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其一)朱熹 赏析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赏析!!!!...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赏析!!!! 展开
 我来答
天上飞earth
高粉答主

2019-07-10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万
展开全部

赏析:

《偶题三首》是宋代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通过写闲适的生活而揭示做人治学的道理,第一首主要是说凡事都有根源的道理。常人只见到翻云覆雨,却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学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扩展资料:

《偶题三首其一》

宋代: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译文:

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乾道、淳熙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百科-偶题三首

夜翔天花火
2012-06-11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18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499万
展开全部
此诗约作于乾道、淳熙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偶题三首》正是此类的诗篇。第一首说常人只见到翻云覆雨,却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学力行,也是有根底的。第二首诗通过对水在山中的奔涌,最终形成一川江水的过程,启示人们持之以恒的奋斗才能最终获得成功。第三首诗通过“探寻水源,寻求真源”的事例,表明寻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会贯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倘若执其一端,认定真理就在这里,必如管中窥豹,是不能见到真相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蛋蛋的忧伤2333
2013-03-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23
展开全部
s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