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地休息?

 我来答
易书科技
2018-10-24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这句话恐怕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要如何休息才好,不少人就不尽了然。

休息,并不单纯指人体处于睡眠和静止状态,还包括了更广泛的内涵。比如说,整天伏案工作的人,去打打球,散散步,也算是一种休息,这种动的休息,称为“主动休息”或“积极休息”。反之,静的休息则称为“被动休息”或“消极休息”。

劳动(包括体力和脑力)——疲劳——休息——再劳动……人的一生都是如此循环不息,直至生命停止。大概世上没有不会疲劳不需要休息的人吧。人在劳动时需要消耗能量物质,同时产生较多的废物,持续一定时间,能量消耗将尽,废物积累过多时,大脑皮层会发出保护性抑制的信号,人就会感到疲劳,“该休息了!”休息时,让血液把能量物质输送到“第一线”去补充,并把废物排泄到体外去。于是疲劳消除,又可以重新劳动了。这也就是人体的“耗电”和“充电”过程。

睡眠和静坐是“充电”的一种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静止休息时间不足不行,但过多也不好,中医就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的理论。脑力劳动者进行一些体力活动,体力劳动者进行一些脑力活动,也都是一种休息。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或漫步于林荫大道上,或旋转于舞池之中,或垂钓于湖边河畔,或活跃在绿茵场上,或浇花种菜,或观剧读诗等等,都是很好的休息,很有利于身心健康,值得提倡。鲁迅先生生前每当写作疲劳时,便停笔浏览一会儿图书报刊,他自己称之为“思想体操”,并曾写下了“聊借画图怡倦眼”的诗句。

生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让一组受试者在右手劳动时同时活动左手,另一组则左手不动,结果后者比前者易疲劳。因此,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用变换工作或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时间、减轻疲劳、提高效率的一个好办法。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劳动和休息,使之形成有规律的节奏,则是使自己身体健壮、精力充沛的又一“能源”。心脏为什么能不停地搏动,直至生命终止而不疲劳呢?就是因为心脏永远保持有规律的一舒一缩的节奏。又如:举起手臂不动,要不了几分钟,就会感到手臂酸麻难当;而比“举手之劳”要费力得多的拉锯,却可以坚持数小时,其原因也就在于前者没有节奏,而后者则有一推一拉的节奏。难怪,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在生命的所有活动中,没有比节奏更有力量的了。”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积极主动”地休息,还要学会有节奏地劳息,最忌那种“拼命干,死命玩,玩命睡”的杂乱无章的劳息方式。

如今,人类从事的劳动方式相当复杂,产生疲劳的性质也不相同,因此,要求相应采取不同的休息方式。这样已变成了一门科学。有许多人不会休息,经常自觉不自觉地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归纳起来主要的不当休息有以下4个方面:

一、休息方式不对

不同性质的疲劳,应该采取不同的休息方式来消除,否则就不会收到预期效果,甚至还可能导致原有的疲劳进一步加重,影响身体健康。比如,由于身体肌肉劳累而引起的体力疲劳,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是代谢产物在血液里堆积过多,使肌肉不能继续进行有效的活动所致,消除体力疲劳的最佳方式是睡眠,其次是歇一会儿,以及听音乐、聊天、下棋、看电视等等。

二、休息过迟

人们都有这样的切身体验:长途旅行后,休息多日才能将疲劳消除。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消除疲劳的时间与疲劳的程度呈正相关,即疲劳的越重,需要消除的时间越长。连续几昼夜在列车上颠簸,睡眠严重不足,因而导致身体疲惫不堪,短时间内是难以将疲劳解除的。然而,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竟自觉不自觉地拼命或延长工作(劳动)时间,已经感觉到轻度劳累仍不休息,直至过度劳累,身体难以支持时才休息,岂不知,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研究结果表明,欲提高劳动(工作)效率,必须在疲劳尚未明显出现时就“提前休息”。提前休息,即勤休息才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健康的好方法。

三、休息不足

犯这样过错的人处处可见,最常见的是睡眠时间不足以及中午休息时间短。休息的目的是消除疲劳,而消除较重的疲劳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比如,成年人劳动(工作)一白天,晚上一般都需要睡7~8个小时,青少年尤其是儿童则要求更多的睡眠。如果睡眠长期不足,势必影响健康。疲劳经常得不到及时消除,势必“积劳成疾”。有些人舍不得花时间去休息,认为休息是浪费时间,这乃是无知或误解,只有休息得好,才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常言说得好,凡是不会休息的人,都是不会工作的人。

四、休息过度

那么,是不是休息得越多越好呢?生活中有许多喜欢多休息的“懒”人,他们好睡懒觉,好躺沙发,很少到户外活动,而且亦很少娱乐。这种做法弊多利少。因为休息时间过久,势必导致体力活动时间减少引起机体机能减弱,久之,体质随之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引起多种疾病,也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原因,而肥胖又是各种疾病的温床。同样,大脑休息过多——总不愿意开动脑筋,不仅会导致大脑的退化,智力减退变得迟钝,而且也有害于健康。“懒人多病”、“懒人易早衰”就是这个道理。

北京吉安得尔科技有限公司
2018-06-11 广告
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由于动物行为学对于动物学习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神经科学的相关性,它对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产生一定的影响。吉安得尔是微循环与微血管研究系统、动物精细表型...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吉安得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