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管理心理学的问题,急需答案,忘各位大神速度给出准确答案,谢谢!!
1.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A.英国B.俄国C.美国D.德国2.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该理论又被称为“场”理论。A霍尔B勒温C琼斯D凯利3....
1.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2.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该理论又被称为“场”理论。
A霍尔 B勒温 C琼斯 D凯利
3.德国的( )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模式和原则,对组织理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 泰勒 B 梅奥 C 法约尔 D 韦伯
4.( )是个性心理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征。
A性格 B个性 C气质 D能力
5.苏联生物学家( )认为,气质类型可以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来解释。
A巴甫洛夫 B盖伦 C培因 D希波克拉底
6.按照心理独立性特点,( )将人的性格分成独立型、顺从型和反抗型。
A荣格 B魏特金 C阿德勒 D斯普兰格
7.被誉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的是( )。
A雨果·闵斯特伯格 B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C莉莲·吉尔布勒斯 D斯特恩
8.素不相识的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彼此留下的印象称之为“第一印象”,又称(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印象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符合社会知觉效应中的( )。
A 首因效应 B 投射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印象
10.在感知熟人时,社会知觉效应中的( )起更大作用。
A刻板印象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11.在领导行为的四象限模式理论中,( )属于高关心生产和高关心人的领导行为,能取得最佳的领导效果。
A.虚弱型领导 B.任务型领导 C.战斗集体型领导 D.人际关系型领导
12.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 )。
A期望理论 B人性管理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3.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在于( )。
A 劳动分工学说 B 职能学说 C 人际关系学说 D 劳动价值学说
14.以坦南鲍姆和施密特为代表的领导理论是( )。
A 领导方式连续带理论 B 支持关系理论
C 双因素理论 D 管理方格图
15.( )指被宣传者向着宣传者所主张态度相反的方向变化或仍然保持原有的态度。
A.逆反心理 B.反抗心理 C.对抗情绪 D.反抗情绪
16.下述公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绩效=F(能力×激励) B.绩效= F(能力×需要)
C.效果= F(目标×效能) D.效率= F(目标×效益)
17.最早的激励理论以( )为代表,研究的重点是行为,其基本原则是“刺激-反应”模式。
A.赫茨伯格 B.奥德弗 C.麦克利兰 D.华生
18.( )是20世纪60年代初,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专家创造力法 D.调查研究法
19.“兄弟反目,夫妻成仇”是指人际关系变化的( )。
A.反向驱动 B.离向驱动 C.同向驱动 D.利益驱动
20.在利克特的领导理论中,( )的效果最佳。
A.剥削式集权领导 B.仁慈式集权领导
C.协商式民主领导 D.参与式民主领导
大神们帮帮忙啊!!! 展开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2.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该理论又被称为“场”理论。
A霍尔 B勒温 C琼斯 D凯利
3.德国的( )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模式和原则,对组织理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 泰勒 B 梅奥 C 法约尔 D 韦伯
4.( )是个性心理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征。
A性格 B个性 C气质 D能力
5.苏联生物学家( )认为,气质类型可以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来解释。
A巴甫洛夫 B盖伦 C培因 D希波克拉底
6.按照心理独立性特点,( )将人的性格分成独立型、顺从型和反抗型。
A荣格 B魏特金 C阿德勒 D斯普兰格
7.被誉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的是( )。
A雨果·闵斯特伯格 B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C莉莲·吉尔布勒斯 D斯特恩
8.素不相识的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彼此留下的印象称之为“第一印象”,又称(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印象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符合社会知觉效应中的( )。
A 首因效应 B 投射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印象
10.在感知熟人时,社会知觉效应中的( )起更大作用。
A刻板印象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11.在领导行为的四象限模式理论中,( )属于高关心生产和高关心人的领导行为,能取得最佳的领导效果。
A.虚弱型领导 B.任务型领导 C.战斗集体型领导 D.人际关系型领导
12.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 )。
A期望理论 B人性管理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3.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在于( )。
A 劳动分工学说 B 职能学说 C 人际关系学说 D 劳动价值学说
14.以坦南鲍姆和施密特为代表的领导理论是( )。
A 领导方式连续带理论 B 支持关系理论
C 双因素理论 D 管理方格图
15.( )指被宣传者向着宣传者所主张态度相反的方向变化或仍然保持原有的态度。
A.逆反心理 B.反抗心理 C.对抗情绪 D.反抗情绪
16.下述公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绩效=F(能力×激励) B.绩效= F(能力×需要)
C.效果= F(目标×效能) D.效率= F(目标×效益)
17.最早的激励理论以( )为代表,研究的重点是行为,其基本原则是“刺激-反应”模式。
A.赫茨伯格 B.奥德弗 C.麦克利兰 D.华生
18.( )是20世纪60年代初,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专家创造力法 D.调查研究法
19.“兄弟反目,夫妻成仇”是指人际关系变化的( )。
A.反向驱动 B.离向驱动 C.同向驱动 D.利益驱动
20.在利克特的领导理论中,( )的效果最佳。
A.剥削式集权领导 B.仁慈式集权领导
C.协商式民主领导 D.参与式民主领导
大神们帮帮忙啊!!! 展开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2个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