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怎么死的呢!!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2-06-13
展开全部
没有明日的乌托邦,只有今日的迷途。

  诗人自杀之目的在于推导出人类无法自救,而诗人自杀也是人类自救的最高殉葬品。诗人自杀在于诗人价值信仰的崩溃,从全人类的角度讲,是仁义论价值的崩溃,进而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获得上帝的拯救,所以,屈原自杀了。

  人既离不开世界,又在反抗着这个世界,当这个矛盾无法解决之时,人选择的只能是死亡。

  屈原的死,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到底是什么促使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死亡?难道死是惟一的办法?我想有六点是值得我们思索的。

  其一,楚国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离骚》首句自诩系出高阳。王逸认为:“屈原在自道与君共祖,是恩深而义厚也。”后人说:同姓之臣,义无可去,死国之志,已定于此。假如仅仅从“同姓之臣,义无可去”去理解屈原,未免把屈原的爱国主义看的太狭隘了。我们并不否认屈原的爱国理想和宗族情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来说,他也是反映了楚国这一地区的历史特征。

  在战国时期,楚国虽然以楚族为核心而发展起来成为部族国家或民族,但它的基层社会必还包摄着原始氏族社会。这样的民族国家又处于优越的自然环境里,必然蒸蒸日上,富有民族活力,社会阶级分划也还没有到达像中原诸国那样激烈的程度。相反的,由于中原诸国一向把楚国当做异族,当做“蛮貊”之邦看待,既被歧视,又被压迫。这就使楚国的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所以,作为“荆蛮”之地的楚国人民的民族观念是特别浓厚的,楚国自从开国以来,历时近千年,始终以楚国民族为核心而巩固其民族国家的统治。他们的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是一致的。

  屈原《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屈原热爱祖国是和他“深固难徙”的民族观念相联系的。

  我认为,在屈原的作品里,他个性中所释放出来的强烈的万丈爱国主义光辉,也就是全楚人民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最深沉的民族情感。其作品里所表现的百折不回,“虽九死而未悔”坚强意志,也体现楚国历史上战斗传统的特征。

  楚国的民族精神不许他逃避,必须去他国实现其美政,他只有一死。

  其二,忠君,爱国爱民的思想。

  为了楚国人民美政理想的实现,屈原选择了死亡。

  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他看到自己民族国家与中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相接触而加深其相互的关系之后,就显示出楚国将要走向没落道路腐朽的一面。因而他积极提出美政的理想主张,希望挽救祖国和民族的危亡。然而,屈原并非完人,在政治上遭受一次次的排挤与打击时,他也曾考虑过个人的去留,但为什么他宁愿“葬身鱼腹之中”而不愿“远逝而自述”呢?我想,这是在政治斗争的实践中,使他认识到“民生多艰”,而为之“长太息以掩涕兮”这样对人民深切的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使他宁死也离不开祖国,离不开家乡。

  《抽思》: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梦想的破裂,使他踏上了死亡之路。

  其三,黑白分明的个性使然。

  正是由于屈原处在一个“变白以为黑,倒上以为下”的时代环境,而他的性格却是明辨是非,分清爱憎。这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其走向了死亡。他从来没有希望逃避过现实,而是以积极的斗争精神,坚持自己的理想去改变事实。他在政治上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他认为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所站立场是很明确很坚定的。正是由于此,所以他坚持品德修养,孳孳不倦的自我教育精神,绝不使自己在“芳泽杂糅”中亏损了清白的崇高本质。

  《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予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予心之可惩?

  《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所以在政治黑暗,小人当道之时,屈原只能选择死亡。

  其四,他的思想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屈原那种孳孳不倦,积极进取的对待现实的态度,体现了儒家已饥已溺,济世救人的人生观,特别是在自己处于黑暗的环境中,面临生命的考验的时候,屈原所表现出来的独立不惧的精神,和孔孟的学说更是有着深刻的默契。

  孔子主张的“杀身成仁”,认为伯夷、叔齐是“求仁而得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认为“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怀沙》: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为了理想,不惜殉之以死,而且把死看成“抒忧娱哀兮”。

  其五,屈原的革新使自己走向了黑暗。

  屈子的改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所以他必然受到奴隶主贵族的反对围攻,他的死正如商鞅、李愧的死一样,是历史的必然。以其热血,推动历史的车轮。

  屈子首先主张“举贤才而受能”,而这根本上触犯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哀郢》:。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屈子不但彻底的揭露了那些像子兰之流的贵族执政者的堕落与无能,而且非常痛恨于一味追逐获利、朋比为奸的贵族官僚集团的政治现象。所以他的改革必然遭到上层贵族的反对,他的死也是必然的。

  结语:屈原的死是为民殉难,是一种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再现,他是为正义而死的,为真理而死的,死得其所。
newman7237
2012-06-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7万
展开全部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秦五粮V
2020-08-13 · 历史领域创作者
个人认证用户
秦五粮V
采纳数:84 获赞数:3909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屈原对楚国绝望之际,他走到了汨罗江边,在62岁的时候跳江身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皮皮皮皮卡_丘
2012-06-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投汩罗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