是语无伦次的。听与说的结合涉及到孩子对词汇的联想、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将句子补充完整,听故事,自编故事的结局的形式来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当然,再做这些事的时候一定不能急,也不能做得太明显,要适度。大多数父母总认为孩子不能自制,完全是他们不愿意和不尽力的原因造成的。其实,这冤枉了很多孩子。 孩子的自制力差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外在环境的诱惑太多,或早年未形成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缺乏自己的人生理想、奋斗精神以及生理因素等等,都会导致孩子的自制力差。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有很多原因1、孩子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就有能专心讲,也就不会有学习的进步。2、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了解孩子的学习兴趣,哪怕有一点儿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及早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和错误观念,并给予及时的校正,你必须明白,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都不是故意的,不要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同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家长尤其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励孩子,而不是动不动就呵斥。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正是家长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做父母的要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要根据事情发生的具体情况,沉着、冷静、富有智慧地加以应对和解决。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孩子训斥的次数。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训斥孩子的地方很多,你一定要在“训斥”和“表扬”两个方面保持力度适当,要经常称赞孩子。孩子犯下很大的错误时,家长要给予严厉的批评,但批评时不能简单、粗暴地骂他一顿完事,而是要注意方法,先严后缓,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这样的批评他才能心服口服。 3、大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成绩都不太理想,作业内容太深,超越了孩子已有的知识结构,孩子不能理解,自然产生畏难情绪,写作业心理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等,都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只有当内容与孩子的知识经验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差异时,才最容易引起和维持孩子的注意。这时的家长可以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案,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理解能力,弥补知识的空缺之后,他们能够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能与老师进行沟通了,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长时间地集中在课业上了。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应鼓励孩子把兴趣向纵深发展,切忌一时热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给孩子一定的责任,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交给他的任务应该是他力所能及的。他一旦完成了任务,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给予承认和表扬。让孩子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其注意力。同时家长应提高自己的引导质量,挤出时间听一些专家讲座,灵活运用家庭教育中的知识,实时了解孩子已经俱备的实际成绩和心理特点,使孩子对将要从事的学习有强烈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其学习兴趣,促进他们集中注意力。 5、家长可从小培养孩子的读文字书的能力。凡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般都伴有不爱阅读、爱看带画儿的卡通书的习惯。家长尤其要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对于不会的字要借助上下文猜测字意,并锻炼孩子阅后用口述故事情节。 6、小学生的神经系统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一种单调的课业,会引起疲劳,晚上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从不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造成孩子睡眠不足,也是造成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所以日常要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使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保证孩子精力充沛。7、把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大部分的人很容易受短期的、较具体和明确的强化物影响,而 不易受遥远的、较抽象和模糊的东西左右。 学习虽然意义重大,能够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但对孩子来说,毕竟是比较遥远和抽象。可是看电视、吃零食之类的事情却是十分明确的诱惑,可以使孩子获得适时的满足,因此孩子常常不能抗拒后者的吸引。 因此父母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一些长远的目标具体化,以此来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8、设法使孩子集中精神完成一件事 父母要注意孩子平时的表现,当孩子做事不够彻底时,要鼓励他们把事情做完。不管是在孩子玩积木还是画画时,都不要把所有的玩具和用具全部堆在孩子面前,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9、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当孩子安心做一件事时,父母不应随意打断,改让他们做其他的事。但在完成一小部分学习内容后,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玩一玩,听听歌曲,做做运动,以此作为孩子完成一项阶段性任务的奖励,这样就不至于使孩子感到学习太乏味。 10、努力成为孩子的伙伴 父母要常常鼓励孩子,经常和孩子谈心,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从而使孩子产生做事的积极性。如果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事不闻不问,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失望,而不将手中的事继续完成。11、作为家长,可以从多方了解一下目前教孩子的老师,找机会和孩子以轻松的气氛说说老师啊,学校啊之类的,从他的谈话中了解到他对那些老师有排斥心理,然后才能适当的跟孩子做有关的工作。 12、平时多注意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最好能摸透他的学习方式,了解他的基本情况才能知道他为什么会不注意听讲。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3、可以从他的同学和同学入手,特别是坐在他周围的,可以请他周围的同学帮忙提醒他。这样应该比你直接教育他有用。因为孩子肯定都会有种从众心理,如果旁边的人都认真听讲,他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走神了。 14、就是看你的孩子是什么性格,喜欢什么,思想路子,和他的观念,什么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孩子都喜欢别人能投其所好,只要你找准了他的弱点,他就会自动变乖。还有,孩子都有好强和好胜心理,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具体做法可以这样,平常多鼓励他,多夸奖,让他有自信,让他以为你们觉得他不错,这样的话,他就想维持这种现状,就会更加努力。多和孩子沟通,让他觉得家长是可以交流想法的对象。有时父母会对过分冲动的孩子大发脾气,这是因为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所致。身为成人,要更懂得自我控制,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自我表现能力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品格,但千万不要误认为良好家庭中的孩子一出生就具备这些品格。 许多父母常为孩子没有自制力而烦恼。确实,孩子的自制力差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没有自制力的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就像无舵的船一样,很难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大多数父母总认为孩子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来控制自己,他们之所以在关键时刻不能自制,完全是他们“不愿意”和“不尽力”的原因造成的。其实,这冤枉了很多孩子。实际上,孩子的自制力差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外在环境的诱惑太多,或早年未形成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缺乏自己的人生理想、奋斗精神以及生理因素等等,都会导致孩子的自制力差。 孩子自制力差,父母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辛苦一点就心疼,就承受不了,总是嘘寒问暖,这样就导致孩子不能专心地做一件事;有些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难得陪伴孩子一起游戏与交流,长期的紧张气氛,使孩子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总是急着应付新的变化。 很多父母因平时忙于工作,通常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为了不让孩子在家吵闹又累到无法陪伴,只好搪塞电玩或电视让他们自行打发时间,殊不知已经让孩子在无形中用一些不适当的游戏及媒体荼毒了他们的自制力。 孩子自制力差的坏习惯是多种因素长时间累积的结果,所以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也需度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从性格上来看,孩子需要很大的自由和个性发展空间,而父母的强制的教育方式却不适合。在任何情况下这种冲突会随着时间逐渐化解。关注孩子是一门学问,对孩子的关注必须符合孩子好玩、好奇、好冲动的天性。 小孩子的好动可以说是与生俱来。 两三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摆手踢脚,独自玩耍。到了 五六个月时,看见东西就要抓,抓住了就放进嘴里。再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地动来动去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则喜欢玩游戏、捉迷藏。小孩子天生好动,更渴望自己的动作能引起别人的关注,这样他们才有成功感。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这些特性去关注他们。 有一个父亲过世之后,只留给儿子一幅古画,儿子看了十分失望,正要把画束之高阁,突然觉得画的卷轴似乎异常重,撕开一角,赫然发现不少金块藏在其间,于是立刻把画撕破,取出了金子。但是接着看到当中有一个字条,字条上提到这幅画是古代名家所绘的无价之宝。可惜画已经在他冲动之下被撕得破碎不堪,他后悔莫及。由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做事冲动有多么可怕的后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行为的冲动呢?据专家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性格天生属于冲动型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外向型,这样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活泼好动,遇到问题也易冲动。 二、行为方式后天养成 例如父母在孩子面前处理问题不冷静、太极端、冲动,孩子也会如法炮制。大多数孩子都属于这种类型。 三、受周围环境影响 例如,居住地方周遭环境人群的说话、行为方式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四、突发事件过程中易冲动 孩子因为年龄小,好胜心强,对突发事件缺乏全盘考虑,往往就会表现得特别冲动,不考虑后果。 五、其他相关事件影响 可能突发事件对孩子没什么影响,但与突发事件有关联的事件会让孩子产生情绪反应。 孩子在小学阶段,行为受情绪影响较多,其情绪和行为易受外界影响导致心理状态不稳定,不能控制自己,做事往往缺乏自主性,易冲动和盲目。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面对社会的初级阶段,其行为需要通过训练来改善。 首先,父母要当孩子的模范。情绪不稳定、主观意识过强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父母要先学会自我调适,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坚毅沉着。 小学阶段的孩子还不能根据客观条件、场合及环境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往往会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其实他们并非刻意去做,只是一种冲动的表现。但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生气,以强硬的方式处理。当孩子出现行为失控时,父母应该冷静地给孩子一个可以认错改正的宽容氛围。如果自己的孩子与朋友吵架了,父母可以暂时不予理会,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因为他们有时也会自己和好。 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现“人来疯”(自我表现欲的无端彰显)现象,而又难以安抚时,父母可采取冷处理,不理他们,等客人离开后,再教导他们。 如果两个孩子为争玩具而哭闹时,父母可用别的游戏转移其注意力,他们会立即破涕为笑。再则,如果孩子出于好奇而冲动地破坏了某样东西时,父母不要打骂孩子,而要耐心地引导,要求他们以后做事要细心、认真,告诉他们损坏物品很可惜,并启发和帮助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研究。 孩子冲动地做完一件错事后,会有深深的悔意,非常害怕,非常自责。这时,父母应该尊重、留意孩子的感受,分析原因,用自己的经验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危害,必要时可让孩子承担他可以承受的责任。做事情冲动,不考虑后果 总而言之,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心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成人的正确教育,孩子的自制力会逐步加强,从而他们的冲动行为也会相对减少。 关注孩子,要掌握点,更要把握度。因为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帮助,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过度的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 好奇心让孩子行事冲动,只要尽量满足就能渐渐改善。孩子冲动做错事,千万不要打,而要让他们了解冲动造成的损伤以及该如何避免。父母自己脾气火爆、行事冲动,也会让孩子有样学样,不可不谨慎。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