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文言文(具体) 10

 我来答
蔷傲白4a
2017-01-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万
展开全部
怎样才能更好得学好文言文,是现在中学生的当务之急。为了让学生更好得接受文言文,学好文言文,我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营造文言文学习良好氛围的必要性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以说,《语文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并且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限定于课本,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结果却相反,很出乎意外。 我调查了50多位中学语文老师发现,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老师十分注重语句翻译、记忆,以及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学过程严谨。然而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比较枯燥,效率不高、体会不深,懵懂如学另外一门外语,甚至觉得老师煞费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只能“逆来顺受”。 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处,我分析如下: 1、学生离开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文言文确实不像现代文那样,让学生一下读来流畅上口,通晓其意。学生难以接受翻译斟字酌句的烦琐,难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达,难以体会古人情感真实丰富的抒发。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问妻、妾、客同样一个问题,“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语意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变化,却表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不同心理。学生理解上文,往往一上来就与文字、句式较劲,然后急着回答老师“语气为何不同的原因”的问题,而不在具体故事情境中体会。这样,文言文理解肤浅呆板、不深刻形象,掌握急促草草、不稳当牢固。 2、学生离开了文言文运用的情境。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了学以致用情境的重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交流不会刻意用文言表达,觉得那是比较迂腐的表现,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就是一证。在教学课堂中,我们老师也可能会忽视经典语句在不同情境下活用的特殊性。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师经常把它形容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的表现,并把它理解为别有用心。但是,此时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亭记》中就不宜这样理解。其实,文言文的运用,也需要学生一定的文化品位。由于学生文化素质的限制,学生倒是对新兴简单的网络语言情有独钟,而对文言文的(运用)置之不理。 3、学生离开了文言文人文的情境。文言文包涵着丰富的诗画意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然而,学生似乎不能领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处。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忧患意识”,“逆境出人才”的重要知识,但是,问其忧患意识的现代意义,如何让自己成为人才,学生一筹莫展、一片茫然。这关键在于人文情境的缺失。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创设,就是要求学生关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关注自身素质涵养,努力在文言文学习中受到良好熏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例如“忧患意识”的人文情境的创设即让学生忧患于和平年代中的战争、发展社会中的环境、美好生活中的绝症……让学生学习到古人博大的胸襟,肩负起传承优秀文明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见,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追问
那文言文9分扣6分说明什么呢?
追答
不知道
lilipat
高粉答主

2017-01-10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4942万
展开全部
知乎用户 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
248 人赞同
说说我的野路子

家中祖上七辈都是医生,家里几乎没有别的书,除了民国前线装的医书,就是解放后的印刷体医书。打认识汉字起,就开始看繁体字。

也不知道是几岁的时候,突然发现家里一本《本草纲目》里面竟然有许多故事和各种脑洞大开的东东(是的,有故事,并且故事非常引人入胜谁看谁知道啊!)(脑洞大开的比如说人屎、露水、锅底黑都是药)——既然这么有趣,中间还穿插了故事可看啊!终于不用无聊地看那本《赤脚医生手册》的插图了啊!

当然,刚开始也是连蒙带猜的看,不过没关系啊,看故事梗概就可以了啊!

后来,又发现《医宗金鉴》里有炼丹的工序和工艺啊!什么太乙紫金锭、红升丹、白降丹……好神奇的有不有。于是天天抱着厚厚的《医宗金鉴》翻来覆去地看,一度被我老爸认为我要学医。再后来我爸发现我的注意力终于放在了《二十四史》上。是的,我喜欢看古装剧,但是有一次偶然发现某个惊心动魄的桥段他喵就是活生生地抄袭《三国志》,于是干脆就舍了粗制滥造的电视剧,醉心于史书中,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电视剧上。此间,还陆续看了《聊斋志异》、《镜花缘》、《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西游记》、《水浒传》、多本唐朝志怪小说,反正怎么好看怎么来,什么有趣就看什么。

高三的时候的文言文,多取材于正史中的人物传记,所以每次做文言文的感观就是:嗯,这个故事看过,那么……直接进入做题环节吧
……

就这么顺顺当当的入了大学学他瞄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从此就和古汉语绝了缘。然鹅,一个晴朗的下午,偶然在学校破旧的藏书中翻到一本《佛说无量寿经》,然后呆若木鸡!佛法的大门一下子就打开了。当时周围也没个出家人请教,上网看别人的讲解吧,总觉得那都是二手信息,难免夹杂了私货。从做论文的角度说,第一手资料才是最珍贵的。出于这种朴素的想法,干脆网上下了个《乾隆大藏经》,决心通读一下所有的佛经先!于是乎就每天从六点钟起床阅读佛经,直到晚上十二点宿舍灭灯。从阿含、本缘、般若,华严,到中观、毘昙,读得昏天地暗日月无光。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工作后几年。终于,绝大多数佛经都读过了一遍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多地方不太懂啊!痛定思痛,毅然决然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唯识,从《百法明门论》、《六门教授习定论》、《大乘五蕴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等一类简短的论背诵起,接着开始通读一身六足论等对法一类大部头,到后来的《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大乘法苑义林章》、《辨中边论述记》等。大概的路数就是先诵,读得溜熟了,就开始背。背熟了,就开始自己句读、分段和科判。科判熟悉了,就开始尝试校对和整理、编辑、翻译、注释、揣摩、研习、讲解、阐释。
总之一句,喜欢,然后不计时间地投入,玩味、沉溺其中,直至烂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7-02-03
展开全部
很复杂的工程吧,说不准。从初中到大学,不断积累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