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我国统计局印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2012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我国统计局再次对2003年《三次产业划分规定》进行了修订。
第一产业: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
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参考材料:《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国家统计局[引用日期2016-11-08]
2018-06-12 广告
第一产业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或指手工制作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现代服务业或商业)。
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水电油气、医药制造;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交通运输、通讯、教育、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产业变化趋势:
起初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随后包括第一、第二产业的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这种变化趋势在发达国家比较突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
成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产业。而在发展中国家除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外,总的说来其产业结构层次都相对落后,转变的进程也不快。但从变化趋势看,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
1、第一产业:农业,林业,蓄牧业,渔业
2、第二产业 :工业,建筑业
工业: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煤气的制造和供给业
3、第三产业:流通部门、服务部门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按照这一标准,可以对我国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进行动态描述和国际比较。
产业分类法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1935年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提出对产业的划分方法。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阶段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纺织、钢铁及机器等制造业迅速崛起和发展;
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
费歇尔将处于第一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二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