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本人人大在读研究生一枚~
从去年9月入学到现在,早就熟悉了在人大的生活,对人大整体的感受就是,人大很小,但却“五脏俱全”。
在人大生活非常方便。人大的硬件设施也十分健全,校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食堂、超市、浴室等等生活和学习设施十分齐全,除此之外,作为北京市的top3大学,很多的其他资源也会往人大倾斜。
这里学习风气很浓厚,人大的学生大部分都非常努力,记得之前早起去占座,大概七点左右已经有很多同学在二教草坪附近在学习了,真的是比较触动了。
人大的师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很多老师们不仅在自己的学科内造诣很高,而且十分愿意帮助与指导学生,除了师资之外,校内有很多开放的学术资源,从普通的课堂到高端的论坛和讲座,只要你有主观需求,都可以去参加与学习~
此外,人大的校友资源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这些校友中集中了各行各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尤其是从事经济金融行业的师兄师姐非常多,你可以在求职之前与优秀的师兄师姐们多多求教,让他们来指点你在人生路上的困惑,有助于你人生规划的确定。并且你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和学习,还可以极大地增长见识,有助于个人的成长。
与人大的邂逅,是我最幸运的事,希望在下一个秋天,我们可以在人大相遇。
谢谢阅读~希望以上分享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哦~
作为人大的一名研一学生,据笔者自身体会来说,在人大读书的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大为我们提供的发展机会非常多。
大一入学的时候,学校会给新生安排一节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是由10人左右的小班组成,由教授组织研讨学习。这个课程可以说是我大学四年最有趣的课程之一了,在课上教授会征求学生们的意见,组织各种读书会、或者带领学生参观国博、国图、鲁迅纪念馆、宋庆龄纪念馆等。因为这个课程没有承载课业的压力,只是帮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所以氛围十分轻松,深得学生喜爱。就个人感觉来说,这就是一堂大学的入门课,初到北京,新生们大多对这座城市沉淀的历史和古韵不熟悉,对如何更好的度过大学四年也十分迷茫,而这门课程上我们能够与同伴交流,还能获得老师的指导意见,这些都极有意义。
慢慢融入大学环境以后,还会发现人大组织的有各种项目和活动,比如说各种人才成长项目,如明德人文、明德环境、明德数据、明德思想家、求是思源等。以培养人才为初衷的这些项目为参加者提供了很多福利,个人觉得如果有幸参加这些项目,将十分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因为这些项目提供了一个与名师、大咖近距离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与志同道合的同伴们思想交流与碰撞的机会。以我了解的明德人文项目为例,该项目中就会经常组织一些观影、看话剧、学术交流与访问的活动。
我所知道的另外一个特色的项目是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组织的“LEAD”项目,一个职业发展项目。这个项目会请一些有意愿有时间指导青年学生职业发展的知名校友来充当导师,以6人左右为一小组,具体人数视导师意愿决定。导师们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分享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职业的发展方向,等等。在项目中,老师和同学们会形成非常好的互动关系,并且对各大行业的基本情况、大学四年应该怎样去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努力等诸多问题都会有所交流。同时,“LEAD”项目的导师也会视情况为同学们争取知名企业、部门的实习资格。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也会整合资源,组织一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职场发展了解的活动,比如说当时马德伦导师就带领学员参观了北京印钞厂。
当然,像“千人百村”“大创”“小创”(大学生创业与创新训练)、“街巷中国”等活动和项目也都极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以我参加过的“千人百村”为例,它要求学生们到广大的农村去体验、了解农民们的生活状态,对农村、农民发展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这对我们这代渐渐割裂了与农村关系的人来说,是很好的体验,也更加了解了真实的农民生活状态。
顺便说一些,人大组织的这些项目,很多都是有补贴的——这也可以看出人大在人才培养上的尽心尽力。
在人大上学,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
1. 生活便捷
地理位置:地处西三环,毗邻中关村,出校门即地铁站,步行半小时内有商圈,寸土寸金!想逛个街,吃个饭,走走就到了商城,对我这种不愿意出远门的懒人非常友好。
住宿:人大的宿舍条件方差还是比较大的,我挺幸运住知行楼群,四人寝,上床下桌,空间足够(这是我对宿舍最喜欢的一点辽!)
2. 学习氛围:
人大学习氛围很好,图书馆常年爆满是真的,宿舍一楼经常会有小组讨论的同学。今年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我心态崩了,散步到图书馆一看,还是有很多学习的同学。老师和同学确实都很优秀,至于压力或者自卑 ,还是要看自己怎么想了,把人大当作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就很好。
3. 吃:
饮食这一点是一定要单独拿出来说的,校内东区中区西区北区四个公共食堂,还有两个留学生餐厅,另外还有各种小吃,餐馆,品种口味很丰富,还会根据时令和节日推出新菜品和小吃,爱了!之前很喜欢去吃西区食堂,卤菜和汤都是我的爱。最近迷上了北区食堂,关注了主任微博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以上,希望有帮助!
谢邀。
作为一个本科、硕士和博士经历过三个学校,学习期间访问过国内30+所大学的老博士,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我本科就读于工科大学的工科专业,学风非常严谨,学校的导向也是学习,因此打下了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硕士就读于某TOP2综合型大学,学校的导向是“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在这里我开阔了眼界;博士期间,我来到人民大学攻读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至今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主要体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红色基因。人民大学诞生于抗日烽火中,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历史决定了学校的血脉里流淌着红色的血液,是一所“根正苗红”的大学。体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也十分守规矩,将“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根植于心。
其次是包容并蓄。由于学校以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为主,无论是老师的授课,还是同学的作业和讨论,都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这与工科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差别。人文社会科学重视文献、观点,因此需要有厚重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文献基础,此外还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学校的校训。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期间,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社会实践,老师和同学们给我的感觉都是特别务实,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很少有推诿、怠惰等现象出现,大家都努力做到善始善终。
总体而言,经过几年的培养和训练,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学生可以勇于做“国民栋梁、社会表率”。
本人人大研究生一枚~
人大的存在感说高也不高,说低也不低。
说它高,在北京,永远都是老三,清北的存在将人大死死地压在第三位;说它低,在北京,又没有另外一所高校可以挑战它第三的位置——不像清北,为了谁是北京第一,哦不,中国第一而争得面红耳赤。
所以人大在北京一直都是处于一种宠辱不惊的样子,任你清北如何争,我一直是稳稳的第三名。
提到人大,大家总想到的是它是一所又红又专的学校,的确,如果你想在人大入党,其困难程度绝非一般:需要参加党课、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然后还有跑操等要求……在人大,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如果没有确定在人大继续攻读研究生,基本上是不会让你入党的,因为两年的时间几乎搞不定。
但是说人大带有官僚气息,这实在难以苟同,因为人大不管是行政还是学生社团与活动,都跟大多数高校无异。
人大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是没问题的,除了target为清北的少数公司以外,人大的学历足够可以在就业市场获得一份较为理想的工作了。
在人大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如果你愿意的话,都可以积极去参加这些社团并获得自己的人脉、关系资源。人大的食堂非常多,而且味道都非常不错,因此人大还有另外一个别称——中国人民吃饭大学。
不管是学习、生活、未来就业,人大已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足够高的起点与平台,剩下的就是自身的努力与奋斗拼搏,祝大家在人大度过一段美好的大学时光。
谢谢阅读,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