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地质观指导下的大地质工作的思考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刘天科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大地质观的内涵

所谓大地质观,不再是一种单纯追求以资源保障为主的地质工作理念,而是资源环境保障并重的多目标、多功能的大地质工作理念。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树立科学的大地质观,才能使我国地质工作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国地质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扩大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90年代中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地质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质勘查找矿工作,而是转化成一种具有较宽服务领域,较大工作范围,较多类型的参与主体,综合的技术手段,以及社会化的地质资料共享的大地质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从传统地质工作思想转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大地质工作的理念,这使得地质学向大地学、大资源、大环境、大市场方向发展,不断扩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大地质工作与传统地质工作的根本区别在于从资源保障为主,向资源、环境、灾害防治并重的多目标、多功能的地质工作改变。

二、大地质观指导下的大地质工作特点

1.更加广阔的工作领域

大地质工作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除了具有发现和勘查能源、矿产资源的功能外,从环境、灾害地质到农业发展、城市建设、工程建筑和医学等无一不与其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因此,要进一步拓宽以下地质工作服务领域。

(1)能源与矿产资源勘查。近年来,大部分大宗矿产资源储量增长缓慢,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后备基地严重缺乏,部分主要矿山资源的可供能力和保障程度大幅度下降,矿产资源的供需失衡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水平持续下降。迫切要求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提高主要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许多开采多年的老矿山,面临着后续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困境,为老矿山寻找接续资源是地质工作发展的又一领域。

(2)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大地质工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发挥重要基础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强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地裂缝、矿山环境、海水入侵等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未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监测,以及海岸带及近海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地质等调查评价工作势在必行。

(3)地质灾害监测预防。目前,全国有20多条铁路干线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河流沿岸特别是峡谷段常常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密集发育段,对河流航运的危害和影响亦非常严重。其中长江是遭受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河运航道。为此,我国正在加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开展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性评价,建立重要地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系统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4)工程地质工作。国家重大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地质工作提供安全支撑。当前,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都位于或穿过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易发区。查明这些重大工程周围和沿线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质条件,准确预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对一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化的监控或工程治理,以保障国家重要基础工程设施的正常建设和运营,是地质工作必须完成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5)水文地质工作。全国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新时期我国地质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应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在区域水循环、水文地球化学、矿山水文地质与矿山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控制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6)农业地质工作。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工作的重点。农业发展需要地质工作的大力协助。优先部署重要农业经济区带、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突出地区和人口密集区的与农业有关的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耕地土壤污染监测、土壤水调查、开发利用土壤水,加强农业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提出有效防治方案,是地质工作扩大服务领域的方向之一。

(7)城市地质工作。城市是人口、工业集中的区域,它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需要稳定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这些都需要地质工作全面介入。城市建设逐渐由平面开发向空间立体开发转变,如建筑工程地基、水库大坝、地下挖掘工程(地铁、隧道、储存油气、输气管道工程等),使城市生态地质灾害等地质问题日渐突出。城市群的矿产资源、能源、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变化趋势的研究需要开展城市地质工作。

2.多元化的地质工作投资主体

传统的地质工作主体以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为主。但据国土资源部《2003年度全国固体矿产勘查通报》提供的资料,2003年度全国实施的固体矿产勘查登记项目8751个,为3188个探矿权人所持有,而国有地质勘查企事业单位仅持有24%的勘查项目,其余部分已出现多元化趋势。探矿权人以国有地质勘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局面已被打破。

新时期地质工作已经开始出现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并存的局面;随着体制的完善,前者的比重在逐年减少,后者的比重在逐年增加。投资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经营形式具有了营利性、企业性,由过去主要是政府独家投资的方式,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联合投资以及中外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多种经营形式的地质工作与金融业紧密地融合,遵循“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矿产勘查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3.更加科学的地质思维方式

具有从微观、宏观到宇观,从地下、地表到空间的地球系统科学观的新时期地质工作,折射到实际工作领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地质工作”。当前,地质学领域的全球变化研究空前活跃。地球是处于不断演变中的一个整体,对地球的研究不应当受国界限制,当代地质科学研究的3大主题——岩石圈、全球变化、地球深部圈层以至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都是着眼于全球的。未来的地质工作会更加开放,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加快发展。国家正在加紧鼓励和积极参与国外的地质矿产工作,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开拓更大的市场。

地质工作思维方式从分析性思维向分析性、协调性、综合性思维相结合转化;从局部认识地质现象,转向对地球整体的宏观多层面研究;从描述解释地球、把地质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转向规划地球、着眼于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体的相互作用;从由找寻和利用资源为主要目的,转向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御自然灾害为目的。传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资源技术评价为主,转变为环境评价、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加强了多学科的交叉、多技术的联合和多部门的合作调查研究工作。

4.多种技术综合应用

地质工作的发展依赖地质科技的进步,但往往涉及许多学科和不同的部门,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多技术的联合和跨部门的合作。采用现代探测技术、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已引起地质工作领域、调查手段、管理方式和成果表现形式等的巨大变革,提高获取地质信息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极大地促进了对地球系统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基本实现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地质工作现代化。

5.地质资料社会化共享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文和工程地质勘测等地质工作中通过观测记录和分析研究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以及直接获得的岩矿芯、各种样品和标本等实物地质资料。目前,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多地感知地质工作的多元服务及其效用,推进多目标地质资料在专业化基础上向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基础地质资料信息成为各级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建设重大经济工程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同时,人们需要掌握更多的地质学信息,以更好、更安全地开展各项社会经济活动。

6.需求驱动型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新时期地质工作的服务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传统的供给驱动型转变为需求驱动型,地质工作更加重视利用现代技术传播地学信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以满足国家、社会不同用户需求为目的,提供相应的地质产品,如要求地质科学提供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的信息,提供减轻灾害和保护环境的信息等。地质部门加强了基础数据库建设,通过网络为公众和决策提供通俗易懂的地质科学和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地质调查机构服务意识的转变最为明显,地质调查成果的表达以用户为核心,服务优先的工作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巨大转变和提高。

三、传统地质工作向大地质工作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商业性地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国家财政投入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在一些竞争性的、商业性的领域中逐步退出,商业性地质工作从计划经济体制调节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调节。但是,当前矿业要素市场不发育,矿业权市场还不规范,总体上矿业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还不是很高,形成的地质工作机制在过渡的阶段遇到了许多矛盾,使商业性地质工作发展缓慢。风险勘查筹资和退出机制尚未形成,仍是困扰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重大障碍性因素,影响了地质工作主体多元化的形成。

2.地勘单位的改革措施还需要深入落实

在管理体制上,地勘单位从部门管理转向属地化管理基本到位,但融入地方经济的程度存在差异。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转制和股份制重组的改革使相对单一的国有综合性地勘单位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多种业态的企业型经济实体,但是,地勘单位大都希望用放慢转制来争取生存空间,事企不分仍很普遍,延缓了改革、转制的步伐。

3.地质勘查经费有效投入不足

近10多年来,地质勘查费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全国地质勘查的需求。地勘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1990年最高,约为0.52%,而在1997~2003年则持续下降,由0.39%下降为0.22%。特别是用于地质调查工作的有效投入逐年减少,原因是地勘费主要用于支付逐年增长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非地勘业经营性费用,真正用于地勘工作的费用很少。同时,中央地勘经费投入和管理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4.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不够

首先,地质资料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中存在自我封闭性问题,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程度低,而且全国地质资料比较分散。地质成果大多还是传统地质工作的半成品,表达方式陈旧,非专业人员难以接受,降低了社会利用率。

其次,管理流程不畅,地质资料汇交和利用都很困难。其中,地质资料直接面向社会的公开利用环节上的问题是主要矛盾所在。国家出资的公益性地质工作由于体制性障碍而不能及时向全社会披露基础地质信息,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业性地勘工作的勘查风险。另一方面,归出资人所有的排他性商业化地勘成果,依法受到严格保护,但其所有人有按期向上汇交地质勘查资料的义务,有关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

5.以单学科发展为主的地质工作受传统思路局限,技术落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地质工作飞速发展,但总体上仍以单学科的纵向深入、依托传统思路和技术为主,在跨学科的交叉、综合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上,在加大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区域地质评价和专项工作力度上,与地质工作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地质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勘查技术总体落后,主流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分析测试技术主要依靠引进;常规钻探效率低,自动化程度差;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环境与地质灾害领域3S技术等高新科技应用不够。

四、推进大地质工作的建议

1.探索多层次,多方面利益关系协调的新机制

政府应加大力量做好各项协调工作,以建立全国矿业统一的大市场,包括要素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等,促进矿业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从整体上为矿业企业创造一个公正、自由、平等的竞争和生存环境。由于地勘单位的属地化管理改革,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分开,中央地质工作管理部门与地方地质工作管理部门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问题。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来理顺这些关系,鼓励地勘单位按不同特点和模式深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幅度提高其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要争取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对地质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建立形式多样的地质工作合作伙伴关系,使国家地质工作目标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求融为一体,切实发挥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2.树立地质资料社会化概念,建立完整的地质资料信息体系管理体制

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主要有公益性地质资料(国土资料大调查)、商业性地质资料(主要与矿业权有关)、地质科研资料3大类,要确立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核心地位。地质资料馆保存的是属于汇交范围内的地质资料,是一般意义上的地质资料的重要部分。建立以政府所属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为主体,部门馆藏机构和基层保管机构为配套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结构体系,明确政府所属的事业性馆藏机构与行业所有的企业性馆藏机构在社会化服务中各自的作用和任务。在社会化服务环节应统一管理,统一对外服务。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资形成的大量商业性地质资料进行鉴别,提出供社会利用的意见和办法。加强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引导,推进商业性地质工作及矿业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在市场条件下,经济信息的传递常有时滞性和不确定性,政府有责任提供信息服务(如资料库、数据库等),矿业信息的预测、收集、研究和传递工作。

3.推动地质工作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矿产勘查领域的市场经营主体除了个体探矿者(找矿人)外,还有众多小型化、专业化、分散性的(初级)矿产勘查公司,从事地质勘查作业、专业技术服务和涉矿资本运营。勘查投资主体也是多元化的,要依托有意投资于地质工作的矿业公司、涉采矿业的综合投资公司、银行和涉勘查业的风险投资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的参与和支撑。矿产勘查市场交易双方需要中介组织,包括勘查行业协会、涉采矿业和勘查业的咨询评估公司、投资公司、供应公司等。发挥地勘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和规范对矿业权评估机构等行业中介组织的管理。只有矿业权评估师而没有独立勘查地质师制度,要权衡轻重,尽快整合建立起来。

指导国有地勘单位加快改革和发展。帮助地勘单位加快向企业过渡。理顺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地勘单位之间的关系。着眼于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研究制定风险勘查鼓励计划,政府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为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为老矿山和危机矿山寻找接替资源的勘查专项正在规划和启动。老矿山外围和深部找矿或发现新类型矿床仍有相当潜力,这将成为商业性矿产勘查的重要生长点。进一步扩大公益性地质工作规模,提高其服务能力。

4.“走出去”拓展大地质工作空间

我国现有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国家应该组织地质调查力量广泛、系统地收集相关国家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等方面的资料,为国内企业延伸地质工作空间提供全面、客观的国外地质信息资料。通过建立国家风险勘查资金和政策引导,指导国内企业在境外开展矿产风险勘查与开发,降低境外勘查投资风险,促进“走出去”资源战略的实施,参与全球矿物原料资源配置,通过促进商业性开发,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供应基地,保障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原料资源安全。

地勘单位应从经济资源的全球性出发,开辟和做大国外地质市场。一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对矿产品的需求状况,在国外开发相应的矿产资源。二要加强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质工作,如东南亚、越南、蒙古等国家。三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国外地质工作,寻找的矿产品用于兼顾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姚公一.当代大地质产业战略探讨.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2]曾绍金.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刘天科,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光点科技
2023-08-16 广告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关注点开始着重挖掘数据的价值。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价值被不断挖掘和创造,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资产——数据资产。而数据资产则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资产,能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数据资产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明显,挖掘数据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光点科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