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于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于兴趣。"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上人教版第二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逛商店的生活场景:桌上有26元的娃娃,9元的书,4元的零食。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的兴趣很高,他们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顺利地引出了今天要学的。又如:在引出"负数"这一新知的时候,老师以观看当天的天气预报引入。在学生收看了天气预报后,提出"那温度单位最低是0度吗 "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地引出了"负数",学生的兴趣很高,记忆深刻。
二: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充实课本知识。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它一改往日的死板,改变了以往老师费劲教,学生费劲学的局面,每一章的内容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同学们都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例如我在设计《观察物体》一课时,我以学生熟悉的教室图片来观察物体,而后带学生到教室外观察教学楼,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又如我在教学《东南西北》一课时,我将学生带到室外,让他们亲身感受方向就在我们的周围,让他们自己指出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这样将现实和课本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孩子们学起来很开心,也很认真,这样既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还有一些老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来填充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如:针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打折现象,有一位老师设计了一堂"生活"数学课《打折与优惠》;通过让学生对身份证中数字的调查和设计学号,让学生知道了《数字的奥妙》。通过设计这些课,学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捕捉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须臾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三:运用生活实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如在教《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我准备了天平,称水果的称,称体重的称,让学生动手去掂一掂,去称一称粉笔,苹果,自己,让他们通过熟悉的例子和各种实践活动,建立了克与千克的观念,同时通过分析,比较,轻易地知道了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235-99=235-100+1",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1,难以理解,我便创设了买衣服找零的生活情境:皮老师带了165元钱买了一件97元的衣服,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营业员应该怎么找钱呢 通过让两位学生上台模拟,学生很快知道了:(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1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要1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说明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之后,我要求学生去超市购物,并记录好买了哪些物品,用了多少元,并提出数学问题;在"分类统计"的教学后,让学生统计本班订校服的情况。在学完"认图形"后,让学生用各种图形拼出各种美丽的图画。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一课后,设计了让学生买地板砖的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数学。
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的经验。于是我们应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学会写数学日记。如你家有几口人,你有多高呀身体有多重 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与数学有关,老师应鼓励学生去算一算,量一量,称一称,并把它记录下来,为数学学习准备素材。再如,记录下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如:用乘法算牛奶的瓶数,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进行购物,运用打折的知识购买实惠的物品,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走向生活。最后,鼓励学生寻找并记录生活中有疑问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总之"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初一数学讲到正负数的时候,如何让学生理解正负数呢,我们可以举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我们商场坐的电梯,是以地面为基准的,地上的就是一楼、二楼,为正数,地下的就是负一楼、负二楼,这样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自然就更深一层。
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不能总是照本宣科,要适当的把概念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
数学课堂的引入也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用品带到课堂中来引入课堂,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物体会让学生更加有直观感。例如,在讲解图形认识的初步这章时,我们可以拿出生活中的物体,茶叶罐,杯子等。
那如果遇到一些运算呢,又怎样使学生更加具体的去理解呢,教师可以把运算放到生活中来讲解。例如,初一第一章的正负数运算,34-52+18,我们可以比喻成小明的爸爸给了小明34元,但是小明要买52元的玩具,爸爸得知后,再给小明18元,爸爸给的自然就是加,就是正,而要买的玩具就是负,就是减。这样,学生就明白为什么会有正负数的运算了,对运算也就没有那么陌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讨论探究数学的成果。例如,在学习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按计算机探究根的规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
6
要多联系生活中情景,做到数学是服务于生活。例如,教师在讲解方程问题的时候,可以创设出生活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爸是木匠,我小时候每天跟我爸屁后转,然后学习数理化经常无师自通
就是在生活中处处留心
就发现数学一直在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