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着上厕所真的比坐着上厕所对我们身体更好吗?
如果是以坐厕来上厕所的话,那么耻骨和直肠肌只能得到一部分的放松,只有用一个蹲着的姿势排便时,肌肉才能够完全的放松。用这样的姿势来排便,不仅可以让自己更舒服,使肌肉完全放松,还可以是排便更加的彻底。如果家里是使用马桶不方便蹲着的话,那么可以在马桶旁边放一个小凳子,将脚踩在小凳子上面模拟一个蹲着的姿势来排便。
首先我们在上厕所的时候,无论是坐着还是蹲着,都对我们的心脏气血都不好。更容易造成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所以,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蹲着大便。
2、其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时间不能过长,我们上厕所都不要超过5分钟。
3、上厕所的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痔疮,内痔脱出等疾病,给健康带来害处。 4、最后我们在平日生活中要保持营养均衡,适当锻炼,保持大便的软化和通畅,最好每天大便一次,而且最佳时间是在早上。
“国外有人做了相关的研究,将坐着拉粑粑和蹲着拉粑粑的人做了对比,发现蹲着的人排便时间减少也觉得更轻松,因为蹲着更加符合人体身体排泄的结构,所以认为蹲着拉粑粑比坐起更好。
究其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 蹲比坐的“肛直肠角”角度要大,拉粑粑更轻松不容易便秘。
从专业的医学来看的话,这种说法的理论依据与一块『耻骨直肠肌』的肌肉有关,这块肌肉是个圈圈的形状,把直肠圈到里头勾起,让直肠形成一个向前的角度,被称为“肛直肠角”。而这个“肛直肠角”角度的大小,会根据我们人体站、坐、蹲等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一般正常的坐姿,“肛直肠角”差不多有80~90°,蹲下的时候还会多10~30°左右。
『耻骨直肠肌』平时用来约束直肠,有利于储存大便的,在你拉粑粑的时候,『耻骨直肠肌』放松,“肛直肠角”增大,拉粑粑时候就轻松,而“肛直肠角”小的时候,就需要你多挣一下,也就容易引起排便不畅。
按照这个思路,坐马桶比蹲坑的角度小,自然拉粑粑,更容易发生便秘。
理论上没错,而且部分排便不畅的人群用改为蹲姿排便后,排便情况的确有改善。但该理论目前为止并未获得医学界广泛认可。
排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由上到下的多个神经反射和很多条肌肉,乃至心理活动对排便都有影响。
再说了,便秘是一种病理状态,是先有疾病再有排便不畅的感觉。
此外,有一个重要观念需要灌输给大家,那就是偶尔一、两天甚至几天拉不出粑粑,都不算问题。
比如放假作息时间打乱、比如长途旅行都可能影响排便规律。只有排便次数每周少于三次,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这样的情况持续半年以上才称之为慢性便秘,才需要治疗。
② 蹲的时候腹部压力比坐马桶大,可以减少腹部用力,不容易长痔疮。
按照这种说法,坐马桶的时候腹部压力小,在拉粑粑的时候就会用力一些,也就增加了腹内压,容易引起痔疮的发生。
确实,腹内压增高是引起痔疮的后天原因之一,但我们还是要说,光从蹲和坐的姿势来解释痔疮的发病,真的不科学。
随便你用哪种姿势,上厕所的时间太长都会引起痔疮。因为长期保持一种动作如久坐久蹲,都会影响直肠海绵体的静脉回流,让它过度膨胀,也会导致它的支撑结构失去弹性引发痔疮。
蹲着排便相对于坐着排便,更为健康,家里如果没有蹲厕,可以在马桶旁边放一个小凳子,以后就蹲在小凳子上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