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正月十五 夜和唐诗正月十五日夜月,这两首诗所描绘的元宵夜的景象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是描写正月十五夜的盛况。不同点:《正月十五夜》这首诗面对不可永存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正月十五日夜月》这首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之情。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
这首景色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原文:《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日夜月》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史载:唐玄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皇城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竖之如花树。这虽不是作者笔下的那个夜晚,但由此也可以推想其盛况如许。
原文:《正月十五日夜月》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
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正月十五日夜》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代表作品。
此诗从正月十五夜的灯光下笔,以灿烂辉煌的灯火之景总摄全篇,并点明金吾不禁的社会大环境,写出了大唐都城的游人之盛。最后诗人在这繁华之外,感叹时光易逝。全诗大开大阖,高屋建瓴,所表现出来的从容不迫、疏落有致的雍容气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盛唐气象。气势上比较大,宏伟。
《唐诗正月十五日夜月》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春风、明月,江海、灯火、笙歌、衔市,酒楼,几个典型景物对比性排列,通俗朴素.明白如话的白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杭州元宵节繁华、热闹和恬静、柔和两种画面美的奇妙统一,显示出杭州特有的魅力。
生活乐观,生活快乐。劳动人民幸福安,而且语言平语近人,三言两语就为世人描绘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市井生活。在正月十五夜中寄月投情,来表达自己的藏于心头的感情,举头望月,寄情于诗文。气势上比较贴近日常气息。
相同点:都是描写正月十五夜的盛况。
异:
苏诗:面对不可永存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
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之情。
供参考。
2019-09-24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