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开展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活动案例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自主探究活动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与提升;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积极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 激发探究动机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前提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巧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此,教师可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利用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或利用新知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究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结合学校修草坪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为了绿化美化校园,在校内修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的草坪,为了预算资金,需先计算一下这个草坪面积有多少。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学校计算这个草坪的面积吗?现实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极大地诱发了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动机,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二 营造和谐氛围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
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创造力的根基。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学校为添置图书,到新华书店购置了一套科普读物,一套12本,每本24元。问: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列式?当学生列出24×12后,教师放手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看哪组的办法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创设出了许多办法。汇报时归类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计算(如24×12=24×3×4或24×12=24×2×6),二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10+24×2),三是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8+24×4),四是利用乘法意义把乘转化为连加,五是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知识的迁移直接用竖式计算。教师先不作任何评价,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引导他们作比较。在相互交流评价中,他们感觉到用连加算麻烦,用连乘算不具有普遍性,把12拆分成两个数再相乘,其中拆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乘既具有普遍性又方便,而竖式计算与把12拆分成10与2来乘仅是书写形式不同,实质是一样的,对于数字大的用竖式计算更方便。由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处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他们才敢想、敢说,创造出了许多好的办法解决新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三 注重实践活动是自主探究活动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用耳朵听数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动手中研究学习,在学习中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一样?可用什么办法验证?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分别装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学具袋,每人分别各取一个三角形进行研究,研究后先在小组中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在探究中有的采用量的办法,有的采用剪拼的办法,有的采用折拼的办法,最终得出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探究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获取过程,深刻理解掌握了知识,同时还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有效组织引导是自主探究活动的保证
探究性学习活动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尚不丰富,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故教师需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精心地进行组织引导。
1.提供探究性学习材料
所谓探究性学习材料就是指教师在组织材料时要给学生留有一个比较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在观察、实验、猜测、尝试、推理、交流中潜能得到开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教师重组教材,先出示一组有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五角星等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回顾周长意义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几个图形开展探求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从汇报来看,学生选择正方形、正六边形、五角星的图形最多,理由是:计算方便,都可用边长乘以边数的方法求周长。也有选择三角形、梯形的,计算方法都是把各边长进行连加。而选择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算法就多样化了,有的用连加,有的先将对边乘2后加,有的先把邻边相加再乘2。接着教师引导对各算法进行适当的比较后,要求学生将以上图形根据周长计算的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提升。由于本节课提供的材料内容丰富,探究思路开放,学生参与面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了开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授以恰当的探究方法
对新知的探究需要恰当的方法,由于中低年级学生经验的局限性,故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时需授以恰当的方法。
常见的探究方法有:一是操作发现,即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在操作中感知、测量、拼摆、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如几何知识学习多采用此法。二是尝试探究,即先让学生进行尝试,在尝试中探索、发现,再通过交流获取新知,计算教学大多运用此法。三是猜想验证,即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猜想,再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四是观察归纳,即先观察例证,再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进行归纳概括。数学中三大基本性质、五大运算律等规律性知识都采用此法探究。五是类比联想,如由整数乘法意义联想到小数、分数乘法意义。当然有时探究问题时同时使用几种探究方法。只有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3.给予必要的探究引导
自主探究学习并不否定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当学生在探究活动遇到困难探究不下去时,当在探究过程中迷失方向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但教师如果引导过头或引导不当,都将造成探究的失败。这里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引导的“度”和“时机”。
引导“度”的把握决定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教材内容,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高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把问题设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对于首次出现难度较大的知识,探究前要提供一些学习背景,并给予方法策略上的引导。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师先提供学生生活经验的背景:妈妈去菜场买菜,白菜单价0.5元,妈妈买了1.25元白菜,问买了几斤白菜?列出算式后让学生自主探究1.25÷0.5该如何计算。由于学生有了“元、角、分”的知识背景和买菜的生活背景,有的学生就把0.5元、1.25元转化为5角和12.5角,有的转化为50分与125分,再利用整数除法进行了沟通转化,达到了问题解决的目的。另外对于一些无法立即探究结果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大问题分解为层层递进的小问题进行探究,而对于难度不大的,可直接让学生去探究。
引导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引导时机分:探前引导、探中引导、探后引导。探前引导就是对探前不先引导,学生无法下手时,再加以引导。如前面小数除法计算就是一例。探中引导时机应选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探究不下去时,教师要给予引导。应对策略:一是课前充分预设,课时机智应对;二是当学生迷失探究方向时,提一些辅助问题,如这个问题与过去学过的哪些问题有联系?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对的?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三是探究的问题跨度太大,教师应补充一些子问题给予引导。探后引导主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探究过程,着重从数学思想方法上总结经验,使探究过程清晰化、条理化,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五 注重探究品质的养成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根本
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而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方法外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独立观点,勇于质疑问难的品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探究品质的培养。
1.要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
所谓“独立见解”是指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个人对数学问题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它体现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珍视学生独立的见解,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取商的近似值”,教师谈话引入:夏天买冰棍,零售价每支2元,批发价一箱(30支)50元,看到这两个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最想知道每支冰棍批发价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师:那首先需知道什么?生:需先知道每支冰棍批发价的价格是多少?师:大家先尝试计算一下每支冰棍批发价的价格,计算后再汇报。汇报时甲生说:我计算得出每支冰棍的价格是1.666……元,还没等这个学生说完,乙生急不可待地站起来说:不对,人民币最小单位是“分”,应是1.66元或者1.67元。师不作评论,继续启发:还有不同的意见吗?丙生说:我认为应是1.7元,因为现在市场上没有用“分”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辩论开了。最后教师作小结:同学们的见解都有道理,事实上我们对商的取值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取法,如刚才计算的冰棍价格,若准确到“分”即百分位,用四舍五入法取,约等于1.67元,若准确到“角”,即十分位,用四舍五入法取,约等于1.7元……在这一片断教学中,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从而发现真理。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所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养成寻根究底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在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大小的关系后,教师问: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不料一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把活动角两边拉成一直线后还是不是角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中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有的在期待老师的说法。这时,教师不立即给予判断,而引导学生用角的定义自己去判断一下:把活动角两边拉成一条直线后是否符合角的特征?经过同学们的讨论,终于明白活动角两边拉成一条直线后仍然是角,再进一步叉开,还是角。以上片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还有什么要说的?”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品质。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探究,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能有效地探究,且探究性学习费时、随机性大,这是我们应当引起注意的。
一 激发探究动机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前提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巧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此,教师可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利用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或利用新知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究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结合学校修草坪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为了绿化美化校园,在校内修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的草坪,为了预算资金,需先计算一下这个草坪面积有多少。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学校计算这个草坪的面积吗?现实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极大地诱发了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动机,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二 营造和谐氛围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
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创造力的根基。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学校为添置图书,到新华书店购置了一套科普读物,一套12本,每本24元。问: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列式?当学生列出24×12后,教师放手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看哪组的办法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创设出了许多办法。汇报时归类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计算(如24×12=24×3×4或24×12=24×2×6),二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10+24×2),三是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8+24×4),四是利用乘法意义把乘转化为连加,五是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知识的迁移直接用竖式计算。教师先不作任何评价,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引导他们作比较。在相互交流评价中,他们感觉到用连加算麻烦,用连乘算不具有普遍性,把12拆分成两个数再相乘,其中拆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乘既具有普遍性又方便,而竖式计算与把12拆分成10与2来乘仅是书写形式不同,实质是一样的,对于数字大的用竖式计算更方便。由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处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他们才敢想、敢说,创造出了许多好的办法解决新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三 注重实践活动是自主探究活动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用耳朵听数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动手中研究学习,在学习中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一样?可用什么办法验证?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分别装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学具袋,每人分别各取一个三角形进行研究,研究后先在小组中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在探究中有的采用量的办法,有的采用剪拼的办法,有的采用折拼的办法,最终得出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探究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获取过程,深刻理解掌握了知识,同时还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有效组织引导是自主探究活动的保证
探究性学习活动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尚不丰富,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故教师需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精心地进行组织引导。
1.提供探究性学习材料
所谓探究性学习材料就是指教师在组织材料时要给学生留有一个比较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在观察、实验、猜测、尝试、推理、交流中潜能得到开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教师重组教材,先出示一组有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五角星等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回顾周长意义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几个图形开展探求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从汇报来看,学生选择正方形、正六边形、五角星的图形最多,理由是:计算方便,都可用边长乘以边数的方法求周长。也有选择三角形、梯形的,计算方法都是把各边长进行连加。而选择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算法就多样化了,有的用连加,有的先将对边乘2后加,有的先把邻边相加再乘2。接着教师引导对各算法进行适当的比较后,要求学生将以上图形根据周长计算的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提升。由于本节课提供的材料内容丰富,探究思路开放,学生参与面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了开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授以恰当的探究方法
对新知的探究需要恰当的方法,由于中低年级学生经验的局限性,故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时需授以恰当的方法。
常见的探究方法有:一是操作发现,即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在操作中感知、测量、拼摆、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如几何知识学习多采用此法。二是尝试探究,即先让学生进行尝试,在尝试中探索、发现,再通过交流获取新知,计算教学大多运用此法。三是猜想验证,即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猜想,再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四是观察归纳,即先观察例证,再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进行归纳概括。数学中三大基本性质、五大运算律等规律性知识都采用此法探究。五是类比联想,如由整数乘法意义联想到小数、分数乘法意义。当然有时探究问题时同时使用几种探究方法。只有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3.给予必要的探究引导
自主探究学习并不否定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当学生在探究活动遇到困难探究不下去时,当在探究过程中迷失方向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但教师如果引导过头或引导不当,都将造成探究的失败。这里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引导的“度”和“时机”。
引导“度”的把握决定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教材内容,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高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把问题设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对于首次出现难度较大的知识,探究前要提供一些学习背景,并给予方法策略上的引导。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师先提供学生生活经验的背景:妈妈去菜场买菜,白菜单价0.5元,妈妈买了1.25元白菜,问买了几斤白菜?列出算式后让学生自主探究1.25÷0.5该如何计算。由于学生有了“元、角、分”的知识背景和买菜的生活背景,有的学生就把0.5元、1.25元转化为5角和12.5角,有的转化为50分与125分,再利用整数除法进行了沟通转化,达到了问题解决的目的。另外对于一些无法立即探究结果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大问题分解为层层递进的小问题进行探究,而对于难度不大的,可直接让学生去探究。
引导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引导时机分:探前引导、探中引导、探后引导。探前引导就是对探前不先引导,学生无法下手时,再加以引导。如前面小数除法计算就是一例。探中引导时机应选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探究不下去时,教师要给予引导。应对策略:一是课前充分预设,课时机智应对;二是当学生迷失探究方向时,提一些辅助问题,如这个问题与过去学过的哪些问题有联系?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对的?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三是探究的问题跨度太大,教师应补充一些子问题给予引导。探后引导主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探究过程,着重从数学思想方法上总结经验,使探究过程清晰化、条理化,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五 注重探究品质的养成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根本
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而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方法外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独立观点,勇于质疑问难的品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探究品质的培养。
1.要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
所谓“独立见解”是指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个人对数学问题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它体现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珍视学生独立的见解,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取商的近似值”,教师谈话引入:夏天买冰棍,零售价每支2元,批发价一箱(30支)50元,看到这两个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最想知道每支冰棍批发价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师:那首先需知道什么?生:需先知道每支冰棍批发价的价格是多少?师:大家先尝试计算一下每支冰棍批发价的价格,计算后再汇报。汇报时甲生说:我计算得出每支冰棍的价格是1.666……元,还没等这个学生说完,乙生急不可待地站起来说:不对,人民币最小单位是“分”,应是1.66元或者1.67元。师不作评论,继续启发:还有不同的意见吗?丙生说:我认为应是1.7元,因为现在市场上没有用“分”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辩论开了。最后教师作小结:同学们的见解都有道理,事实上我们对商的取值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取法,如刚才计算的冰棍价格,若准确到“分”即百分位,用四舍五入法取,约等于1.67元,若准确到“角”,即十分位,用四舍五入法取,约等于1.7元……在这一片断教学中,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从而发现真理。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所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养成寻根究底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在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大小的关系后,教师问: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不料一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把活动角两边拉成一直线后还是不是角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中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有的在期待老师的说法。这时,教师不立即给予判断,而引导学生用角的定义自己去判断一下:把活动角两边拉成一条直线后是否符合角的特征?经过同学们的讨论,终于明白活动角两边拉成一条直线后仍然是角,再进一步叉开,还是角。以上片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还有什么要说的?”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品质。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探究,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能有效地探究,且探究性学习费时、随机性大,这是我们应当引起注意的。
北京千智道科技
2023-07-20 广告
2023-07-20 广告
一、千智道介绍千智道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无人驾驶、人工餐能领域的科研、实训、科普展示综合解决方案,基于沉浸式、沙盘式、室外道路等多种实验场景之上构建智慧路网系统,实现智能网联车无人驾驶、V2X运行实验、配套网联信号机、RSU路测设备、智...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千智道科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