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已经列为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音乐教育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量事实证明: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从人的大脑结构看,左半脑进行的是逻辑思维,右半脑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创新思维。观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都是右脑的功能,因此音乐能促进右脑开发,从而提升大脑创新能力。
2011版音乐课标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思想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如何通过合适的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下面谈谈我这几年在课堂中的一些研究心得。
一、发挥想象,激发创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经常有老师评价这个老师把学生教“活”了,那个被老师教“呆”了。“活”与“呆”往往是思维空间的宽与窄。孩子是富于想象的,而想象是拓宽孩子思维空间的最佳途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一门需要学生主动地听、主动想象、主动表现的学科。在教学中,老师过多讲解会阻碍学生的体验想象。老师应简化自己的讲解,多提问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多听、多想,主动体验,参与创造活动。以《沃尔塔瓦河》为例,为了让学生的想象不受约束,我在初听音乐时并没有告知标题,而是让学生自己听着音乐插上想象的翅膀。当音乐结束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感受到“神秘的宇宙”,有的是“森林之战”,有的是“银色的河流”。丰富的音乐形象正说明学生的想象得以发挥,思维也随之飞舞起来。再次欣赏时,我出示了几副图,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小溪、河流、森林、乡村婚礼、月光下的水仙女”的音乐意境。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最佳状态,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思考,激发出潜在创造力。
二、强调实践,鼓励创造
2011版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教学实践和音乐创造放到了一个层面上,强调音乐实践说明课堂中必须以实践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音乐知识的学习应该从灌输式的“以知识和技能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审美体验,增强创造意识,发展创造能力。曾经有段时间我让学生自制乐器,心灵则手巧,动的是手,练的是脑,自制乐器,培养的正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堂中,我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欣赏了英国的“破铜烂铁”,中国达人秀的“蔬菜乐器”,并演示了自己制作的纸盒吉他,从简单到复杂地给他们介绍了一些乐器的构造和演奏方法,让他们分小组讨论研究,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在一定的难易程度上自己动手制作简易乐器。学生兴趣盎然,有的用雪碧瓶制作了沙球,有的用吸管制作了小排箫,还有的用玻璃瓶做的排钟,我请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尝试演奏,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创造乐趣,更加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在课堂外,我尽量找一切机会让学生多实践,正好我们学校有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以往都是特长生参加得多,并且请专业老师辅导,而且很多节目是照搬下来的。所以我们和学校商量后,决定原创的节目在打分时会给一定加分,鼓励学生自己创新,事实证明,学生很乐于自己谱曲,编舞,编排小品。很多非特长生加入进来编排节目,很多环节的设计老师也意想不到,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整体素质也逐步提高。
三、创设情境,表现创造
音乐这门艺术,很多素材内容不是来自学生身边,有时间也有空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陌生遥远,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需要创设美、智、趣的情境,将教学内容还原到产生知识的原发情境中。《当兵的人》这节课中,我首先播放视频,带学生走进军人的军营生活,感受军人的精神。然后请学生站起来随乐踏步,体验进行曲的行进特点,请他们大声跟我念”一二三四”口令,要求他们声音注意高位置,声音要整齐饱满,表现出军人的气魄。并且让学生谈谈军人有哪些地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当说到军人站坐姿都很笔直时,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都挺直了腰板。在学会歌曲后,我请学生联系歌曲内容和主题思想,启发他们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有的学生自编舞蹈为歌曲伴舞,有的学生用吹口哨的形式为歌曲加上引子,还有学生自己在歌曲中加入了beatbox,学生兴致盎然地展示着自己的创意,情境的创设,艺术氛围的渲染,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自主而快乐地表现创造。这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了他们审美创造的欲望。
综上所述,老师要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多实践,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领悟音乐内涵,逐步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2011版音乐课标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思想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如何通过合适的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下面谈谈我这几年在课堂中的一些研究心得。
一、发挥想象,激发创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经常有老师评价这个老师把学生教“活”了,那个被老师教“呆”了。“活”与“呆”往往是思维空间的宽与窄。孩子是富于想象的,而想象是拓宽孩子思维空间的最佳途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一门需要学生主动地听、主动想象、主动表现的学科。在教学中,老师过多讲解会阻碍学生的体验想象。老师应简化自己的讲解,多提问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多听、多想,主动体验,参与创造活动。以《沃尔塔瓦河》为例,为了让学生的想象不受约束,我在初听音乐时并没有告知标题,而是让学生自己听着音乐插上想象的翅膀。当音乐结束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感受到“神秘的宇宙”,有的是“森林之战”,有的是“银色的河流”。丰富的音乐形象正说明学生的想象得以发挥,思维也随之飞舞起来。再次欣赏时,我出示了几副图,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小溪、河流、森林、乡村婚礼、月光下的水仙女”的音乐意境。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最佳状态,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思考,激发出潜在创造力。
二、强调实践,鼓励创造
2011版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教学实践和音乐创造放到了一个层面上,强调音乐实践说明课堂中必须以实践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音乐知识的学习应该从灌输式的“以知识和技能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审美体验,增强创造意识,发展创造能力。曾经有段时间我让学生自制乐器,心灵则手巧,动的是手,练的是脑,自制乐器,培养的正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堂中,我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欣赏了英国的“破铜烂铁”,中国达人秀的“蔬菜乐器”,并演示了自己制作的纸盒吉他,从简单到复杂地给他们介绍了一些乐器的构造和演奏方法,让他们分小组讨论研究,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在一定的难易程度上自己动手制作简易乐器。学生兴趣盎然,有的用雪碧瓶制作了沙球,有的用吸管制作了小排箫,还有的用玻璃瓶做的排钟,我请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尝试演奏,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创造乐趣,更加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在课堂外,我尽量找一切机会让学生多实践,正好我们学校有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以往都是特长生参加得多,并且请专业老师辅导,而且很多节目是照搬下来的。所以我们和学校商量后,决定原创的节目在打分时会给一定加分,鼓励学生自己创新,事实证明,学生很乐于自己谱曲,编舞,编排小品。很多非特长生加入进来编排节目,很多环节的设计老师也意想不到,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整体素质也逐步提高。
三、创设情境,表现创造
音乐这门艺术,很多素材内容不是来自学生身边,有时间也有空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陌生遥远,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需要创设美、智、趣的情境,将教学内容还原到产生知识的原发情境中。《当兵的人》这节课中,我首先播放视频,带学生走进军人的军营生活,感受军人的精神。然后请学生站起来随乐踏步,体验进行曲的行进特点,请他们大声跟我念”一二三四”口令,要求他们声音注意高位置,声音要整齐饱满,表现出军人的气魄。并且让学生谈谈军人有哪些地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当说到军人站坐姿都很笔直时,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都挺直了腰板。在学会歌曲后,我请学生联系歌曲内容和主题思想,启发他们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有的学生自编舞蹈为歌曲伴舞,有的学生用吹口哨的形式为歌曲加上引子,还有学生自己在歌曲中加入了beatbox,学生兴致盎然地展示着自己的创意,情境的创设,艺术氛围的渲染,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自主而快乐地表现创造。这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了他们审美创造的欲望。
综上所述,老师要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多实践,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领悟音乐内涵,逐步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