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宠爱戚夫人是事实,不然不会遭受吕后的嫉恨,吕后碍于刘邦在世不能下手,但是在刘邦去世后吕后便肆无忌惮。就按当时吕后的权势地位想要加害戚夫人以及其子刘如意并非难事。女人善妒争宠在吕后的角度来看,戚夫人不仅抢了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爱,同样威胁到了自己儿子刘盈的皇帝继承人的地位。吕后从刘邦发家便一直追随左右,自己本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而戚夫人的一切都是不劳而获,吕后无法对刘邦有任何怨言,但是这种怨言总要有发泄的方式,那就是戚夫人母子。身处他们的位置必有你死我活的过程,身处帝王之家便有很多的不得已,这本就是一处尔虞我诈让人无法保持平常心的所在。
吕后不会放过戚夫人,同样戚夫人母子得势就算能尽弃前嫌不和吕后撕破,但是这个平衡迟早会破,同样吕后也不会容忍这么久。同样刘邦也做出了努力保护戚夫人母子,但是这些不够完善只是徒劳,还有最大问题就是吕后身后的功臣势力不是戚夫人能主持的局面,刘邦身故朝中必有大乱太子年幼还需要有人辅政。相对而言戚夫人母子无法收拾残局,以及刚刚平定天下还有很多外患,都需要吕后辅政主持。症结所在便是吕后,显然吕后不能被废当时的形式以及多方压力也不允许被废,而刘邦也只能尽可能的保全其母子,但这也是朝不保夕。
刘邦不是没有考虑到自己身故之后戚夫人母子安危问题,但是身后之事始料不及。只能说防不胜防,首先刘邦任命对吕后有大恩的周昌为赵相保护赵王如意。
当初刘邦坚决要废刘盈立刘如意为皇太子时,满朝大臣都不同意,刘邦却一意孤行,这时只有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堂之上强行跟刘邦辩论。周昌有点口吃,再加上情绪非常激动,话都说不完整,被刘邦逼急了,就口吃得更厉害,翻来覆去说“我反正坚决不会同意您的诏命”。刘邦被他逗得发笑,这事也暂时搁置了。吕后当时躲在东厢听到了这些话,她对周昌非常感激,跪谢了他的恩德。
刘邦由于废太子不成,不免担心戚夫人和如意的将来,因此一直郁郁寡欢,有天他在朝堂之上竟然慷慨悲歌起来,大臣们都疑惑不解。这时一个掌管符玺的年轻御史对刘邦说:“陛下您是为戚夫人和吕后的不和睦而忧虑,担心赵王不能保全吗?”刘邦点头称是,这时赵尧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刘邦任命周昌为赵相来保护赵王,因为周昌不仅忠诚耿直,而且对吕后有大恩。刘邦听后非常欢喜,于是把赵王托付给了周昌:“我知道对你来说这是降职,但我翻来覆去为赵王担心,就拜托你勉强为我走一遭吧!”就这样,周昌外调到赵国成为了赵王的相国。
其次刘邦在病危时叮嘱太子刘盈保护赵王如意,刘盈确实也尽力保护这个对自己有威胁的弟弟。
刘邦病危后,给太子刘盈写了一道敕书,不仅确定了刘盈为继承人,还以父亲和帝王的身份谆谆告诫刘盈,要他当好皇帝,要做到读书、用贤和治理好天下。这道敕书言简情深,刘邦在文中自白道,自己年轻时赶上秦始皇焚书坑儒不用读书,还挺高兴。直到当皇帝后,终于明白了读书的重要,对以前的行为很后悔。刘盈是自己的嫡长子,是毫无疑问的继承人。刘盈你要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还有和刘邦同辈的公侯,岁数大一倍的长者,都要依礼下拜,而且你的弟弟们也要这样。“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我现在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
正是因为刘邦用心相托,所以周昌和刘盈才竭力试图保护赵王刘如意。吕后几次诏赵王进京,周昌都以疾推辞。后来吕后调虎离山,直接把周昌诏到了长安,把他骂了一顿。吕后又把赵王诏到长安,惠帝刘盈知道母亲的意图,于是亲自把弟弟带在身边一同起居。然而防不胜防,还是被吕后给鸩杀了。吕后刚毒死了如意,接着又用酷刑虐杀了戚夫人,这让善良软弱的刘盈心理直接崩溃,从此不问政事放纵自我;而周昌自赵王如意被毒死后,感觉对不起刘邦的嘱托,从此不再朝见吕后,三年后抑郁而终。
刘邦不傻,他当然想得到自己死后,吕雉会对戚姬进行清算,事实上,他也确实在临死前考虑到了戚姬母子的安危,但只能说,死去的人永远跟不上活着的人的变化。
在改立太子失败之后,吕雉算是和戚姬撕破脸皮,在刘邦死后,两人必定只能幸存一个,刘邦心里清楚,他也确实想过赵姬母子的安全。《史记·张丞相列传》中记载说,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臣子赵尧问他为何忧心忡忡,刘邦坦言是在担忧自己死后,赵王无法自全,为了保护刘如意,刘邦再三思虑后,最终选定了国相周昌代为辅佐。
然而吕雉的势力如此庞大,又岂是一个区区周昌可以抗衡的,刘邦死后,赵王远离都城,但吕雉仍三番两次召唤他到长安,试图杀害他。事实上,也确实因为周昌的周璇,赵王刘如意躲过了几次,但最终仍是悲剧。
其实刘邦虽然生前宠爱戚姬,也想过为他们周全,但这并不是他临死前最重要的考虑,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自己的江山,临死前,他所重点考虑的,是如何让刘氏继续掌控这片江山,如何铲除某些势力对刘氏江山的威胁,如何让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下去。
所以说,戚姬的问题根本就不能和江山相比,因为如果真的要保住戚姬母子,鉴于吕雉和戚姬的关系,除非除掉吕雉才行,但刘邦在考虑问题时,刘盈的继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而刘盈还小,需要吕雉的辅政,在这个前提下,刘邦是不会因为戚姬而去动吕雉的。他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住刘氏江山,如何让刘盈更加稳固地执政。
所以最后,对于戚姬母子的保护,刘邦的措施是为赵王安排了一位强势的国相周昌,希望他能顶住吕后的压力,保住赵王,他的希望也只是保命而已,其实即使赵王死了,对刘氏江山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所以说,对帝王来说,根本就没什么真正的爱情,天下和爱情,在帝王心里没有可比性,对于戚姬,刘邦是有保护的,只不过这个保护,看起来比较力不从心罢了。
刘邦是真的宠爱戚夫人,临死之前也想了办法保护戚夫人,但是戚夫人政治眼光和觉悟太低,自己作死,结果害死自己儿子,自己也被吕后残忍地做成了人彘,结局悲惨。
一、刘邦生前一直想要废立太子,保护戚夫人,但是没能成功
刘邦晚年宠幸爱戚夫人而疏远了吕后,又认为吕后所生太子刘盈(汉惠帝)过于软弱,多次想废黜太子而改立戚氏之子赵王刘如意。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高祖有病在身,打算让太子率兵出征。经吕后劝谏,高祖带病亲自出征。第二年,高祖打败英布归来,病情加重,想早一点易太子。少傅张良力劝,丝毫不起作用;太傅叔孙通以死力谏,高祖表面应允,内心仍坚持己见。
一次,宫廷举行盛大宴会,太子刘盈侍立于侧,四皓侍立太子左右,庄重威严。高祖看见非常诧异,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四皓一一报了姓名。高祖大惊,说道:“我几番召请,诸公避而不见,今诸公为何追随我儿。”四皓答道:“陛下轻视士人,臣等不愿受辱,逃避深山。闻听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人莫不引颈乐为效力,故臣前来。”高祖目睹此事,无可奈何地对戚夫人说:“我欲更易太子,他们四人辅佐,羽翼已成,难以改变了,吕后才是你的真正主人。”戚夫人痛哭不已。
刘邦的保护戚夫人的第一招宣布失败,也为戚夫人后来被杀埋下了伏笔。
二、自己作死,引来杀生之祸,最终害死儿子,害死自己
吕雉在成为皇太后之后,就将戚夫人贬为奴隶,因禁于永巷,剃去头发,穿着囚服,令其春米。戚夫人边春边唱:“子为王,母为房,终日春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儿子为诸侯王,母亲为奴隶,终日春米到太阳落西,常常与死亡在一起!母子相离三千里,要找谁来告诉你?)”有人传话给吕后,吕后大怒,说:“乃欲倚汝子邪?(你想倚靠你儿子吗?)”于是派人召赵王如意入朝,结果就是儿子赵王被吕后召入宫后毒死。
三、刘邦立刘如意为赵王,让周昌担任赵国相,临死前嘱托儿子刘盈保护弟弟赵如意
《古文苑》之中,收录了五封刘邦给刘盈的手诏,郑重宣布刘盈为自己的继承人,反思了自己曾经所奉行的“读书无益”论,要求刘盈勤奋学习,自己写奏章,重用功臣集团,保护赵王如意。刘邦担心自己死后年轻的赵王难以保全,因而接受赵尧建议,徙御史大夫周昌担任赵国相以保护如意。(“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太后的使臣到后,周昌让赵王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多次,周昌都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就是为了保护赵王。
最后赵王还是被召入宫中。刘盈仁慈知道母亲恼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起回到宫中,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太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前195年12月的一天,刘盈在天明时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赵王独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让他喝下。等到刘盈回到宫中,赵王已经被毒死了。
再毒杀了赵王刘如意后,接着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剜掉眼珠,熏聋耳朵,喝下哑药,把她扔在窟室裹,称为“人彘”。
帝王之爱,究竟是雨露均沾还是独宠一人,这个问题亘古至今,未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一如千百年来,在世人眼里,汉高祖刘邦一生中虽有后宫佳丽三千人,最喜欢的却只有一个戚夫人。然而,世人看到的,就是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野史中,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就连吕后都无法相提并论,正史中记载刘邦常常留宿在戚夫人宫中,野史里更是将两人的相处描写的浪漫无比,七夕点灯赏月,建楼送给戚夫人跳舞等等,你侬我侬亲密恩爱。可是,如果刘邦真的深爱着戚夫人,那么戚夫人在他死后为何会沦为人彘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吕后的嫉妒吗?不,在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刘邦并没有为戚夫人的将来谋划周全,是他一步步将戚夫人推上了风尖浪口。此话何讲?举两个例子就能很好的解释了。
第一个例子是流传很广的敬酒一事,说的是有一年吕后在一场宴会上率众夫人一同向刘邦敬酒,吕后与其他夫人都是毕恭毕敬向刘邦敬酒,偏偏到了戚夫人时,她不一样,她并不循规蹈矩,而是出人意料的用嘴喂酒给刘邦,而刘邦在众目睽睽之下,先是喝下了戚夫人喂来的酒,然后又自己喝了一口也用嘴巴喂给了戚夫人。第二个例子照例也是世人皆知的,那就是立太子一事,说的是刘邦宠爱戚夫人,爱屋及乌对他们的儿子刘如意也是宠爱很深,甚至动了立其为太子做储君的念头,不过,最后由于吕后强大的公关能力,让刘邦看到刘盈已经是天下人心归向,已成大气候,这件事就此作罢。
以上两个例子通常被人用以佐证刘邦对戚夫人宠爱颇深,情真意切,然而,皇室并不是普通人家,里面充满着勾心斗角,后宫之争并不逊于朝堂尔虞我诈,刘邦在以上两个例子中的所作所为,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戚夫人,恰恰是他对戚夫人的感情并不深厚的表现。
敬酒一事,在场的有那么多夫人,尤其还有吕后,可刘邦却丝毫不避讳,反而还喂了回去,这让在场的诸位如何看待戚夫人?别人姑且不论,吕后心里必然是恨的咬牙切齿,这样一来,等到刘邦驾崩,戚夫人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或许有人会反驳,吕后的心思谁知道啊?不,吕后的心思,戚夫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刘邦一定知道,他们是结发夫妻,对彼此的了解透彻,刘邦一向知人善用,也因此步步高升,换言之,他永远都很清楚自己身边人是什么样的,包括吕后。吕后在刘邦心里,是一个谋略与狠毒并存的女人,她帮他多年来排除异己,诛杀功臣,这样的女人怎么会简单?她的眼睛里是容不了沙子的,当戚夫人明目张胆的在她面前与自己亲密,加上平时的种种事迹,在吕后心里早就已起杀心,只等时机到来了。刘邦明知如此,却依然任戚夫人张狂行事,还行为轻佻的配合她,这不是将她推到风口浪尖,让她成为众矢之的,又是什么?
如果说敬酒之事还只是说明刘邦对戚夫人的喜欢只是出于美色当前,享受第一,那么立太子一事,就很明显的说明了,刘邦心里戚夫人真的不算什么。立刘如意废刘盈,这件事一经公开就必须要成功,不然日后以刘盈登基,吕雉为太后,一定会对戚夫人母子赶尽杀绝,因为吕后她和戚夫人不同,她除了是刘邦的妻子,后宫之主以外,她还是一个政治家,而这一点,从出身草根,一路厮杀,最后君临天下的刘邦他心知肚明,因为他也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可最后的结果呢?此事公开是公开了,可刘盈终究没有被废,刘如意也没有成为太子。无论吕雉在这之中做了怎样的努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其实这件事,最终还是由刘邦决定的,如果他坚持废太子,没有人能违抗,可他没有,这只能说明,戚夫人在刘邦心中的地位,到底没有高到哪里去,那一句立刘如意为太子,也只不过是一时兴起,口头说说罢了,他没有为戚夫人和刘如意考虑后果,换言之,没有想到保护好他们,这样的喜欢真的是喜欢吗?
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如同对待一只金丝雀,他豢养她,给她看似尊荣的一切,可在这之后呢?是刘邦明明看到了波涛暗涌,看到戚夫人身处漩涡而不自知,可他却没有在任何时候点醒过她,甚至也没有为她想到以后,纵观整个汉朝历史,帝王之爱,无论是雨露均沾,还是独宠一人,当一个皇帝真正动情之时,都会为了心爱的女子计之深远,所以汉景帝除掉栗妃,汉武帝废掉陈阿娇的时候决绝不容反抗……
刘邦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戚夫人的结局,可戚夫人却不知道,她太傻了,不顾一切的对刘邦付出,去争宠,她甚至天真到了在刘邦死后还作诗触怒吕后,这样的一个女子不懂后宫险恶,以为刘邦就是自己的终身依靠,最终惨死,她到死都还怨恨吕后,就像世人也一直觉得是吕后的嫉妒害死了她一样。可她不知道,其实从一开始,让她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的,不是别的女人,而是她的枕边人。那年初见,刘邦给她的,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参考文献
《汉书》
司马迁《史记》
汉高祖刘邦真爱戚夫人吗?那么宠爱戚夫人,为什么没有想办法死后保护她?
要说汉高祖刘邦真爱戚夫人吗?答案是肯定的,刘邦首先爱的是美女,戚夫人天姿国色,能歌善舞,比人老珠黄的吕后更有姿色,当然能受到男人的宠爱,戚夫人给刘邦生个儿子叫刘如意,比太子刘盈更讨刘邦欢心,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相对于吕后来说,刘邦确实更爱戚夫人。
但是对于女人来说,刘邦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性命和权力,想当年在楚汉之争时,刘邦曾多次抛弃妻女,甚至为了逃跑的便利,还将自己的孩子踹下车;当老父亲要被项羽用大锅煮时,刘邦还谈笑风生,可见亲情在他眼中,有时一文不值,更何况对于女人了。
刘邦真爱戚夫人,他也知道吕后的性格,在刘邦临终前,为了保护戚夫人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刘邦想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遭到大臣否决后,刘邦立如意为赵王,并派对吕后有恩的开国功臣周昌来辅佐如意。
其次,刘邦将如意调到了离京城很远的赵国,为的就是远离吕后,当刘邦病危时,以父亲和帝王的身份叮嘱刘盈要保护好赵王如意,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刘盈也确实做到了这点,无奈,吕后太狠毒,最后还是杀了如意。
刘邦在弥留之际,最牵挂的是戚夫人和如意母子,请求吕后可怜这个孩子,刘邦死后,周昌也确实尽到了托孤的重任,多次保护如意,无奈,处心积虑的吕后,还是杀死了如意和戚夫人;特别是戚夫人,被作成人彘被虐待而死。
可以说,刘邦对戚夫人还是有情有义的,该想到的,该做到的都做了,刘邦之所以没把如意立成太子,估计他也考虑到,吕后背后强大的功臣势力,毕竟,刘邦是和吕后一起白手起家打的天下。
戚夫人能有这样的遭遇,也与自己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当刘邦死后,戚夫人还是与吕后硬杠,起初,吕后并没有杀她之心,而戚夫人却总将儿子要救自己这句话挂在嘴边;刘邦死后,政权不稳,吕后要面对异姓诸侯王,开国功臣和六国旧势力等多股势力的挑战,如果戚夫人在被人利用,这对大汉政权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戚夫人必须死。
从刘邦死后,吕后诛杀韩信等开国功臣的做法,就可以看出,若是如意成为太子,戚夫人绝对控制不了刘邦死后的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