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传说中的九鼎真的存在过么

 我来答
米兰三王朝20
2018-12-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16
展开全部
不存在的。在《史记》记载中大禹是用九州之金所铸造而成,作为祭祀上帝的祭器。即:“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因为现在出土最早的青铜器都是商朝的,夏朝不但青铜器没有出土,连都城痕迹都找不到。现在你来说夏朝之前大禹就能铸造青铜器,那不是开玩笑吗?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大禹时就能有这么强悍的开采能力(九州的每一个州都开采出铜矿)和铸造技术(还能在鼎上画九州的山河),几百年的夏朝连一个铜鼎都发现不了就过于神奇了。
最早记载九鼎的是成书于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的《逸周书 克殷解》:“武王再拜稽首,膺受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立王子武庚,命管叔相,乃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卫叔出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乃命南宫忽振鹿台之钱,散巨桥之粟,乃命南宫百达、史佚迁九鼎三巫,乃命闳夭封比干之墓,乃命宗祝崇宾飨,祷之于军,乃班。”这里九鼎用的词语是“迁”。九鼎三巫,也说明了九鼎的祭祀性质。也就是说这个九鼎在周武王伐商时,就已经存在了。既然没有出土文物证明夏朝能够铸造青铜鼎,那只能说明九鼎是商朝铸造的,而非大禹。说是大禹铸造的,都是西汉儒家的编造。
在《战国策 东周策》中,颜率因为秦国出军到东周要求拿走九鼎而向齐国求救后,大肆渲染了周武王搬迁九鼎的情形:“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这纯粹是颜率因为齐国出兵退秦军后,齐王向东周要九鼎时的推脱之词,不值得相信——用九万人搬一个鼎,能信吗?
关于九鼎,史记明确记录的就是两条:一是周威烈王23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二是秦昭王52年,秦灭西周,取九鼎入秦,“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 至于《史记正义》所说的:“器谓宝器。禹贡金九牧,铸鼎於荆山下,各象九州之物,故言九鼎。历殷至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馀八入於秦中。”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没有一点地理的概念。秦昭王在洛阳取九鼎,怎么会掉进东边450公里外彭城(徐州)的泗水里呢?难道秦昭王要运去齐国,而不是向西运回秦国吗?
九鼎的下落只有两个说法:周灭商,九鼎被周武王搬迁到洛阳,秦灭周,秦昭王把九鼎搬迁到咸阳;宋国灭,齐国在搬迁九鼎时,不小心掉落到泗水中去。但如果九鼎落入秦国,为何秦灭后,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没有关于他们看到九鼎的记录——不要说他们不知道这九鼎代表着什么!即便他们不知道,张良、范增会不知道九鼎的意义?如果咸阳真的有九鼎,就算项羽不要,也会和秦始皇铸造的12铜人一样,流传下来。因此这个答案很明显是假的,周的九鼎没有落入秦国手中。
九鼎的记录最早见于《左传》,可是《左传》之的文献却没有记载。就连《尚书》这样描述了夏商周三代的重要文献也不见记载。更没有现在现在考古材料的佐证。夏代出品的怎么青铜器制品材料单一,规模简单。相对于九鼎的描述是在相去甚远。《墨子》中描述九鼎方形三足。怎么会有鼎造成这种器型?这样的鼎是怎么立住的呢?《墨子》还记载九鼎。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臧,不迁而自行。不是更荒唐吗?不烧火自己做饭,不搬它自己藏起来了,不动自己也会跑。
那么答案就来了,周朝真的有九鼎吗?如果有,就一定落入秦国手中。于是最终答案只有:所谓的周朝九鼎,不过是春秋时人对于正统的另外一种称呼,并非实实在在的青铜鼎。如果真的应该有一个或九个代表王权象征的鼎,帝辛在自焚而死时,都身穿宝玉衣,怎么会留如此重要的鼎给周武王而不是一起焚烧呢?就像后唐李传珂自杀时,不存在的。在《史记》记载中大禹是用九州之金所铸造而成,作为祭祀上帝的祭器。即:“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因为现在出土最早的青铜器都是商朝的,夏朝不但青铜器没有出土,连都城痕迹都找不到。现在你来说夏朝之前大禹就能铸造青铜器,那不是开玩笑吗?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大禹时就能有这么强悍的开采能力(九州的每一个州都开采出铜矿)和铸造技术(还能在鼎上画九州的山河),几百年的夏朝连一个铜鼎都发现不了就过于神奇了。
最早记载九鼎的是成书于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的《逸周书 克殷解》:“武王再拜稽首,膺受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立王子武庚,命管叔相,乃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卫叔出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乃命南宫忽振鹿台之钱,散巨桥之粟,乃命南宫百达、史佚迁九鼎三巫,乃命闳夭封比干之墓,乃命宗祝崇宾飨,祷之于军,乃班。”这里九鼎用的词语是“迁”。九鼎三巫,也说明了九鼎的祭祀性质。也就是说这个九鼎在周武王伐商时,就已经存在了。既然没有出土文物证明夏朝能够铸造青铜鼎,那只能说明九鼎是商朝铸造的,而非大禹。说是大禹铸造的,都是西汉儒家的编造。
在《战国策 东周策》中,颜率因为秦国出军到东周要求拿走九鼎而向齐国求救后,大肆渲染了周武王搬迁九鼎的情形:“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这纯粹是颜率因为齐国出兵退秦军后,齐王向东周要九鼎时的推脱之词,不值得相信——用九万人搬一个鼎,能信吗?
关于九鼎,史记明确记录的就是两条:一是周威烈王23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二是秦昭王52年,秦灭西周,取九鼎入秦,“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 至于《史记正义》所说的:“器谓宝器。禹贡金九牧,铸鼎於荆山下,各象九州之物,故言九鼎。历殷至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馀八入於秦中。”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没有一点地理的概念。秦昭王在洛阳取九鼎,怎么会掉进东边450公里外彭城(徐州)的泗水里呢?难道秦昭王要运去齐国,而不是向西运回秦国吗?就把秦国流传下来的国玺给一起烧了。
第二个是宋太丘社的九鼎。宋国是商人建立的封国,执政者周人为什么要把九鼎放到宋国呢。这个和周武王搬九鼎到洛阳的记录冲突。就算是周武王只搬走其中最重要的鼎,也不应该让宋国继续保留剩下的鼎——除非是处于稳定商国局势、让商人不要反抗周人的考虑。周武王搬到洛阳的那个鼎为何没有在秦灭时被发现?秦始皇在28年时,曾经派遣1000人到下水泗水寻找九鼎,毫无发现。这个时候距离宋国灭九鼎落水只不过67年,泗水又不是长江、黄河,水流也不是很快,九鼎在水下不可能移动得很远。1000人都找不到,答案就只有一个——这个宋太丘社的九鼎也不存在。纯粹是挖坑骗秦始皇。
综上,夏朝一个出土的青铜器都没有,大禹如何能够制作出刻有九州山河的九鼎,这不是骗人吗?至于周武王迁九鼎到洛阳,但秦灭后只有12金人传世,并无九鼎传世记录,九鼎非鼎的可能性很大。真实的九鼎,应该就是周武王为了证明自己具有代商的天命,而从商国取走的代表商王祭祀的鼎。以此说明周是天命所归,要求商国人就不要反抗,乖乖听从天命。楚庄王问九鼎时,王孙满说得很清楚:“在德不在鼎”——已经说明这个鼎,很有可能不在东周手里,而是西周灭亡时,被犬戎给搬回去炖肉用了!
为我心飞扬
2017-04-01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242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500万
展开全部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 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冰莲霜月
2019-10-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446
展开全部
商朝以前没发现任何青铜器,而且大禹的时代恐怕都不存在铸铜技术,更不用说铸造大鼎了。
所以九鼎很有可能是商朝铸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