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现状与问题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茹湘兰
(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
摘要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作为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主要载体和服务窗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主要指的是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为社会提供的地质资料服务,具体包括地质资料、数据的提供,数据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务等。地质资料公共服务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主要载体和服务窗口,是地质工作价值的主要体现。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工作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基础地质信息服务,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地质资料仍然是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并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经济建设迫切需要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也将“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列为六项重大任务之一。同时,新一届政府也强调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国土资源部服务社会的窗口,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工作在我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现状
1.1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机构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制基本建立,形成了国家和省两级汇交管理体制和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绝大多数馆藏机构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健全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制度,对人员进行了培训,建立了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于2004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2008年出台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全面启动。经过努力,地质资料公共服务机构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1.2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制度不断完善
近年来,为全面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相继出台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若干规定》、《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的通知》、《关于印发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和《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等,为地质资料公共服务提供了法律保证。
1.3 传统服务不断完善,网络服务逐渐加强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积极开展服务工作,2007年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为3.9万人提供了地质资料服务,利用资料约265.7万件。
目前,除提供传统的纸介质资料服务外,各类数据库成果,如系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及化探原始数据、全国矿产地数据库等都已向社会提供服务。馆藏机构在不断完善传统服务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现代服务方式。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各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立了独立的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多样。特别是全国地质资料馆于2006年11月开始在网上提供部分图文地质资料在线浏览和下载服务,首次实现了在线地质资料服务从目录服务向“内容服务”的转变,是地质资料网络化服务的重大突破。
2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的主要问题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地质工作发生深刻转变的新形势下,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的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与社会对地质资料服务的需求相比,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
2.1 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政策不配套
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已成为21世纪各国地质工作战略重点的今天,我国的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完善,多层次和多单位各自提供服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统一的服务窗口、没有统一的服务政策、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相对发达国家完善的服务体系,在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的内容、版权与收费、信息发布、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政策等方面,我国目前只有框架性的规定,缺乏有效、具体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和管理服务工作。
2.2 在线服务的信息数量和质量落后于发达国家
从1993年美国地调局(USGS)的WWW服务器开始运行算起,多数发达国家先后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的地学信息服务。1997年,USGS分布在全国的服务器数目已达14类300多个,信息量不断增加,服务范围覆盖全世界。2005年,USGS平均每月成功的服务请求达2400万次,经网上传输的数据量达180 GB,访问的页面数200多万。
我国拥有丰富的纸质和数字化的专业地学信息资源,而且在地学数据库的建设方面特别是1:20万、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受地质资料保密问题的影响,能够提供在线服务的信息量相对较少,目前,只有一些小比例尺的图件和图集提供网络化服务。
2.3 馆藏服务资源积累不足
全国地质资料馆分别于2004年、2007年,开展了用户需求与服务满意度调查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馆藏服务资源问题是用户反映最多、最突出的问题。
馆藏新资料少,很多地质资料汇交不及时或不汇交,导致馆藏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出现“无米之炊”。阅者到全国地质资料馆来查资料,发现很多地质工作早已完成,就是看不到资料。我们曾经做过一项统计,2004年度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8项,2005年度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0项,以上18个获奖项目向全国地质资料馆汇交资料的只有1项。由此可见地质资料汇交情况不佳。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学数据信息资源积累严重不足,如社会急需的1:5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目前只完成1200幅,1:25万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刚刚启动;为矿业所急需的中大比例尺地面物化遥数据库尚未开展工作等。
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展多年的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截至2007年底仅完成2.4万种,约占全部馆藏资料的20%。而恰恰就是这20%数字化的图文地质资料,2007年的复制服务量是全部纸质资料复制服务量的2倍。
2.4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开发利用欠缺
地质资料应用范围广,潜在应用价值大,但目前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宣传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国土资源、有色、冶金、煤炭等与地质调查工作密切相关的行业或部门,影响了服务范围的扩大。另外,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宣传内容过于专业化,使一些潜在用户不能够理解我们发布的服务信息,如旅游部门等。另外,馆藏机构受人员编制和人员素质的限制,较少进行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无法满足很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 提高我国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撑。因此,新时期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工作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以建立健全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以海量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的清理、整合和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组织、政策、标准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提高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程度为宗旨,有效改善地质资料服务环境,提高地质资料公共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的需求,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3.1 加强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政策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搭建统一的服务平台,在统一政策体系框架内,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行为,为社会各界提供地质资料服务。
进一步完善地质资料公共服务政策,其中,定价原则与标准是推动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与共享的核心问题,涉及无偿、有偿、有偿的程度、信息的成本费及信息服务费等诸多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有效地平衡地质资料的生产者、用户与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
同时,要建立健全客户服务机制,明确服务范围、服务目标、服务方法手段以及客户的权利和义务等,建立服务评估机制,切实提高地质资料公共服务水平。
3.2 加强地质资料服务资源积累,推进“一站式”服务
地质资料服务资源的不断积累与更新是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的工作基础和关键环节。馆藏机构需要源源不断地接收新成果、新资料,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第一要加强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把应该汇交的资料及时收上来,为社会提供服务。第二要加强实物和原始地质资料的管理,开展清理工作,把重要的实物和原始地质资料汇交上来,丰富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内容。第三要通过开展馆藏资料数字化建设、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重要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重要钻孔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和境外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实现地质资料公共服务资源的积累。同时要整合多种地质信息资源,构建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搭建“一站式”地质资料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树立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的新形象,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
3.3 增加地质资料公共服务投入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国家在地质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积累了海量的地质资料成果,与国家对地质工作的巨额投入相比,作为保管这些成果资料的地质资料部门长期投入不足,因此,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工作的投入,认真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切实解决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4 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队伍建设
人员紧张已是资料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急需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这是提高服务水平的根本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多样化、专题性的服务。
3.5 加强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宣传
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各种媒体,通过专题报道、成果发布、科普文章、宣传橱窗和发放宣传品等形式开展服务宣传工作,扩大用户群体和服务领域。
2024-10-2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