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鲟生存在多少温度里
中华鲟在繁殖期对温度要求较高,通常在18℃~ 20℃范围内。
在产卵期需在水温18.0-20.5℃、含沙量0.715-0.915千克/米3、流速为2.2-2.6米/s、透明度为4-6厘米、pH8、溶氧量9.2米l/L、水深5-19.8米的河流。
受精卵在水温17-18℃时经123-140小时可孵出仔鱼。
扩展资料:
中华鲟人工养殖注意事项
1、池塘条件
鲟鱼成年后的体型非常大,所以养殖鲟鱼的池塘面积要求比较大,池塘中需要较深的水,保证充足的水源,水质干净清澈。池塘应远离居民区、工厂以及交通要道等嘈杂吵闹的地方。
保证交通便利,通讯方便,一般池塘的面积由养殖数量确定,不过通常的是在5-10亩左右,水位一般在3米左右,水中有较高值的溶解氧,设置独立的进水口和增氧设备,防止池塘缺氧的情况产生。
2、清塘消毒
在放苗前十天的时候,将池塘的水加深到80厘米左右,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3、日常管理
要经常观察池塘中鲟鱼的生长情况,每天至少早中晚三次,特别注意在夜间与清晨的巡查,注意各个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它们出现缺氧的情况。
在夏季的时候因为是多雨的季节,气压比较低,要加强巡塘,发现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处理。例如缺氧就要用增氧机对池塘增氧,或者是加换新水,防止泛塘的现象发生。定期的检查鲟鱼生长的情况与健康的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和密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鲟
中华鲟所属的鲟鱼类都是在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出现的,中国曾在辽宁北票晚侏罗纪(距今1亿4千万年前)地层中发现过鲟类化石,名北票鲟。这种鲟只在两体侧有一行侧线鳞,其它体表裸露,与中华鲟体披五行鳞者不同。[3]
据1834年的有关文献记裁,中华鲟的模式产地是中国。尽管它不是中国特产,但却由于模式产地在中国而出名。后来有人根据当时的中国历史和后人的工作推测是广州。它的分布较广,在中国的渤海的大连沿岸、旅顺、辽东湾、辽河;黄河北部辽宁省海洋岛及中朝界河鸭绿江;山东石岛、黄河、长江、钱塘江、宁波、闽江、台湾基雄及珠江水系等。在长江可达金沙江下游;在珠江水系可上溯西江三水封开,北江达乳源,甚至达广西浔江、郁江、柳江;在海南省沿岸亦产。国外见于朝鲜汉江口及丽江和日本九州西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