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当时有实力的皇子都在各地做着藩王,而京城内只有一些不成气候的小皇子,所以最后朱标才顺利做成太子的。这其实还要从明朝的藩王制度说起,其实这个制度是一个不合乎潮流的法令,要知道藩王制度,自秦国就消失了,而朱元璋为了保他们朱家可以一直坐稳江山,才把各个皇子王爷,派到各地去做藩王的,而京城内其实没有多少有实力的皇亲国戚,所以朱标被立为太子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人可以跟他争。
其实事实上朱标是明朝第一位太子,而同时,他也是地位最高,也最受朱元璋认可度的太子。这主要是由于他的出生和能力,再加上好的性格,这直接并且让他深受皇帝朱元璋的喜欢宠爱。所以面对这样实力强劲的人选,其他朱元璋的儿子们,又有谁敢跟他们去争呢。
因为你一旦反对朱标,或者想计划着取代他,那就是和朱标过不去了。作为朱元璋最宠爱的太子,你和他过不去,那不就是和朱元璋这个皇帝过不去,最后肯定就是直接跟整个朝廷过不去了。
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古代皇帝册立太子的时候,其实主要看辈分和才能,而这两点朱标都是最合适的。毕竟他从小就和朱元璋一起住,受着朱元璋的教导,而朱元璋也是从小看着他长大,他心里肯定也是对他最放心的,所以朱标的太子之位事实上是稳如泰山了,其他人看到这一点,也不敢再去争了。
作为地道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做皇帝,和其他皇帝不同,他更像一个家庭的大家长,对子孙后代爱护有加,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储君就该他来做,名正言顺。为了确保朱标顺利荣登大统,朱元璋给他扫除了所有障碍。
朱元璋在自己春秋鼎盛时期,就为朱标配备了超豪华阵容。李善长为太子太师,徐达为太子太傅,常遇春为太子太保……,朱标的太子班底,基本上是朱元璋最优秀的班底组合,这样的实力,任是朱棣也不敢妄动。
朱元璋为朱标可谓是考虑周全,但事情就出在朱元璋太能熬,朱标太不争气,还没等到老爹宾天,他先撒手人寰。
如果是朱标即位,可说是名正言顺,但朱元璋把大家都眼红的太子之位传给孙子辈的朱允炆,朱棣第一个不服。
并且,朱标在世时,比较仁厚,朱元璋作为老爹,虽然26个儿子他个个都爱,但却没有26个皇位给他们继承,因此他也给其他儿子藩镇之地,但却不给他们强大的兵权,因此,其他儿子对朱标是没有威胁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良性的平衡,如果能长此以往下去,世界都和平了。
因此,在朱标在时,没有人与他争夺太子之位,因为一个是不必争,就很平安,第二个是也确实没有能力和他抗衡。
等到朱允炆时,朱元璋时期的老将都或老或被杀,朱允炆的实力大大减弱,而朱棣因为镇守北部边陲,皇帝不得不增兵阻隔外敌,因此朱棣势力增大,这样原先的平衡被打破后,朱允炆为了稳定统治,对叔叔辈们采取的削藩的措施。从这个角度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也是事出无奈。
这个问题真的特别好,我有一堆的槽要吐。
01、不是不想争,主要是老爹说了:你们都别动弹,谁动挨打!
朱元璋作为一个泥腿子出生的帝王,老婆孩子热炕头父子情深这些中国农民传统的思维对他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这也是为什么马皇后死了之后,朱元璋再不立皇后的原因之一,对于朱元璋来说,后宫佳丽就算有三万,马皇后是媳妇儿,其它都是附属品,而朱标因为是媳妇生的长子,同样在朱元璋的精神世界里具有无可取代的位置。
毕竟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嫡长子都是要子承父业的,其它的儿子都得紧密的团结在大哥周围好好干,帮助家族壮大,要不然就是不孝,该挨揍了。
从历史记载来看,朱元璋是一个非常重视亲情的帝王,甚至到了絮叨的地步,兄弟相争不睦绝对能排进朱老板最恨的事情TOP前三,再加上朱老板杀起人来都以万起步,御座都架在血海尸堆之上,就算是朱棣在他老爹面前也得服服帖帖的。
02、朱元璋的政策好,其它的小崽子缺少造反必要条件。
《明太祖实录》: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朱元璋实行了藩王制度,儿子们受封之后马上就要滚出京城,无召不得回京,否则就是造反,儿子们想跟百官联络一下感情那是相当困难,没有天子近臣为他说话,他怎么夺位?再加上本人远离京城,想在父皇跟前放个彩虹屁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夺?
但是朱棣还是反了,所以清代明之后,吸取了教训,认为把这些王爷放出去太危险了,大清朝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封了王一律住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无召不得出京,于是康熙爷的时候,一群儿子在京城跟唱大戏一样,太子一点尊严都没有,不但要讨好父皇,还得对付一群虎视眈眈的兄弟,太难了。
所以,问题来了,万一我哪天穿越了,我是该让这些王爷出去呢还是留下来呢?好像都不好,那该咋办?大概最好的办法就是学学英国搞搞君主立宪算了,安分的当个吉祥物有什么不好的?
03、0元党和RMB顶级玩家的区别有多大?大概就是朱标的弟弟们和朱标之间的差距那么大!
朱元璋是吴王的时候,朱标被立为世子。
朱元璋是皇帝的时候,朱标被立为太子。
朱标13岁的时候,朱元璋让朱标去拜祖,目的是让他沿途观察民生百态,回到老家后,打听打听一下你老爹的发家史,就知道我多么不容易了,以后你当家做主了可要好好干。
朱元璋称帝之后,朱标14岁,朱元璋给他找了几个老师,这几个老师大概就是大明朝的天团了,他们分别是: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常遇春。而东宫官属还包括以下名人:冯胜、邓愈、汤和、刘伯温、章溢等。这些人都朱元璋指给太子朱标的。
其它的兄弟看到这样的东宫天团,能怎样?
22岁的太子结婚了,朱元璋对群臣说: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朱元璋对这个大儿子即信又宠,不但不防备太子去拉拢群臣,还要求太子每天与群臣见面,事无巨细淳淳教诲。
这怎么说呢,这就好比我们玩游戏练号,一级小号开始练,还砸钱,天天砸钱,眼瞅着这号越来越好,你跟我说,你跟我说让我把这个号废了,再练一个大号。别闹了,兄弟,练不起啊,都是自己的号那也不行,我有一个大号,我有一群小号,大号是用来征服世界的,小号是用来娱乐的。
朱标这种人生配置,其它的兄弟,连动弹的心思都没有,何况这个大哥为人仁厚,父亲暴躁的不行,自己万一戳祸了,还指望着大哥捞一把呢。
所以,基本可以得出结论:
朱标不死,朱棣不会反。
如果朱允炆一登基就开始”挂机“,不自己瞎折腾,靠着爹地和爷爷给他安排好的路走,朱棣会反的可能性也极低,他纯属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一、朱元璋虽然的儿子非常多,但是他把朱标列为太子之后,并没有任何的人能够反抗,主要是嫡长子的思想已经在这些人心里扎下了很深的印记,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朱元璋是非常厉害的,他在做皇帝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已经把这个事情提前安排好了。
二、朱元璋在平时管理国家的时候,并没有放弃自己增长知识的机会,所以他虽然来自于平民百姓,但是他有非常上进的心,所以他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不仅喜欢让文官来治理国家,而且还将一些理发知识让臣民牢记,尤其是对于他的儿子也遵从这方面的管理方法。
三、在明朝的那个时代里,嫡长子非常的重要,嫡庶区分比较严格,像朱棣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皇子,但是他对于这件事情也无能为力,他并没有任何想法想要取而代之,所以说当时朱元璋实行的儒家思想非常的成功,所以对于朱标成为太子并没有出现抢夺的现象。
四、而且朱标这个儿子当时在朱元璋没有当皇帝之前,就有着很高的地位,直接被立成了世子,而且对于这个世子精心的培养,所以在朱元璋称帝之后,没有任何的其他想法,直接就把朱标立成了太子,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朱标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所以朱元璋肯定会想尽办法来保住朱标的太子之位。
所以说朱标的太子之位之所以能够不出现变化,和朱元璋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和朱元璋的先见之明分不开。
朱元璋26子,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位?甚至朱棣都选择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