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和培养小班幼儿动手能力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动手能力》
学龄前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小班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一)培养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有些不完美。
(二)培养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家庭方面的培养:
1、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首先从孩子兴趣出发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会通过有意无意的观察发现:在父母长辈会把地板、窗户、家具擦的干干净净的,妈妈会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的……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他们看到后也会想要试试看,这就是孩子的兴趣,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家长还可以给幼儿讲述一些爱清洁爱劳动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兴趣。
(请问您的孩子在吃饭前,您让她做些什么事情?——现场调查一下)
摆放碗筷看似一件不起眼的事情,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忽视它,但它是孩子学数数的好方式,一、二、三……在孩子举手之间就学会了。餐桌上的数学可不仅仅这么简单呢,它涵盖了很多关于数的“量化”问题,比如孩子在摆筷子时,告诉他每个人要用两根筷子,这就是“双”的概念;而一个碗、一双筷子就是一副碗筷,这就是“副”的概念;每个座位前应放一副碗筷,这就是餐具和座位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为孩子以后学习计数打下了基础。虽然孩子并不能完全搞清这些概念,但他们已从实际生活中懂得了这些常识,对数学的概念有了感性认识,已经有了简单的逻辑思维的雏形。摆放碗筷还可以表现出孩子对家人的喜欢层次,因为他会把最喜欢的那个人的碗筷最先摆放好,然后是第二喜欢的人,接着是第三喜欢的人……如果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尊重老人。
根据孩子年龄,让他拿不同分量的碗筷,2~3岁时,可以让孩子拿塑料的小碗,4~6岁时,可以孩子摆放稍重一点的瓷碗。
(1)、让宝宝帮你准备餐桌,数一下有多少人要吃饭,然后计算需多少碗筷;
(2.)、给他示范如何正确地摆放碗筷,告诉他每人都需要一套餐具;
(3)、还要让他数好椅子,保证每人都有座位。
其次把握孩子爱受表扬的特点,抓住您家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提高孩子自己动手的欲望。都说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有助于鼓励和促进孩子的成长与提高,就算是很小很小的也不能错过,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样,而且家长有独天淳厚的优势,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更了解,他们只要观察一个孩子很方便,因此家长更容易做到。例如,当你洗衣服时,孩子要来帮忙,你不要怕孩子会弄湿身上穿的衣服或洗不干净衣服,或认为会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孩子动手,甚至还训斥孩子。要知道,你的拒绝、训斥恰恰扼杀了孩子独立动手的意识。其实这正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时期,你应当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再次,以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第一次动手吃饭、洗脸时,可能会搞得满地狼藉;弄脏、弄湿衣服。家长此时千万不能训斥、责骂他们,亦或是干脆代劳。要鼓励、赞美他们,如,“宝宝吃得真好”、“宝宝真棒,会自己洗脸了”。
2、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就必须重视在生活中的培养。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尽早地开始尝试第一次。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想干的、他能干的事,而不能包办代替,在平时家中,家长对于一些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做,如:洗手帕、穿衣服、收玩具等;家长还可以让你们的孩子试着帮你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擦桌子、摆碗筷等;而对于一些孩子不会做的事,家长可以耐心地辅导一下,用恰当的方法耐心的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
家长要注意采取多种形式,耐心地交给幼儿生活、劳动的技能。幼儿的坚持性较差,他们厌烦单一、枯燥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指导。例如:通过讲故事、念儿歌以及看电视,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游戏“给娃娃喂饭”、给娃娃穿衣”等,激发幼儿的兴趣,教给他们一些劳动的技能;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以竞争形式巩固生活、劳动技能。
宝宝家务轻松做
1、 擦桌子
训练能力:这种擦拭的动作会大范围地运用四肢,让宝宝练习大肢体能力。
(1)、给孩子专属的用具
给孩子几块专属于他的小抹布,在妈妈擦桌子的时候,让孩子一起参与近来。这个专属的用具能让他有一种被重视、被肯定的感觉,并且认可自己亲身参与的重要性。
(2 )、从小地方开始练习
不妨先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用餐后的小范围桌面,这种小范围的擦拭当做最初的练习。给他一块小抹布,大人在饭后也整理桌面,给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
(3)、用技巧进行大范围的擦拭
在小范围的擦拭进行一段时间之后,便可开始大范围练习,比如擦桌子、擦地板。当然,幼儿最初还不能清洁得很彻底,妈妈可以对孩子说:“我从这边开始,你从那边开始,等我们都擦到中间的时候,再交换位置。”那么,宝宝一开始擦得不干净之处,也会通过妈妈的再次擦拭而洁净,而宝宝也能练习擦拭动作,并且享受自己努力后的成果。
2、物品整理
训练能力:学会物品的整理前提是要知道东西放在哪里,可训练孩子有组织、有系统地管理物品。
(1)、将收纳处规划清楚
家中的家务大部分和收纳有关,让每个东西回到原本存放的地方,就是收纳。对孩子来说,可以从放他自己的水杯、玩具开始做起,但父母必须首先规划明显的收纳处,让孩子知道东西该放在哪里。告诉孩子,哪里放孩子的衣服,哪里应该放玩具,面包吃剩了不要乱扔,应该包好放回原处等等。
每次孩子乱放衣服或玩具等物品妈妈要提醒孩子,“这些东西应该放在那里的?”
(2)、家长一起示范
从幼儿园回家后,如果要求孩子把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那么不妨在门口附近放置1个小篮子,旁边也放个装爸爸公事包的篮子,爸爸一下班就将包放在篮子里,多示范几次给孩子看,他自然也会养成把包放到篮子里的习惯。
3、摆放鞋子
很多家庭都有回家换鞋子的习惯,家里的鞋子自然很多。妈妈不防让孩子承担摆放任务,让他自由发挥,不管是按鞋的大小分,还是按颜色分,妈妈可在一边观察,但不要插手。
(1)、进门后,不要自己顺手把鞋子放进鞋柜,让孩子帮妈妈把鞋子放好。
(2)、可以隔几天在一旁提醒孩子,换种方法摆放可能会更好看一些,让他多动脑。
4、叠衣服
从小培养孩子把衣服整平,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入衣柜,对他今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训练能力:小肌肉动作必须足够灵巧,同时手眼有着很好的协调性,才能将衣服折得整齐,而折衣服也能同时训练这2项动作技巧。
(1)、孩子先从小衣服叠起,比如短衣、内衣孩子自己的衣服等。
(2)、熟练后再叠一些大衣服和厚衣服,如孩子的棉毛衫、妈妈的上衣、长裤、都可以让宝宝一个人叠。
(3)、根据孩子爱好先后进行叠衣服,也许孩子会按照上衣、裤子的秩序,或者自己的衣服、爸爸的衣服、妈妈的衣服的秩序,妈妈不要插手。
(4)、当孩子能将一件衣服折得较为平整时,一定要及时鼓励他:“哇!你好棒!折得真漂亮!”
全家人对幼儿的要求要做到一致、一贯,持之以恒。良好的习惯要靠长期培养,家长切不能因自己疲劳或孩子不愿做而放弃或降低要求。
3、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家长在家中对幼儿实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时时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这样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进度及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等,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达到家园同步教育。家长与幼儿园沟通的方法很多,如:家园联系窗、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除了这些形式,家长还可以利用接送幼儿的一段时间,与老师简单沟通一下幼儿最近的发展表现,这样就会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让我们多一点点放手,不要认为孩子干不好或是怕麻烦、图省事而不让孩子动手做;
要对孩子多一点点信任,相信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事一定能做好;
要给孩子多一点点尝试和失败的时间,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后获得的,当孩子失败时我们可以给予鼓励与激励,在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变得喜欢说“让我自己做”!
相信,“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
学龄前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小班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一)培养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有些不完美。
(二)培养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家庭方面的培养:
1、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首先从孩子兴趣出发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会通过有意无意的观察发现:在父母长辈会把地板、窗户、家具擦的干干净净的,妈妈会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的……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他们看到后也会想要试试看,这就是孩子的兴趣,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家长还可以给幼儿讲述一些爱清洁爱劳动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兴趣。
(请问您的孩子在吃饭前,您让她做些什么事情?——现场调查一下)
摆放碗筷看似一件不起眼的事情,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忽视它,但它是孩子学数数的好方式,一、二、三……在孩子举手之间就学会了。餐桌上的数学可不仅仅这么简单呢,它涵盖了很多关于数的“量化”问题,比如孩子在摆筷子时,告诉他每个人要用两根筷子,这就是“双”的概念;而一个碗、一双筷子就是一副碗筷,这就是“副”的概念;每个座位前应放一副碗筷,这就是餐具和座位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为孩子以后学习计数打下了基础。虽然孩子并不能完全搞清这些概念,但他们已从实际生活中懂得了这些常识,对数学的概念有了感性认识,已经有了简单的逻辑思维的雏形。摆放碗筷还可以表现出孩子对家人的喜欢层次,因为他会把最喜欢的那个人的碗筷最先摆放好,然后是第二喜欢的人,接着是第三喜欢的人……如果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尊重老人。
根据孩子年龄,让他拿不同分量的碗筷,2~3岁时,可以让孩子拿塑料的小碗,4~6岁时,可以孩子摆放稍重一点的瓷碗。
(1)、让宝宝帮你准备餐桌,数一下有多少人要吃饭,然后计算需多少碗筷;
(2.)、给他示范如何正确地摆放碗筷,告诉他每人都需要一套餐具;
(3)、还要让他数好椅子,保证每人都有座位。
其次把握孩子爱受表扬的特点,抓住您家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提高孩子自己动手的欲望。都说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有助于鼓励和促进孩子的成长与提高,就算是很小很小的也不能错过,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样,而且家长有独天淳厚的优势,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更了解,他们只要观察一个孩子很方便,因此家长更容易做到。例如,当你洗衣服时,孩子要来帮忙,你不要怕孩子会弄湿身上穿的衣服或洗不干净衣服,或认为会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孩子动手,甚至还训斥孩子。要知道,你的拒绝、训斥恰恰扼杀了孩子独立动手的意识。其实这正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时期,你应当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再次,以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第一次动手吃饭、洗脸时,可能会搞得满地狼藉;弄脏、弄湿衣服。家长此时千万不能训斥、责骂他们,亦或是干脆代劳。要鼓励、赞美他们,如,“宝宝吃得真好”、“宝宝真棒,会自己洗脸了”。
2、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就必须重视在生活中的培养。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尽早地开始尝试第一次。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想干的、他能干的事,而不能包办代替,在平时家中,家长对于一些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做,如:洗手帕、穿衣服、收玩具等;家长还可以让你们的孩子试着帮你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擦桌子、摆碗筷等;而对于一些孩子不会做的事,家长可以耐心地辅导一下,用恰当的方法耐心的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
家长要注意采取多种形式,耐心地交给幼儿生活、劳动的技能。幼儿的坚持性较差,他们厌烦单一、枯燥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指导。例如:通过讲故事、念儿歌以及看电视,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游戏“给娃娃喂饭”、给娃娃穿衣”等,激发幼儿的兴趣,教给他们一些劳动的技能;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以竞争形式巩固生活、劳动技能。
宝宝家务轻松做
1、 擦桌子
训练能力:这种擦拭的动作会大范围地运用四肢,让宝宝练习大肢体能力。
(1)、给孩子专属的用具
给孩子几块专属于他的小抹布,在妈妈擦桌子的时候,让孩子一起参与近来。这个专属的用具能让他有一种被重视、被肯定的感觉,并且认可自己亲身参与的重要性。
(2 )、从小地方开始练习
不妨先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用餐后的小范围桌面,这种小范围的擦拭当做最初的练习。给他一块小抹布,大人在饭后也整理桌面,给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
(3)、用技巧进行大范围的擦拭
在小范围的擦拭进行一段时间之后,便可开始大范围练习,比如擦桌子、擦地板。当然,幼儿最初还不能清洁得很彻底,妈妈可以对孩子说:“我从这边开始,你从那边开始,等我们都擦到中间的时候,再交换位置。”那么,宝宝一开始擦得不干净之处,也会通过妈妈的再次擦拭而洁净,而宝宝也能练习擦拭动作,并且享受自己努力后的成果。
2、物品整理
训练能力:学会物品的整理前提是要知道东西放在哪里,可训练孩子有组织、有系统地管理物品。
(1)、将收纳处规划清楚
家中的家务大部分和收纳有关,让每个东西回到原本存放的地方,就是收纳。对孩子来说,可以从放他自己的水杯、玩具开始做起,但父母必须首先规划明显的收纳处,让孩子知道东西该放在哪里。告诉孩子,哪里放孩子的衣服,哪里应该放玩具,面包吃剩了不要乱扔,应该包好放回原处等等。
每次孩子乱放衣服或玩具等物品妈妈要提醒孩子,“这些东西应该放在那里的?”
(2)、家长一起示范
从幼儿园回家后,如果要求孩子把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那么不妨在门口附近放置1个小篮子,旁边也放个装爸爸公事包的篮子,爸爸一下班就将包放在篮子里,多示范几次给孩子看,他自然也会养成把包放到篮子里的习惯。
3、摆放鞋子
很多家庭都有回家换鞋子的习惯,家里的鞋子自然很多。妈妈不防让孩子承担摆放任务,让他自由发挥,不管是按鞋的大小分,还是按颜色分,妈妈可在一边观察,但不要插手。
(1)、进门后,不要自己顺手把鞋子放进鞋柜,让孩子帮妈妈把鞋子放好。
(2)、可以隔几天在一旁提醒孩子,换种方法摆放可能会更好看一些,让他多动脑。
4、叠衣服
从小培养孩子把衣服整平,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入衣柜,对他今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训练能力:小肌肉动作必须足够灵巧,同时手眼有着很好的协调性,才能将衣服折得整齐,而折衣服也能同时训练这2项动作技巧。
(1)、孩子先从小衣服叠起,比如短衣、内衣孩子自己的衣服等。
(2)、熟练后再叠一些大衣服和厚衣服,如孩子的棉毛衫、妈妈的上衣、长裤、都可以让宝宝一个人叠。
(3)、根据孩子爱好先后进行叠衣服,也许孩子会按照上衣、裤子的秩序,或者自己的衣服、爸爸的衣服、妈妈的衣服的秩序,妈妈不要插手。
(4)、当孩子能将一件衣服折得较为平整时,一定要及时鼓励他:“哇!你好棒!折得真漂亮!”
全家人对幼儿的要求要做到一致、一贯,持之以恒。良好的习惯要靠长期培养,家长切不能因自己疲劳或孩子不愿做而放弃或降低要求。
3、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家长在家中对幼儿实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时时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这样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进度及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等,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达到家园同步教育。家长与幼儿园沟通的方法很多,如:家园联系窗、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除了这些形式,家长还可以利用接送幼儿的一段时间,与老师简单沟通一下幼儿最近的发展表现,这样就会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让我们多一点点放手,不要认为孩子干不好或是怕麻烦、图省事而不让孩子动手做;
要对孩子多一点点信任,相信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事一定能做好;
要给孩子多一点点尝试和失败的时间,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后获得的,当孩子失败时我们可以给予鼓励与激励,在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变得喜欢说“让我自己做”!
相信,“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