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是姬昌的亲儿子吗
展开全部
伯邑考是姬昌的亲儿子。
伯邑考并不是本名,伯邑考本姓也是姬姓,名考,全名“姬考”。那时,称呼对方并不用本名称呼,而是用另外的名字。在古代,人们以“伯、仲、叔、季”来表达长幼辈分的次序。而姬考正是姬昌的嫡长子,在后辈中是辈分最高的,故而得以排到“伯”字辈。而“邑”的含义就不一样了,意思就是诸侯的封地,这是一个很有权威的代名词。
伯邑考身为姬昌的嫡长子,必然有一天要继承姬昌被赐封的头衔,所以要在名字当中加一个“邑”。虽然按照名字的构成是喊伯邑考,但实际是叫姬考。
伯邑考死后变兔子的传说:
伯邑考用自己的死亡换回来父亲姬昌的自由,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伯邑考被商纣王处死并且用伯邑考的肉做成肉饼,给伯邑考父亲姬昌食用,姬昌明知道是自己儿子的肉可是为了赢得商纣王的信任以便自己脱身,也为了不辜负伯邑考的一份孝心,忍着巨大的悲痛食用了伯邑考的肉做成的肉饼。
商纣王因此判定姬昌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会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于是将姬昌放回西岐,恢复了姬昌的自由。回到西岐城,姬昌想到惨死的伯邑考,觉得五内俱焚,心中绞痛,感到一阵恶心,不由得呕吐,结果吐出来几个肉球,肉球迎风而化,变成了洁白的一种动物,也就是现在称之为兔子的生物。
展开全部
是的,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王朝的奠基者,他有两个儿子:伯邑考和姬发。
伯邑考是姬昌的嫡长子,也就是大儿子。姬发是二儿子。
其实啊,在商周时期,古人和现代人的称呼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一般称呼里是不带姓的。大家先来了解一个概念,就是无论什么姬昌、姬发、周公、姜尚等等都是后来人这样叫的,在当时是绝对不会这么称呼的。首先,姬昌、姬发其实是现代人起的名字,姬昌和姬发作为周天子,是有姓无氏,因为姓氏是来进行划分贵贱的,大宗称姓,小宗称氏,但是在那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能用姓来称呼他们的,只能称为文王武王,周王周天子。 所以姬昌和姬发在当时应该是,文王昌,武王发。武王发,伯邑考,你看是不是有些接近了?再来看看伯邑考三个字都是代表什么意思。“伯”表示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伯,是伯仲叔季里老大的意思。文王十子,除了次子武王和周公旦,其余的都是用叔季来称呼。“邑”是他的名字,全称就是姬邑。
“考”,指的早早去世,为什么要强调早逝呢?其实是为了证明周武王姬发继位的合理性,说明周朝王位传给姬发是因为嫡长子伯邑考早早去世了,而不是姬发夺取了伯邑考的王位。在周朝,兄弟之间相互推让王位是道德高尚的表现。只要伯邑考这个名字里有“考”字的存在,那么后人就无法质疑是不是姬发夺取了哥哥伯邑考的王位。我举个反面例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兄夺位,后面只能靠丑化李建成来证明政变的合理性。
所以综上所述,伯邑考真名应该是姬邑,排行家中老大,早早去世。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王朝的奠基者,他有两个儿子:伯邑考和姬发。
伯邑考是姬昌的嫡长子,也就是大儿子。姬发是二儿子。
其实啊,在商周时期,古人和现代人的称呼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一般称呼里是不带姓的。大家先来了解一个概念,就是无论什么姬昌、姬发、周公、姜尚等等都是后来人这样叫的,在当时是绝对不会这么称呼的。首先,姬昌、姬发其实是现代人起的名字,姬昌和姬发作为周天子,是有姓无氏,因为姓氏是来进行划分贵贱的,大宗称姓,小宗称氏,但是在那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能用姓来称呼他们的,只能称为文王武王,周王周天子。 所以姬昌和姬发在当时应该是,文王昌,武王发。武王发,伯邑考,你看是不是有些接近了?再来看看伯邑考三个字都是代表什么意思。“伯”表示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伯,是伯仲叔季里老大的意思。文王十子,除了次子武王和周公旦,其余的都是用叔季来称呼。“邑”是他的名字,全称就是姬邑。
“考”,指的早早去世,为什么要强调早逝呢?其实是为了证明周武王姬发继位的合理性,说明周朝王位传给姬发是因为嫡长子伯邑考早早去世了,而不是姬发夺取了伯邑考的王位。在周朝,兄弟之间相互推让王位是道德高尚的表现。只要伯邑考这个名字里有“考”字的存在,那么后人就无法质疑是不是姬发夺取了哥哥伯邑考的王位。我举个反面例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兄夺位,后面只能靠丑化李建成来证明政变的合理性。
所以综上所述,伯邑考真名应该是姬邑,排行家中老大,早早去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