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
1个回答
2017-02-2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应创设情境,选取科学、合理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活动。
(一)开发课程资源、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每一节课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发展或综合,同时它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以及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教材进行挖掘,深化和综合,做到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接轨”。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当外界刺激与已有知识结构有矛盾但又可能解决时,人们的兴趣最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选择过难或过于容易的问题,而要选择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可以接受的内容,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例如,解答:“有两个建筑队,甲队150人,乙队120人,现两队要分别在工作量相同的两个工地施工,甲队应调多少人到乙队?”我们首先组织学生用较少量的小棒等进行演示(在未学小数、分数前,教师应提供合适的数据,以免出现非整数的结果)。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演示,发现规律,总结解法,这样通过简单、直观的动手操作,可以自然的过渡到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学生对此类问题会感觉有些困难,但通过认真思考又能解决,尤其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有些持不同见解,这样更引起了群体的关注。大家通过质疑、讨论都能掌握多种解题途径,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一定要把握好,过难的学习内容会使学生对数学生厌和畏惧,而过于容易的内容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粗心大意、应付学习的心理,同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在这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及时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如果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习上就会形成障碍,势必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丧失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超负荷的训练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并以此影响日后学习兴趣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引导他们做好课前准备和预习。诱导他们从心理上首先喜欢某一内容,相信自己一定会对目前正要学习的知识发生兴趣,并神情昂扬的着手准备,兴趣就会自然调动起来。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学必须尽可能的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情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组织他们观察、推理、操作等活动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到“身边的数学”,进而体验和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要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
1、新开发的劳动基地长50米,宽25米,分配给全校9个班种植,平均每班能分多少平方米?
2、现有长、宽和高分别为15cm、15cm和5cm的蚊香6盒,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法更省包装材料?(重叠处不计)
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尝试独立的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综合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系列问题。如:“小明家买来12头小猪,平均养成一头大约需260千克的饲料,现家里准备了3200千克的饲料够用吗?”又如,根据市场行情,分别计算:每头成猪可卖的钱数,应扣除的猪崽、饲料及医药等费用,这批猪可挣的钱数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得以激发,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同时,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树立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和态度。
(三)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迫切地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行程问题时,我们把教学活动由教室移到了室外的操场,组织学生自己扮演“快车”和“慢车”的角色,实地演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对而行”、“向背而行”、“相遇”、“追上”、“返回”等动作。学生边实践边思考,感悟概念,理解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的关系,为解决问题做好了准备。
在问题的创设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诱导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方法。有时还可采用反向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不被“陈规”束缚,善于从逆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二、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的“得法”,应以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内活动,因人数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泛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为所有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既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调查统计家乡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情况。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了调查的时间、内容和具体方案。课下小组活动仍在延伸,放学后小组成员都积极收集资料,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完成自己的研究。学生的积极性之所以这样高,原因是问题是自己迫切想研究的,方案汲取了大家的意见,是根据自己实际知识和能力制定的,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加上教师的鼓励、帮助和检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又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们组织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用长24厘米的铜丝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在小组内进行测量底和高,计算面积。由于每个人制作的模型各不相同,所求面积的答案也不一定相等。由此发现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平行四边形周长相等的条件下,面积为什么不一定相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学生们在小组内通过细致观察,认真比较,热烈讨论,广泛交流,实际操作,做出了最大的模型——正方形,问题才得到解决。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但熟练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都切身体验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能主动的提出问题,自由的展开讨论和交流,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没有负担,没有顾虑。小组成员之间互动、互帮、互学,能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收录机、投影仪和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已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有力工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以静态形式为主,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条件下学习的局面。多媒体教学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这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
如,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我们具体条件常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巧妙的解题方法及有独到见解的答案等用投影仪放大后,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可以肯定一部分同学的成功做法,其他同学也因此得到启发与借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有机整合,提高了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水平向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料,增加了科技含量,改善了学生学习条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适当安排游戏与竞赛活动
贪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很喜欢参加各种具有竞争性、趣味性的游戏与竞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正确引导他们在“玩”中思考,在“动”中探究。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时,我们首先发动学生自己制作了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硬纸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拼接或剪剪拼拼的游戏,设计各种图案和各种几何图形。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他们深刻感悟到这些基本图形的关联。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又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解法》时,我们组织了小型的竞赛活动。规则是:全班学生分组参加类似接力的解方程竞赛,小组中的每人负责一步。(棒),现举例说明:解方程X-25=40。第一棒:据运算符号确定是什么算式(减法);第二棒:据未知数X的位置确定X相当于什么数(被减数);第三棒:根据什么公式(被减数=差+减数)得出什么式子(X=40+25);第四棒:运算与检验(X=65)。(如5人一组可将“检验”作为第五棒)下轮的竞赛,每个学生的“棒次”要进行调换。竞赛紧张、激烈,每个同学都为本组取得好成绩而积极思考,仔细计算,认真对待自己所负责的“一棒”,同时也关注着其他同学的“那一棒”。这样,实际上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亲身经历解方程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自主的、富有情趣地构建知识。
设计游戏与竞赛活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活动的目的要树立“注重普及,淡化选拔”的意识,坚持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服务。其次,开展游戏与竞赛的次数不宜过于频繁,活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要安排得科学、合理、恰倒好处。引导学生把“贪玩好动”向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兴趣自然迁移。
(四)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引起他们的注意或兴趣。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活动的安排,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以各种方式做出积极反应,并通过情感、思维、行为的参与,更好的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使之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建构的知识与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存在着质的不同。前者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的“切身体会”,所以是牢固的、深刻的,能灵活运用,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后者的掌握则机械死板,很难调动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据心理学原理,要使学生的兴趣浓厚持久,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拓展知识,形成内驱力。事实也证明了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更具主体性、活动性和趣味性,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
三、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事实上不可能像听音乐那样轻松,或像看电视动画片那样愉快,只有具有一定志向和意志的学生,才能强迫自己克服困难,容纳那些有时显得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不断发展,提高自己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自然、有机地渗透对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坚定的意志,使之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时,我们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介绍了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和“陈氏定理”在数学界的影响。让学生感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创造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创新,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日后回报社会。又如,在《简单的统计》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算笔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活动。首先,学生在家里调查自己每年所需费用,包括生活、学习及其他,算出合计数。再把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然后根据统计表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后,既熟练掌握了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又能深刻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为学生更自觉地学习增添了动力和情趣。
在强化学生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并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应创设情境,选取科学、合理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活动。
(一)开发课程资源、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每一节课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发展或综合,同时它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以及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教材进行挖掘,深化和综合,做到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接轨”。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当外界刺激与已有知识结构有矛盾但又可能解决时,人们的兴趣最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选择过难或过于容易的问题,而要选择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可以接受的内容,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例如,解答:“有两个建筑队,甲队150人,乙队120人,现两队要分别在工作量相同的两个工地施工,甲队应调多少人到乙队?”我们首先组织学生用较少量的小棒等进行演示(在未学小数、分数前,教师应提供合适的数据,以免出现非整数的结果)。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演示,发现规律,总结解法,这样通过简单、直观的动手操作,可以自然的过渡到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学生对此类问题会感觉有些困难,但通过认真思考又能解决,尤其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有些持不同见解,这样更引起了群体的关注。大家通过质疑、讨论都能掌握多种解题途径,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一定要把握好,过难的学习内容会使学生对数学生厌和畏惧,而过于容易的内容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粗心大意、应付学习的心理,同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在这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及时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如果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习上就会形成障碍,势必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丧失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超负荷的训练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并以此影响日后学习兴趣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引导他们做好课前准备和预习。诱导他们从心理上首先喜欢某一内容,相信自己一定会对目前正要学习的知识发生兴趣,并神情昂扬的着手准备,兴趣就会自然调动起来。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学必须尽可能的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情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组织他们观察、推理、操作等活动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到“身边的数学”,进而体验和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要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
1、新开发的劳动基地长50米,宽25米,分配给全校9个班种植,平均每班能分多少平方米?
2、现有长、宽和高分别为15cm、15cm和5cm的蚊香6盒,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法更省包装材料?(重叠处不计)
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尝试独立的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综合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系列问题。如:“小明家买来12头小猪,平均养成一头大约需260千克的饲料,现家里准备了3200千克的饲料够用吗?”又如,根据市场行情,分别计算:每头成猪可卖的钱数,应扣除的猪崽、饲料及医药等费用,这批猪可挣的钱数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得以激发,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同时,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树立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和态度。
(三)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迫切地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行程问题时,我们把教学活动由教室移到了室外的操场,组织学生自己扮演“快车”和“慢车”的角色,实地演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对而行”、“向背而行”、“相遇”、“追上”、“返回”等动作。学生边实践边思考,感悟概念,理解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的关系,为解决问题做好了准备。
在问题的创设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诱导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方法。有时还可采用反向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不被“陈规”束缚,善于从逆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二、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的“得法”,应以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内活动,因人数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泛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为所有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既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调查统计家乡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情况。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了调查的时间、内容和具体方案。课下小组活动仍在延伸,放学后小组成员都积极收集资料,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完成自己的研究。学生的积极性之所以这样高,原因是问题是自己迫切想研究的,方案汲取了大家的意见,是根据自己实际知识和能力制定的,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加上教师的鼓励、帮助和检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又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们组织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用长24厘米的铜丝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在小组内进行测量底和高,计算面积。由于每个人制作的模型各不相同,所求面积的答案也不一定相等。由此发现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平行四边形周长相等的条件下,面积为什么不一定相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学生们在小组内通过细致观察,认真比较,热烈讨论,广泛交流,实际操作,做出了最大的模型——正方形,问题才得到解决。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但熟练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都切身体验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能主动的提出问题,自由的展开讨论和交流,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没有负担,没有顾虑。小组成员之间互动、互帮、互学,能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收录机、投影仪和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已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有力工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以静态形式为主,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条件下学习的局面。多媒体教学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这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
如,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我们具体条件常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巧妙的解题方法及有独到见解的答案等用投影仪放大后,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可以肯定一部分同学的成功做法,其他同学也因此得到启发与借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有机整合,提高了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水平向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料,增加了科技含量,改善了学生学习条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适当安排游戏与竞赛活动
贪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很喜欢参加各种具有竞争性、趣味性的游戏与竞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正确引导他们在“玩”中思考,在“动”中探究。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时,我们首先发动学生自己制作了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硬纸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拼接或剪剪拼拼的游戏,设计各种图案和各种几何图形。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他们深刻感悟到这些基本图形的关联。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又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解法》时,我们组织了小型的竞赛活动。规则是:全班学生分组参加类似接力的解方程竞赛,小组中的每人负责一步。(棒),现举例说明:解方程X-25=40。第一棒:据运算符号确定是什么算式(减法);第二棒:据未知数X的位置确定X相当于什么数(被减数);第三棒:根据什么公式(被减数=差+减数)得出什么式子(X=40+25);第四棒:运算与检验(X=65)。(如5人一组可将“检验”作为第五棒)下轮的竞赛,每个学生的“棒次”要进行调换。竞赛紧张、激烈,每个同学都为本组取得好成绩而积极思考,仔细计算,认真对待自己所负责的“一棒”,同时也关注着其他同学的“那一棒”。这样,实际上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亲身经历解方程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自主的、富有情趣地构建知识。
设计游戏与竞赛活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活动的目的要树立“注重普及,淡化选拔”的意识,坚持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服务。其次,开展游戏与竞赛的次数不宜过于频繁,活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要安排得科学、合理、恰倒好处。引导学生把“贪玩好动”向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兴趣自然迁移。
(四)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引起他们的注意或兴趣。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活动的安排,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以各种方式做出积极反应,并通过情感、思维、行为的参与,更好的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使之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建构的知识与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存在着质的不同。前者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的“切身体会”,所以是牢固的、深刻的,能灵活运用,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后者的掌握则机械死板,很难调动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据心理学原理,要使学生的兴趣浓厚持久,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拓展知识,形成内驱力。事实也证明了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更具主体性、活动性和趣味性,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
三、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事实上不可能像听音乐那样轻松,或像看电视动画片那样愉快,只有具有一定志向和意志的学生,才能强迫自己克服困难,容纳那些有时显得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不断发展,提高自己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自然、有机地渗透对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坚定的意志,使之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时,我们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介绍了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和“陈氏定理”在数学界的影响。让学生感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创造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创新,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日后回报社会。又如,在《简单的统计》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算笔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活动。首先,学生在家里调查自己每年所需费用,包括生活、学习及其他,算出合计数。再把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然后根据统计表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后,既熟练掌握了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又能深刻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为学生更自觉地学习增添了动力和情趣。
在强化学生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并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