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优良品德
展开全部
所谓品德即是品质的简称,是个体的现象,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由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和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导致他们会不知不觉的模仿不良行为,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甚至会作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来。正如有位学者所说的: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在此,就诚谈我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尊重信任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我们应该明白:爱学生,就是要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和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意味着爱护他们善良美好的心灵;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小学生,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自信。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了解小学生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使小学生与父母和教师面对面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并坚信小学生上进的愿望,促进小学生主动发展。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模仿性强的年龄特点,教师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形象,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品德影响。学生的模仿是存在一定规律和程序的。比如:他们先模仿身边最经常接触的人,随后进入模仿社会人。然而,教师和父母应该就是他们模仿的第一对象了。例如:他们如果是生活在打渔的家庭中,多少也会懂得打渔的经验的技术;如果是生活在音乐世家中,多少也会有音乐细胞或弹钢琴,正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教师也如此,也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
二、对学生的品德做出及时的评价
对于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教师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给予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而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良思想、行为,教师应根据错误的轻重不同,用委婉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错误所在,在学生思想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标准。
(一)鼓励学生要孝敬父母。
教师要告诉学生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还要强调要把这些要求变为自已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学生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还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
(二)要诚实、诚信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都把长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为了不让长辈生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
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不要把学生的撒谎归结于他的天性,相反,你应根据学生的理解力运用全程的方法培养他的诚实品质。
(四)鼓励学生勇敢地承担责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五)会体谅别人。
为把小学生培养成拥有体谅他人之心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和教师都要以体谅之心温和地对待小学生。同时,应充分理解学生的心情,努力从小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当体谅的种子慢慢地在小学生的心田中生长出来之后,就会渐渐地照顾到爸爸妈妈及周围人的情绪,努力使自己不去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
三、运用生动活泼说服力,进行品德的培养
说服就是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其态度或行为习惯的支持性和非支持性的两方面证据,使其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品德,发展良好行为。所谓以理服人,对于低年级、富于情感色彩和引人入胜的说服内容更容易发生影响。说服开始时,加强情感爱憎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施以理论上的影响,可以取得良好的说服效果。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和发育阶段,他们无法辨别是非,也没有主见。因此,教师要用易于接受的说服内容为他们树立坚定的观点和立场、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四、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品德培养
小学生模仿性强,生动形象的事例更易于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又符合学生实际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光辉业绩来进行教育,也可以利用同龄的先进事迹或有教育意义的事例进行教育。而该方式又是易于学生所接受的,有说服力的。此外,作为教师还要以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为学生作出表率。
五、在学科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除了语文、数学外,还开设有品德、社会、音乐、美术等课程,编者在编写这些科目教材时,都有机的把各种思想教育因素渗透进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仔细的挖掘出这些内容的内涵,并把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自然科目,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然动物的学习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爱护小动物,不捕杀它们,还要学会保护稀有动物。如金钱龟、金钱豹从而使他们的品德进一步得到美化。
最后,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访问先进人物或革命前辈、祭扫烈士墓、参观现代化工厂、维护交通秩序、帮助病残老人做好事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
一、尊重信任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我们应该明白:爱学生,就是要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和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意味着爱护他们善良美好的心灵;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小学生,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自信。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了解小学生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使小学生与父母和教师面对面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并坚信小学生上进的愿望,促进小学生主动发展。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模仿性强的年龄特点,教师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形象,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品德影响。学生的模仿是存在一定规律和程序的。比如:他们先模仿身边最经常接触的人,随后进入模仿社会人。然而,教师和父母应该就是他们模仿的第一对象了。例如:他们如果是生活在打渔的家庭中,多少也会懂得打渔的经验的技术;如果是生活在音乐世家中,多少也会有音乐细胞或弹钢琴,正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教师也如此,也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
二、对学生的品德做出及时的评价
对于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教师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给予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而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良思想、行为,教师应根据错误的轻重不同,用委婉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错误所在,在学生思想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标准。
(一)鼓励学生要孝敬父母。
教师要告诉学生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还要强调要把这些要求变为自已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学生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还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
(二)要诚实、诚信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都把长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为了不让长辈生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
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不要把学生的撒谎归结于他的天性,相反,你应根据学生的理解力运用全程的方法培养他的诚实品质。
(四)鼓励学生勇敢地承担责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五)会体谅别人。
为把小学生培养成拥有体谅他人之心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和教师都要以体谅之心温和地对待小学生。同时,应充分理解学生的心情,努力从小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当体谅的种子慢慢地在小学生的心田中生长出来之后,就会渐渐地照顾到爸爸妈妈及周围人的情绪,努力使自己不去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
三、运用生动活泼说服力,进行品德的培养
说服就是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其态度或行为习惯的支持性和非支持性的两方面证据,使其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品德,发展良好行为。所谓以理服人,对于低年级、富于情感色彩和引人入胜的说服内容更容易发生影响。说服开始时,加强情感爱憎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施以理论上的影响,可以取得良好的说服效果。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和发育阶段,他们无法辨别是非,也没有主见。因此,教师要用易于接受的说服内容为他们树立坚定的观点和立场、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四、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品德培养
小学生模仿性强,生动形象的事例更易于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又符合学生实际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光辉业绩来进行教育,也可以利用同龄的先进事迹或有教育意义的事例进行教育。而该方式又是易于学生所接受的,有说服力的。此外,作为教师还要以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为学生作出表率。
五、在学科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除了语文、数学外,还开设有品德、社会、音乐、美术等课程,编者在编写这些科目教材时,都有机的把各种思想教育因素渗透进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仔细的挖掘出这些内容的内涵,并把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自然科目,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然动物的学习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爱护小动物,不捕杀它们,还要学会保护稀有动物。如金钱龟、金钱豹从而使他们的品德进一步得到美化。
最后,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访问先进人物或革命前辈、祭扫烈士墓、参观现代化工厂、维护交通秩序、帮助病残老人做好事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
展开全部
所谓品德即是品质的简称,是个体的现象,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由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和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导致他们会不知不觉的模仿不良行为,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甚至会作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来。正如有位学者所说的: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在此,就诚谈我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尊重信任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我们应该明白:爱学生,就是要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和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意味着爱护他们善良美好的心灵;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小学生,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自信。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了解小学生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使小学生与父母和教师面对面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并坚信小学生上进的愿望,促进小学生主动发展。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模仿性强的年龄特点,教师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形象,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品德影响。学生的模仿是存在一定规律和程序的。比如:他们先模仿身边最经常接触的人,随后进入模仿社会人。然而,教师和父母应该就是他们模仿的第一对象了。例如:他们如果是生活在打渔的家庭中,多少也会懂得打渔的经验的技术;如果是生活在音乐世家中,多少也会有音乐细胞或弹钢琴,正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教师也如此,也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
二、对学生的品德做出及时的评价
对于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教师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给予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而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良思想、行为,教师应根据错误的轻重不同,用委婉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错误所在,在学生思想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标准。
(一)鼓励学生要孝敬父母。
教师要告诉学生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还要强调要把这些要求变为自已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学生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还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
(二)要诚实、诚信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都把长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为了不让长辈生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
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不要把学生的撒谎归结于他的天性,相反,你应根据学生的理解力运用全程的方法培养他的诚实品质。
(四)鼓励学生勇敢地承担责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五)会体谅别人。
为把小学生培养成拥有体谅他人之心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和教师都要以体谅之心温和地对待小学生。同时,应充分理解学生的心情,努力从小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当体谅的种子慢慢地在小学生的心田中生长出来之后,就会渐渐地照顾到爸爸妈妈及周围人的情绪,努力使自己不去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
三、运用生动活泼说服力,进行品德的培养
说服就是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其态度或行为习惯的支持性和非支持性的两方面证据,使其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品德,发展良好行为。所谓以理服人,对于低年级、富于情感色彩和引人入胜的说服内容更容易发生影响。说服开始时,加强情感爱憎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施以理论上的影响,可以取得良好的说服效果。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和发育阶段,他们无法辨别是非,也没有主见。因此,教师要用易于接受的说服内容为他们树立坚定的观点和立场、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四、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品德培养
小学生模仿性强,生动形象的事例更易于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又符合学生实际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尊重信任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我们应该明白:爱学生,就是要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和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意味着爱护他们善良美好的心灵;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小学生,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自信。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了解小学生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使小学生与父母和教师面对面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并坚信小学生上进的愿望,促进小学生主动发展。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模仿性强的年龄特点,教师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形象,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品德影响。学生的模仿是存在一定规律和程序的。比如:他们先模仿身边最经常接触的人,随后进入模仿社会人。然而,教师和父母应该就是他们模仿的第一对象了。例如:他们如果是生活在打渔的家庭中,多少也会懂得打渔的经验的技术;如果是生活在音乐世家中,多少也会有音乐细胞或弹钢琴,正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教师也如此,也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
二、对学生的品德做出及时的评价
对于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教师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给予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而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良思想、行为,教师应根据错误的轻重不同,用委婉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错误所在,在学生思想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标准。
(一)鼓励学生要孝敬父母。
教师要告诉学生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还要强调要把这些要求变为自已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学生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还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
(二)要诚实、诚信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都把长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为了不让长辈生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
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不要把学生的撒谎归结于他的天性,相反,你应根据学生的理解力运用全程的方法培养他的诚实品质。
(四)鼓励学生勇敢地承担责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五)会体谅别人。
为把小学生培养成拥有体谅他人之心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和教师都要以体谅之心温和地对待小学生。同时,应充分理解学生的心情,努力从小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当体谅的种子慢慢地在小学生的心田中生长出来之后,就会渐渐地照顾到爸爸妈妈及周围人的情绪,努力使自己不去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
三、运用生动活泼说服力,进行品德的培养
说服就是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其态度或行为习惯的支持性和非支持性的两方面证据,使其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品德,发展良好行为。所谓以理服人,对于低年级、富于情感色彩和引人入胜的说服内容更容易发生影响。说服开始时,加强情感爱憎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施以理论上的影响,可以取得良好的说服效果。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和发育阶段,他们无法辨别是非,也没有主见。因此,教师要用易于接受的说服内容为他们树立坚定的观点和立场、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四、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品德培养
小学生模仿性强,生动形象的事例更易于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又符合学生实际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