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影响力为什么不如佛教? 40

 我来答
李丹辰
推荐于2016-01-03 · 知道合伙人星座行家
李丹辰
知道合伙人星座行家
采纳数:438 获赞数:36387
中华风水 协会副会长、高级预测风水学专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两教形成与背景
  
  首先我们来看看佛教,公元前六到五世纪,也就是大概咱们中国的春秋和战国那一段时间,这时候的印度正值奴隶制度比较发到的阶段,这也就意味着这一阶段努力与奴隶主的阶级矛盾是相当严重的时候,这时候奴隶主需要一种能控制奴隶的精神力量,而奴隶字眼也需要一种精神寄托,于是这种背景下,希望解救人们于水火的迦毗罗卫王悉达多建立佛教。从这个角度看佛教的思想的对象就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两者,也就是这个就是说,佛教,可能更容易被统治阶级所接受,毕竟,悉达多是一国之君,即使他已悟道,但是思想中会有一些偏向统治阶级的思想,即使不会偏向,也一定不会有很明显偏向被统治阶级的地方。于是,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教,凭借这个无论是谁,我都会帮助你,我都会拯救你的思想很受大多数人的欢迎,毕竟谁不希望神会帮助自己呢?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道教,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也就是公元一到二世纪,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虽然道家和道教根本是两个概念,但是从这点上就可知对于道教其中的思想还是有老庄学说的成分,或者准确的说是老庄学说衍化的理论,老庄学说很主张“清静无为”,我们不难想象,要做到清净,就是需要我们提高自己内心对世俗事务事物的淡薄,从这一点来说适合佛教很像的,然而“无为”却要求不要刻意想改变什么,一切顺应自然,这么说白了,其实就是有点凡事任其自由,自己也不管事,随他去吧。
  
  这样看来,我们或许就能看出点端倪来,佛教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道教主张“清净无为”,这一点上的不同可以说是影响两教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佛教,它针对的是整个人群,也就是说对于一般的劳苦大众来说,佛教对他们的吸引里可是相当大的,如果说有人说可以保佑你脱贫致富,生活幸福,那么对一般人来说,这个可以说是我们的追求,那我们肯定会追随啊!但是道教我们只能说,他的针对人群,主要是读书人中的少数人,这类人的思想水平比较高,对于什么名利的看得很轻,那么对于他们,道教清净无为的思想自然是在适合不过了,(现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中国道教与佛教关系有点模糊,有的地方不光供奉佛祖菩萨罗汉还供奉三清十二真君四大天王之类的,这种我们就先忽略这部分吧)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功成名就后要么告老还乡,要么去深山,然后身着道袍,终了此生。但是在一个国家里,主要人群还是劳苦大众,而又能达到清净无为的思想水平的毕竟还很少。或许我们也可以说,佛教主要目的是服务众生,顺便服务自己,而道教的目的正与之相反。这也就无怪乎相对于保守的道教影响力不如佛教了。
  
  二·两教生死观的差异
  
  生死是世界各国古人的共同话题,对于这个问题,广泛存在于们的身边,是人们最重要的话题之一。而在当时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各种宗教对于生死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所以如何解释生死,或者说哪一种生死的解释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这就成了影响一个宗教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佛教主要的思想之一就是“诸行无常”,无常、无我、空是佛法的基本要素,即一切有情众生乃至外界的世界,都是处在变异、运动、假合的状态,从生到死,构成生命存在的一个过程,谁也逃不脱,而轮回,则是生命之流的表现:我们死后意识通过结生的力量而进入各个新的环境,产生不同的生命形式。这个其实就是说,佛教认为,我们的人体其实就只是一个容器,用来盛放我们的灵魂,如果容器破了,灵魂就会被转移到另外的容器中,这个实际上就是“身虽朽,神不灭”,人亡而神存,在三世轮回中,不断地重复着。
  
  道教呢,在生死观方面,主张以生为乐,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死,这一点从各位炼丹家身上就能看出来,无论是内丹还是外丹,这些都是企图长生不老的体现,虽然他们最终浪费了无数珍贵的原材料,但还是为中国古代的化学研究作出了不可估计的贡献,即使这样一辈辈人还是孜孜不倦的尝试,一次次失败依旧不肯放弃。这足以看出对于长生不老道教徒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佛教进入中国前,中国可以说是没有这个魂魄的长存的概念,所以中国人认为,依靠一些调理,我们可以超越自然的极限,达到永生。
  
  这样来看,两个不同的生死观,就可以了解为什么很大程度上佛教更有影响力。人的一种本能就努力活着,如果说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死了就死了,什么也就没有了,但有很小很小的机会会永远活着,另一个是一定会死,死了还会投胎转世继续活,但是你要承受你原来的因果报应,在古代很不发达的科技下,哪一个会更有诱惑力呢?当然是第二个了,相信第一种的主要是那群炼丹家了。于是这样下本来佛教的生死观就比较适合大众口味,而且还有一个因素,这个因素或许不能称之为因素,因为这个还是比较牵强的一个理由:相信道家生死观的这些炼丹家,在炼丹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接触有毒物质,因为完全用药材这个肯定碳化,没丹,所以里面加入大重金属之类的,一天到晚与这些接触,重金属中毒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很多炼丹家刚炼出来在那自己试药,这样他们的寿命会更短,我们不妨这样想,一些慕名而来打算冒险求长生的人看见的不是那些长生不老或者靠丹药延年益寿的人,而是一群英年早逝的炼丹家,他们还有胆量冒险么。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到长生不老或者年至耄耋,期颐,又怎么说服劳苦大众相信这种理论,所以很自然的有很多人信奉佛教的轮回说去了。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佛教的影响力更大,但是葬礼却总是按照道教的形式举办)
  
  三·两教与统治者
  
  对于宗教的发展,一定离不开统治者对于他的态度,如果某种宗教可以长期的被各代的封建统治者所信赖,那么可以说这种宗教一定会在这个地区很发达,毕竟,君王的威慑力在古代还是无可比拟的,再加上总有人为了溜须拍马,投君王所好,大兴土木,修建庙宇或者寺庙,这样会加大这种宗教的传播力度,同时政府的拨款也是个很大的头,而且人很多时候都有盲从的习惯,看到君王喜欢的宗教如日中天,那么,坐不住的不仅是大臣们,还有平头百姓,更有其他宗教的人士(我们应该都知道,其实宗教人员不全是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在于此,活不下去为了蹭口饭吃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这个可以看做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道教,作为我们中国的本土宗教来说,相当大的优点,土生土长,比较容易被国人所接受,于是在汉朝初期,由于秦朝的暴政以及楚汉相争的混乱,高祖、吕后、文、景均采用黄老之说,休养生息,讲求无为,这时候,道教还没有正式形成,只能说是对道家的推崇,但从这可以看出,道教已经有了一些积奠,为后期的发展有了一个铺垫。如果说我们把儒家不看做是一种教的话,这时期道教完全力压佛教,其实,道教有很大的优势,就是长生不老,那个皇帝不想长生不老?就是在这个诱惑下哪一个皇帝不动心呢,再加上中国国代天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三百星官都是根据道教的那些神弄得,这样对于鬼神占卜占星这方面,就有了绝对的优势,于是到了魏晋,道教不断的发展着,到了李唐,道教被奉为国教,到了宋,由于道君皇帝极力推崇,可以说已经到了巅峰时期,然而随着宋朝的没落,元朝,可以说道教失去了皇帝的宠幸,彻底跌入低谷,一蹶不起。
  
  佛教流入中国大概是在两汉之间流入中国,甚至当时有人甚至认为这个和方士差不多,三国时期,这个阶段的译经工作和对教义的宣传、研究,为魏晋南北朝发展打下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南北朝及隋唐,佛教不断发展壮大,在唐朝基本上达到了全盛时期,在宋朝,虽然政府对佛教做了一些限制而理学派也从一定方面影响到了佛教的发展,但是不久之后的元朝,又对佛教进行了保护,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佛教在这个时期发展的不错,还经常给皇帝讲讲经,这个历朝历代道教都是没有的,由于有了皇帝的主动支持,这个影响下,佛教迅速发展。
  
  从两教发展来看,主要是在元朝,道教影响力一下直线下降,而佛教却是如日中天,这时候其实只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认为,在统治者面前,道教是必然会落魄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两点:首先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作为一个统治者,我们会希望臣民非常有主见,率性而为呢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克己修身呢,要想少找点麻烦的人一定会是选后者,作为被统治阶级,还是麻木一点好,尤其是对于封建王朝,把自己的人民搞得自我意识太强不是自己闲的没事干了吗。第二,道教的思想基本是以老庄为主,老子在治国方面提出“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老子的设想很不错啊,但是很不现实啊,从某种方面说,人类的社,会性的一个体现就是交流,全小民寡国去了,这是与社会的发展规律矛盾的,要这样的话,我们估计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呢,所以这实际上是使社会停滞或后退的。“有帛什之器而不用,虽有舟楫,无所陈之”,这对于一个正常人实在难以做到。所以以道家为思想基础的道教必然在统治者面前是待不了很久的。之前因为中国还很强大(古代中国是很强大的大家都知道的),对付小国不用很团结,这样道教的观点还是不错的,毕竟谁都想对自己好一点。可是后期抢着越来越多了,所以越要加强内部团结,佛家强调“与人为善”,也就是和周围的人相处好,与世无争,这样从间接上就是一个加强内部团结的方法,而且这种与世无争可以淡化人们的自我意识,或许统治者会更能加大剥削力度,既然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四·两教发展中的融合
  
  应该说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与道教形成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但是佛教传入的时候可以说,这时的佛教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出现在中原大地上时,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这时候的道教还是处于萌芽阶段,虽然道教有主场优势,但是道教的青涩使他在很多地方不完整,这就使的他们除了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之外,可能还要再补充一些故事,如果中国只有道教呢,这就只好自己创造了,但是佛教在这时已经成熟,于是不经意间,道教借用了一些佛教的东西,就比如阎罗王,这个其实就是佛教系统里的,但是由于道教里没有这些观念,于是,处于发育期的道教也就欣然的接受了这一类的观点,这样可以说让自己更像一个完整的体系,于是这就相当于给佛教做了个免费的宣传广告。
  包容性比较强的中国人,在丰满道教的羽翼的时候就借用了不少的佛教“羽毛”,这样容易给人们一种道教在佛教化的感觉,时间长了以后会有一种错觉,潜意识中就认为道教是佛教的分支,宋时期的全真教,可以说就是完全佛教化了。人总有一种习惯,就是从众,错觉然人们觉得道教到处在学佛教,于是那么主流肯定是佛教了。这样长久下来虽然佛教来中国之后也吸收了很多老庄哲学,但是没有道教那么明显,在道佛两教中,主要是劳苦大众,不回去考证谁学谁,所以一代代下来,道教影响力变小,佛教变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五·两教给人的表面印象
  
  对于道教和佛教,虽然在中国都很有影响力,但无可否认对于两教的深层文化方面的东西却没有很多人了解,于是影响力的决定因素就停留在了两教给我们的表面印象上。毕竟印象里针对的对象还是广大人民,所以,寺庙的布局,神的形象,还有道士与和尚的形象都会影响到该教在我们行中的地 位。
  
  对于佛教,我们说到佛教的神,我们会感觉到一些亲切,他们大多慈眉善目,看了会让人心里很舒服,感觉他们就是一个熟识的邻家长者,有一种从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会让奔波于尘世繁芜的人停下来,平静下那颗躁动不堪的心,而和尚总是给我们一比较正派的感觉,很热心,乐于帮助别人,也由于化缘,和人们接触很多,可以说有个很好的人缘,要不然是会饿死的。后来的十三棍僧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于是增加了人们对其的好感。
  
  再看道教,道教的神很多,用几个字形容“凶神恶煞”,而且在塑像的时候,这些神像都是俯视的姿态,很多手里还持着兵器,看着那些身高体壮凶神恶煞的神像,还俯视,那个人不会感到压抑呢,尤其在加上庄严雄伟的庙宇,对人的是一种威吓力。。而道士,我们总说是仙风道骨,这个词里就看出人们潜意识中,道士是比一般人洒脱,逍遥很多的,他们好像已经去了尘世之外,很大众不怎么接触,属于洁身自好型的。
  
  这样就明显看出,对于两教的表面印象,佛教也是比道教好一些,而这表面印象正是我们刚说影响两教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和蔼客气的佛教会比道教更有吸引力,因此也更有影响力。
hxwq
2012-06-13 · TA获得超过104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49万
展开全部
道教讲个人、天资、得道成仙。学道不是免费的,要师傅同意,如同学武。
而佛教就不同,只要你信,人人即可入佛门,还在物质层面给予支持。还免费发放各种学习资料,你见过道教免费发放“成仙”的学习资料吗?所以它们的影响力差别就很明显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六渡花
2012-06-20 · TA获得超过33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4万
展开全部
道教讲求的是白日飞升,长生不老,修身养性,在于个人机缘。而佛教宣扬来世,普济众生,影响自然比较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劍十
2012-06-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8373
展开全部
道教的思想是世界上所有统治者最不喜欢的东西,所以道教自然难以生存。说难听点,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
其次道教收徒随缘,不是人人都可入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悟待证
2012-06-13 · TA获得超过35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55
采纳率:67%
帮助的人:207万
展开全部
是因为人性开发上不够彻底,自我觉悟上不够究竟……尤其佛门不断地出现大德高僧(开悟者)对本教的大力推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