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香山,梁衡,阅读答案

 我来答
甘绢钱婉丽
2019-04-17 · TA获得超过378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85
采纳率:28%
帮助的人:193万
展开全部
1.作者开篇提到“香山性格的那一面”具体含义是什么?既然香山有“那一面”性格,当然应当有另一面性格,请用一个
句子
概括香山的另一面性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香山
冬日
表现出来的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必须都有。)
②香山春、夏、秋三季的妩媚、丰腴、绰约的
美感

2.“这时太阳从
东方
冉冉升起,走到
松枝
间却寂然不动了。”“寂然不动”显然有违常理,请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用来表现作者内心澄静、安闲,
天地
如同静止了一般的心境。(关键词:“内心”“心境”;“澄静”“安闲”“天地如同静止了一般”)
②由于树高大(或参照物不明确单一),因而短时间内难以看出它移动。(关键词:“树高大”或“参照物”;
“短时间”或类似词语)
3.文章第③段,主要是把冬日的香山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作对比,好处是什么?在第④段
开头
,作者描写
松树
时,为什么要“与春夏相比”,而不是与春夏秋相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把冬同春夏秋三季比较,是因为春夏秋都能突出冬日香山的“清、静”、“草木去而山石显”的特点;只把春夏与冬比较,是因为只有春夏能突出香山“草木变”而“松柏不变”的特点,而“秋”在这点上与冬相近,不能突出冬日香山的这一特点
4.下列对这篇
散文
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提到香山,人们的印象都是它满山的
红叶
,但这篇散文却选择了冬日香山这一角度来写,说明作者是一个非常喜欢“虚静世界”不喜欢“游客满山”的“人的世界”的人。
B.全文以作者冬游香山的
游踪
为线索,把一路所见到的
夹道

丁香
,层层
片片
的灌木,黑森森的
石崖
,蜿蜒的
石路

路旁

巨石
,不变的松柏,
山脚
旁的
翠竹
,茫茫的
烟霭
,隐隐的亭台慢慢写来,但以对香山巨石的描写作为主体。
C.作者提到苏轼夜深人静时
游承天寺
的内容,采用的是类比的方法,让
读者
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冬游香山的那份“神清气朗”的感觉。
D.文章多次提到“清”“静”,结尾“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与文中的内容呼应,表明文章的中心是表现作者
游香山
而感受到的“清”“静”之美。
E.第三段中,作者把过去来时所见的丁香、灌木、
绿草
和现在所见的丁香、灌木、绿草作对比,从而突出了冬日香山的“草木去而山石显”的特点,为后文作者的感悟作了很好的铺衬。
解析:A
作者认为香山
四季
各有特点,所以文中香山冬日来写,仅是写作的
主题
的需要,与作者心理性格无关。B
以对香山的山石、松柏的描写为主体,从而表现
主旨
。D
主旨是冬日香山所
给人
的感受,即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