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大坝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混凝土坝分为重力坝、拱坝和支墩坝3种类型。
①重力坝:依靠坝体自重与基础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承受水的推力而维持稳定。
重力坝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施工较容易,耐久性好,适宜于在岩基上进行高坝建筑,便于设置泄水建筑物。但重力坝体积大,水泥用量多,材料强度未能充分利用。
②拱坝:为一空间壳体结构,平面上呈拱形,凸向上游,利用拱的作用将所承受的水平载荷变为轴向压力传至两岸基岩,两岸拱座支撑坝体,保持坝体稳定。拱坝具有较高的超载能力。拱坝对地基和两岸岩石要求较高,施工上亦较重力坝难度大。
在两岸岩基坚硬完整的狭窄河谷坝址,特别适于建造拱坝。一般把坝底厚度T与最大坝高H的比值(T/H)小于0.1 的称为薄拱坝;在0.1~0.3间的称为拱坝;在 0.4~0.6间的称为重力拱坝。若T/H 值更大时, 拱的作用已很小,即近于重力坝。
③支墩坝:由倾斜的盖面和支墩组成。支墩支撑着盖面,水压力由盖面传给支墩,再由支墩传给地基。支墩坝是最经济可靠的坝型之一,与重力坝相比具有体积小、造价低、适应地基的能力较强等优点。
按盖面形式,支墩坝主要可分为3种:盖面为平板状的称为平板坝;盖面为拱形的称为连拱坝;盖面由支墩上游端加厚形成的称为大头坝。支墩坝一般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和重力坝比较,支墩坝具有如下特点:上游盖面常做成倾斜状,盖面上水重可帮助稳定坝体;支墩坝构件单薄,内部应力均匀,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支墩的侧向刚度较小,设计时应对侧向地震时支墩的工作条件进行验算;支墩坝对地基条件的要求较重力坝高。
扩展资料
混凝土坝的安全可靠性计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坝体沿坝基面、两岸岸坡坝座或沿岩体中软弱构造面的滑动稳定有足够的可靠度。
②坝体各部分的强度有足够的保证。
混凝土坝在19世纪后期才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1936年,美国建成坝高221.4m、体积336万m³的胡佛(Hoover)坝,是现代混凝土坝建成的典型代表,其主要标志是:
①建立了较实用的坝体应力分析法。
②采用较合理的坝体构造。
③提出了较完整的施工方法和采用了相应的施工设备。
④制定了较完善的控制混凝土开裂措施。
⑤用安全系数 来协调安全与经济的关系等。全世界已建的坝高在百米以上的大坝中,大部分是混凝土坝。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施工技术和机械化有所提高,土石坝的建设技术得到了发展,混凝土坝的比重有所下降。
但随着混凝土坝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特别是碾压混泥土筑坝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坝建设将开创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土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