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教师
展开全部
1. 景别的运用
课堂教学录像的景别一般可分为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全景:表现的是某一被摄对象(如课堂、人物等)的全貌。主要用于事物全貌的介绍或展示,如课堂的环境、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态等,强调的是课堂的氛围、情景,揭示事物互相之间的关系。此景别在课堂录像的开头、结尾及中间环节都会用到。
中景: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一个场面局部的画面。中景与全景相比,表现的范围缩小了,进一步接近了被摄主体;画面中展示的除了被摄主体外,还有与主体有关的周围环境,此时环境和背景因素起着辅助、陪衬或烘托的作用,并与主体一起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中景主要是用来揭示主体人物的情绪、身份以及动作目的。如用中景拍摄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情景,不但可以表现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情和神态,同时还可显示邻座学生的反应(如表情、动作等)。
近景:是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它与中景相比,画面表现的空间进一步缩小,内容也更趋单一。它主要是用来表现含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等,可给人以交流感。如学生回答问题、朗读、做作业、做实验;老师讲课、写板书、做演示实验等。这是课堂录像中最常用的一种景别。
特写:是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对事物细小部位的放大,给人以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和感受,加深记忆。如板书内容、实验现象、师生的面部表情和神态等。
2. 镜头的运动和运用
摄像机常用的拍摄方式有推、拉、摇、移、跟等几种,恰当地运用镜头,才能达到好的拍摄效果。
摇镜头:所谓摇镜头,就是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三脚架上的云台,按某一方向水平或垂直转动摄像机所拍摄到的镜头。其画面效果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绕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其目的就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使画面更加开阔,给人完整的印象。如为了强调课堂上学生活动或反映整个课堂气氛,就可用这种拍摄方式拍摄全景来完成。当然,在用该方式拍摄时应注意画面起幅和落幅时的停顿(一般为3~5秒)和画面内地平线的水平,同时还应控制好使用的次数与转动的方向,摇镜头过于频繁地使用或来回摇动都容易使观众感到不适。
推镜头:所谓推镜头,就是通过变焦使画面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逐渐向被摄主体接近的一种拍摄方法,其目的就是逗引导地甚至逗强迫地观众对被摄体的注意,有突出主体、强调局部的作用。如用于引导观察板书、挂图、投影、人物表情或动作以及实验现象等。由于推镜头是通过画面的运动来引起观众对某个形象或教学环节的注意,因此,其应有明确的表现意义,那种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为了表现摄制技法而推的镜头应该避免。
拉镜头:与推镜头相反,拉镜头是通过变焦使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由小到大、由近变远的一种拍摄方法。它强调的是主体与整体以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如起幅是学生专注的眼神,然后再慢慢拉开,落幅是这个学生在专心做实验的近景;又如起幅是老师,慢慢拉开到老师与学生在交谈,最后落幅是课堂内学生激烈讨论的全景等。拉镜头在一个镜头由小景别向大景别连续的变化中保持了表现空间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画面表现上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跟镜头:跟镜头就是摄像机镜头跟随运动的被摄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其特点是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老师或学生等),并且要求这个被摄对象在画框中要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以利于展示运动主体的神情变化和姿态变化,如拍摄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表演节目等。拍摄时要注意把握好焦距的调整(自动档除外),以免图像模糊不清。
移镜头(移动拍摄):移动拍摄是将摄像机架在可移动物体(如装有滑轮的三脚架)上并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考虑到画面的稳定性,在课堂实录中一般不太使用这类镜头,只有当被摄体被前景挡住无法正常取景时才使用。
组合拍摄:组合拍摄是指在一个镜头中有机结合推、拉、摇、移、跟等几种不同摄像方式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画面也叫综合运动镜头。如在拍摄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时,可先用全景表现课堂中热烈的讨论气氛,然后随着老师走动可使用跟镜头跟上,当老师走近某一组学生时,再用推镜头推至中景表现出老师和学生讨论的情景。
3. 镜头的组接和特技的运用
课堂教学录像是课堂上教师形象、教学行为的直观体现,除了要求拍摄人员客观、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每个镜头外,作为现场导播(切换人员)还应在画面的选择与组合、镜头的切换、机位的调度、特技的应用等方面做到适时、适度、准确、合理,切忌画面停顿过短或镜头切换频繁以及过多地使用特技镜头而造成中心不突出、画面零乱,以致削弱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一些用单画面难以完全展示的教学环节,如师生对话等,可用画中画或左右画的技巧,分别用近景突出教师提问题时的面部表情和手势,用中景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情和神态,使画面能产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效果。
在拍摄用现代教学媒体(投影、电视)及其他手段(挂图、板书等)展示的一些教学内容时,为了表现此时教师或学生表述时的手势、表情,也可用画中画的功能,把要展示的教学内容放在主画面(便于看清内容),把教师或学生的近景画面置于主画面中某一合适的位置,画框大小以不影响主画面的内容展示为前提。
课堂录像对镜头的长度虽然没有严格的规定,但连续的短镜头容易使观众感到疲倦,冗长而又单调的镜头会使人厌烦。一般情况下,全景镜头与特写镜头相比,可供观看的信息较多,因此可适当长一些,而特写镜头可短一些;有趣的、动态的镜头可长一些,静态的、单调的镜头应短一些。
课堂教学录像的景别一般可分为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全景:表现的是某一被摄对象(如课堂、人物等)的全貌。主要用于事物全貌的介绍或展示,如课堂的环境、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态等,强调的是课堂的氛围、情景,揭示事物互相之间的关系。此景别在课堂录像的开头、结尾及中间环节都会用到。
中景: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一个场面局部的画面。中景与全景相比,表现的范围缩小了,进一步接近了被摄主体;画面中展示的除了被摄主体外,还有与主体有关的周围环境,此时环境和背景因素起着辅助、陪衬或烘托的作用,并与主体一起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中景主要是用来揭示主体人物的情绪、身份以及动作目的。如用中景拍摄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情景,不但可以表现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情和神态,同时还可显示邻座学生的反应(如表情、动作等)。
近景:是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它与中景相比,画面表现的空间进一步缩小,内容也更趋单一。它主要是用来表现含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等,可给人以交流感。如学生回答问题、朗读、做作业、做实验;老师讲课、写板书、做演示实验等。这是课堂录像中最常用的一种景别。
特写:是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对事物细小部位的放大,给人以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和感受,加深记忆。如板书内容、实验现象、师生的面部表情和神态等。
2. 镜头的运动和运用
摄像机常用的拍摄方式有推、拉、摇、移、跟等几种,恰当地运用镜头,才能达到好的拍摄效果。
摇镜头:所谓摇镜头,就是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三脚架上的云台,按某一方向水平或垂直转动摄像机所拍摄到的镜头。其画面效果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绕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其目的就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使画面更加开阔,给人完整的印象。如为了强调课堂上学生活动或反映整个课堂气氛,就可用这种拍摄方式拍摄全景来完成。当然,在用该方式拍摄时应注意画面起幅和落幅时的停顿(一般为3~5秒)和画面内地平线的水平,同时还应控制好使用的次数与转动的方向,摇镜头过于频繁地使用或来回摇动都容易使观众感到不适。
推镜头:所谓推镜头,就是通过变焦使画面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逐渐向被摄主体接近的一种拍摄方法,其目的就是逗引导地甚至逗强迫地观众对被摄体的注意,有突出主体、强调局部的作用。如用于引导观察板书、挂图、投影、人物表情或动作以及实验现象等。由于推镜头是通过画面的运动来引起观众对某个形象或教学环节的注意,因此,其应有明确的表现意义,那种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为了表现摄制技法而推的镜头应该避免。
拉镜头:与推镜头相反,拉镜头是通过变焦使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由小到大、由近变远的一种拍摄方法。它强调的是主体与整体以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如起幅是学生专注的眼神,然后再慢慢拉开,落幅是这个学生在专心做实验的近景;又如起幅是老师,慢慢拉开到老师与学生在交谈,最后落幅是课堂内学生激烈讨论的全景等。拉镜头在一个镜头由小景别向大景别连续的变化中保持了表现空间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画面表现上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跟镜头:跟镜头就是摄像机镜头跟随运动的被摄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其特点是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老师或学生等),并且要求这个被摄对象在画框中要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以利于展示运动主体的神情变化和姿态变化,如拍摄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表演节目等。拍摄时要注意把握好焦距的调整(自动档除外),以免图像模糊不清。
移镜头(移动拍摄):移动拍摄是将摄像机架在可移动物体(如装有滑轮的三脚架)上并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考虑到画面的稳定性,在课堂实录中一般不太使用这类镜头,只有当被摄体被前景挡住无法正常取景时才使用。
组合拍摄:组合拍摄是指在一个镜头中有机结合推、拉、摇、移、跟等几种不同摄像方式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画面也叫综合运动镜头。如在拍摄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时,可先用全景表现课堂中热烈的讨论气氛,然后随着老师走动可使用跟镜头跟上,当老师走近某一组学生时,再用推镜头推至中景表现出老师和学生讨论的情景。
3. 镜头的组接和特技的运用
课堂教学录像是课堂上教师形象、教学行为的直观体现,除了要求拍摄人员客观、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每个镜头外,作为现场导播(切换人员)还应在画面的选择与组合、镜头的切换、机位的调度、特技的应用等方面做到适时、适度、准确、合理,切忌画面停顿过短或镜头切换频繁以及过多地使用特技镜头而造成中心不突出、画面零乱,以致削弱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一些用单画面难以完全展示的教学环节,如师生对话等,可用画中画或左右画的技巧,分别用近景突出教师提问题时的面部表情和手势,用中景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情和神态,使画面能产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效果。
在拍摄用现代教学媒体(投影、电视)及其他手段(挂图、板书等)展示的一些教学内容时,为了表现此时教师或学生表述时的手势、表情,也可用画中画的功能,把要展示的教学内容放在主画面(便于看清内容),把教师或学生的近景画面置于主画面中某一合适的位置,画框大小以不影响主画面的内容展示为前提。
课堂录像对镜头的长度虽然没有严格的规定,但连续的短镜头容易使观众感到疲倦,冗长而又单调的镜头会使人厌烦。一般情况下,全景镜头与特写镜头相比,可供观看的信息较多,因此可适当长一些,而特写镜头可短一些;有趣的、动态的镜头可长一些,静态的、单调的镜头应短一些。
陈阅影视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是我们公司培训体系中的核心之一,旨在全方位提升学员的视觉叙事能力。课程涵盖基础光影运用、构图美学、镜头语言解析、视频拍摄技巧、后期剪辑与调色等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学员将掌握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技能,为成为优秀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陈阅影视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