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 我来答
江苏知嘛
2019-11-08 · 百度认证:江苏知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江苏知嘛
“何秋光学前数学”是“知嘛网络科技”联袂中国学前数学思维训练 创始人-何秋光合力打造的在线教育平台。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真正弄懂题意
不能正确理解把握题意,是错误的主要原因。较为普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是小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较低,客观情况也确实存在部分习题所取素材与生活不太贴近,使小学生对所描述的内容不能够清晰地理解。二是小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的限制,如“增加”与“增加到”等易混淆的词语不能够准确区分,造成对题意的错误判读,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率。三是高年级学生对分数应用题分析的不够,他们都是看到这几个数字就直接按以前学过的去做,根本就没有分析这题是不是跟以前的一样还是不一样,尤其对单位“1”的量分析的很不好,分析题就是看一遍,就拿起数字做,于是很可能里面就有陷阱。但是他们缺乏分析问题的耐心和仔细,我觉得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还有教师在布置练习时,不可全盘照搬,要精心筛选习题,或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作适当的改编,对学生可能误解的词语要事先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二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能力相对较弱,耐心不足,部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求速的心理状态,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而应该是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的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如果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 重视对数量关系分析
应用题教学把分析数量关系看作重中之重,而“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是说情节,题目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以致数量关系的分析被淡化,这是造成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我们应利用主题图的直观,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完整表述,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可适当增加纯文字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解决数学问题是不能够掌握和运用合适的解题策略引起的。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分析总结各种问题的策略,也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写很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让学生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能够结合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并选择自己最喜欢最优的策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力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倡导策略最优化。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探讨各种不同策略,比较不同策略的特征,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举一反三。通过讨论交流,从多种方法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众里寻ta寻不到
高能答主

2018-01-29 · 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2.1万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6270万
展开全部
一、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问题解决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对学生培养数学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德重要手段。 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因此,我认为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问题解决的目标不同,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也因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不同的方案。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教师因明白什么是问题
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涵义。事实上,“问题”不等同于“习题”。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目标性。要以“问题解决”的思想去组织教学,必须要激起学生的内需,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迫切解疑的欲望。(2)障碍性。问题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3)相对性。问题不是绝对的,它与问题解决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可能是“问题”,而对于另外的一个学生就不是“问题”。我们认为,我们设计的问题应该:能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有益于某种知识的形成,有益于某种知识的巩固与评价,有益于某种能力或技能的训练。
追答
二、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来创设问题,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生活处处有数学,当学生意识到数学与自己熟悉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时候,就会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头。教师提出问题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及时间、空间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呢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变化情况,逐步增强学生对数量变化的感知能力,从而为结局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整理挖掘教材中“问题解决”的基本素材
教材中的解决实际问题改变了以文字叙述为主的呈现方式,问题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情景,有实物照片或图片,有卡通漫画或对话等。这样的呈现方式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学生愿意解决这些问题。事实上,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呈现方式也很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教材在例题、“想想做做”和练习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题目,而其中许多题目需要学生从情境中收集信息,整理、组合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有些题目具有开放性,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机会。
四、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和行动尝试,充分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因为,再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小伙伴畅所欲言,无拘无束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回事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交流意见,取长补短。不同思维方式得到碰撞,从而使没噶学生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围绕课题,开展学科竞赛活动。
1、一、二年级“智力大比拼”竞赛。通过本次竞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数学与科学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组织学生参加东升小学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课题组成员班级多名学生包揽级段一、二等奖。
3、每学期举行(一~三年级)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竞赛。先在班内进行初赛,然后选拔前10名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比赛。比赛学生的参与面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 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能力就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叙述的情节内容和其中的数量 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表 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并形成较强的审题能 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 练,它几乎贯穿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
二、 重视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反思的能力。在 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决问题的 过程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 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 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 并将它们用 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三、 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 是提 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 可利用学校的图书 馆、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 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而且能体会到成功 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