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小学《语文》课本上一共学过6篇关于列宁的课文:《认真学习》、《诚实的孩子》、《蜜蜂引路》、《列宁怎样作文》、《列宁和卫兵》和《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1978年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课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4课是《绿色的办公室》,我没学过。二年级时的基础训练里还有一篇文章,讲到列宁在狱中把面包捏成墨水瓶,曾经作为后来课本里的正式课文,题目是《四个墨水瓶》。
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有《登山》和《三只灰雀》,是列宁的故事。
认真学习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第2册)
诚实的孩子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是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第3册)
蜜蜂引路
一九二二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请他来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知道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第4册)
列宁怎样作文
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得了金质奖章。
老师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规定两个星期交卷。许多同学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写出来。列宁不是这样,老师指定了作文题,他当天就动手。他先拟好作文提纲,接着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纸竖着对折一下,分成两栏,在左边一栏里打草稿,并且根据提纲的次序在草稿上标出号码。在右边一栏里,写上许多引文,或者补充许多新的内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据右边一栏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写在另外的纸上。最后,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誊在作文本上。
列宁打草稿用铅笔。他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笔划很细,又清楚又整齐。
那个中学的校长就是列宁的语文老师。他常常称赞列宁的作文成绩好。他对列宁的母亲说,列宁作文肯用心思,考虑得很周密;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很明确,很简洁。 (第5册)
列宁和卫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第6册)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一九一九年可真是个艰苦的年头啊!
那时候,谁要是坐过火车,他准看见铁路沿线有些地方,堆满了被炮火轰坏的火车头,这儿一大堆,那儿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有些还翻了个身,车轮子朝了天。
铁路上轰坏的火车头,河流上破坏的桥梁,城市里烧塌的房屋:所有这一切都得重新建设。
就在这时候,一个伟大的运动展开了:义务劳动。苏维埃人民为了建设祖国,打击敌人,在下班以后,或者在放假的日子,大伙儿集合起来,做不拿报酬的工作。
这个运动是喀山铁路工人带的头。每逢星期六,他们就到铁路沿线,清理火车头和车厢,拣出完好的零件,卸下车上装着的煤和木头。他们干这工作,全是自觉自愿的。他们给国家清理出一大批财物来,可是谁也不拿一点什么报酬。
别的铁路和许多工厂的工人纷纷起来响应,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大伙儿就来参加义务劳动。这个运动很快地推向了全国。因为喀山铁路工人的义务劳动是每逢星期六干的,所以苏维埃人民集体参加义务劳动的日子就叫“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列宁赞扬这种主人翁的工作精神,他称颂这种义务劳动是“伟大的创举”,是真正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一九二〇年五月一日,政府宣布这一天作为全国的“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上午十点钟,克里姆林宫一连放了三声大炮,工人、战士、职员、克里姆林军事学校的学生都到广场上来了。大家排好队,正要出发。
这时,列宁也迈着大步来了。他走到指挥官跟前,行了个军礼,说:“指挥官同志,请允许我加入你们的队伍,参加义务劳动。“
指挥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请吧,列宁同志,请您站在队伍的前头吧!”
列宁整了整衣角,挺起胸膛,像士兵服从指挥官的命令一样,走到指定的地方。
指挥的人喊口令:“向右——转!开步——走!”
他们的任务是整理克里姆林广场,搬运木头,打扫垃圾。
先搬木头。一根木头两个人扛,太大的就四个人扛。列宁跟一个军人做“搭档”。那个军人老是给列宁细的一头扛,自己扛粗大沉重的一头。列宁发觉了,扛的时候他就先动手。那个军人说:“我才二十八岁,您已经五十啦!”
列宁把粗大沉重的一头扛上自己的肩膀,微微地笑了笑说:“既然我年纪比你大,你就别跟我争啦。”(这一段里的“你”课文中印的是“您”,韩老师让我们改为“你”。原文应当是“您”。)
比较小的木头全都搬走了,要搬非常粗大的橡树木头了。一根橡树木头得六个人用杠子抬。这一次跟列宁做“搭档”的,三个是军事学校的学生,两个是工人。
一个工人看了看列宁,对他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这个工作我们五个人干吧!您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呢。”
“这时候,这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列宁说着,就和大家一起抬起木头,很快地向前走了。
休息的时间到了,列宁和大家坐在木头上休息。许多人围拢来坐在列宁的周围。列宁关切地问他们生活得怎样,干什么工作,学习什么。列宁还谈到义务劳动,他说,我们要大力推行这种共产主义的劳动,使它成为一种风气。
大家说说笑笑,非常快活。
晴朗的天,暖暖的太阳照着广场,大家因为跟列宁在一块儿干活,情绪特别高,到处是笑声和歌声,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莫斯科。参加劳动的人们,听说列宁跟他们在一起劳动,都干得更加有劲。这一天,歌声,笑声,欢呼声响彻了每个劳动工地,大伙儿都兴奋地高呼:“乌拉!乌拉!”
从此,星期六义务劳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普及了,因为列宁给苏维埃人民树立了榜样。 (第9册)
1978年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课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4课是《绿色的办公室》,我没学过。二年级时的基础训练里还有一篇文章,讲到列宁在狱中把面包捏成墨水瓶,曾经作为后来课本里的正式课文,题目是《四个墨水瓶》。
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有《登山》和《三只灰雀》,是列宁的故事。
认真学习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第2册)
诚实的孩子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是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第3册)
蜜蜂引路
一九二二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请他来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知道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第4册)
列宁怎样作文
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得了金质奖章。
老师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规定两个星期交卷。许多同学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写出来。列宁不是这样,老师指定了作文题,他当天就动手。他先拟好作文提纲,接着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纸竖着对折一下,分成两栏,在左边一栏里打草稿,并且根据提纲的次序在草稿上标出号码。在右边一栏里,写上许多引文,或者补充许多新的内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据右边一栏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写在另外的纸上。最后,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誊在作文本上。
列宁打草稿用铅笔。他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笔划很细,又清楚又整齐。
那个中学的校长就是列宁的语文老师。他常常称赞列宁的作文成绩好。他对列宁的母亲说,列宁作文肯用心思,考虑得很周密;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很明确,很简洁。 (第5册)
列宁和卫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第6册)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一九一九年可真是个艰苦的年头啊!
那时候,谁要是坐过火车,他准看见铁路沿线有些地方,堆满了被炮火轰坏的火车头,这儿一大堆,那儿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有些还翻了个身,车轮子朝了天。
铁路上轰坏的火车头,河流上破坏的桥梁,城市里烧塌的房屋:所有这一切都得重新建设。
就在这时候,一个伟大的运动展开了:义务劳动。苏维埃人民为了建设祖国,打击敌人,在下班以后,或者在放假的日子,大伙儿集合起来,做不拿报酬的工作。
这个运动是喀山铁路工人带的头。每逢星期六,他们就到铁路沿线,清理火车头和车厢,拣出完好的零件,卸下车上装着的煤和木头。他们干这工作,全是自觉自愿的。他们给国家清理出一大批财物来,可是谁也不拿一点什么报酬。
别的铁路和许多工厂的工人纷纷起来响应,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大伙儿就来参加义务劳动。这个运动很快地推向了全国。因为喀山铁路工人的义务劳动是每逢星期六干的,所以苏维埃人民集体参加义务劳动的日子就叫“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列宁赞扬这种主人翁的工作精神,他称颂这种义务劳动是“伟大的创举”,是真正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一九二〇年五月一日,政府宣布这一天作为全国的“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上午十点钟,克里姆林宫一连放了三声大炮,工人、战士、职员、克里姆林军事学校的学生都到广场上来了。大家排好队,正要出发。
这时,列宁也迈着大步来了。他走到指挥官跟前,行了个军礼,说:“指挥官同志,请允许我加入你们的队伍,参加义务劳动。“
指挥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请吧,列宁同志,请您站在队伍的前头吧!”
列宁整了整衣角,挺起胸膛,像士兵服从指挥官的命令一样,走到指定的地方。
指挥的人喊口令:“向右——转!开步——走!”
他们的任务是整理克里姆林广场,搬运木头,打扫垃圾。
先搬木头。一根木头两个人扛,太大的就四个人扛。列宁跟一个军人做“搭档”。那个军人老是给列宁细的一头扛,自己扛粗大沉重的一头。列宁发觉了,扛的时候他就先动手。那个军人说:“我才二十八岁,您已经五十啦!”
列宁把粗大沉重的一头扛上自己的肩膀,微微地笑了笑说:“既然我年纪比你大,你就别跟我争啦。”(这一段里的“你”课文中印的是“您”,韩老师让我们改为“你”。原文应当是“您”。)
比较小的木头全都搬走了,要搬非常粗大的橡树木头了。一根橡树木头得六个人用杠子抬。这一次跟列宁做“搭档”的,三个是军事学校的学生,两个是工人。
一个工人看了看列宁,对他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这个工作我们五个人干吧!您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呢。”
“这时候,这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列宁说着,就和大家一起抬起木头,很快地向前走了。
休息的时间到了,列宁和大家坐在木头上休息。许多人围拢来坐在列宁的周围。列宁关切地问他们生活得怎样,干什么工作,学习什么。列宁还谈到义务劳动,他说,我们要大力推行这种共产主义的劳动,使它成为一种风气。
大家说说笑笑,非常快活。
晴朗的天,暖暖的太阳照着广场,大家因为跟列宁在一块儿干活,情绪特别高,到处是笑声和歌声,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莫斯科。参加劳动的人们,听说列宁跟他们在一起劳动,都干得更加有劲。这一天,歌声,笑声,欢呼声响彻了每个劳动工地,大伙儿都兴奋地高呼:“乌拉!乌拉!”
从此,星期六义务劳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普及了,因为列宁给苏维埃人民树立了榜样。 (第9册)
展开全部
从花瓶中学会了诚信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603307.html?si=4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603307.html?si=4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纽扣
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纽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
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纽扣。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纽扣缝上了。
“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
那时,正是国内粮食特别紧张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人民委员会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纽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犹豫不决。
推荐他的人们有的对列宁说:“她是个能干的人。”
有的说:“他是个有功之人。”
有的说:“他是个勤勉可靠的人。”
列宁想要提纽扣的事,但没有出声。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报告如此这般的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总是漫不经心地,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
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同志,这是偶然的事故。”
列宁听着,还是没有出声,只是在一张纸上画的什么东西。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纽扣。
点赞的都是帅哥美女哟!
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纽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
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纽扣。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纽扣缝上了。
“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
那时,正是国内粮食特别紧张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人民委员会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纽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犹豫不决。
推荐他的人们有的对列宁说:“她是个能干的人。”
有的说:“他是个有功之人。”
有的说:“他是个勤勉可靠的人。”
列宁想要提纽扣的事,但没有出声。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报告如此这般的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总是漫不经心地,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
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同志,这是偶然的事故。”
列宁听着,还是没有出声,只是在一张纸上画的什么东西。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纽扣。
点赞的都是帅哥美女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