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怎么败给刘邦的?
文|史弟
乌江旁边,项羽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认为是“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于是心生死志,自刎而死。
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尸体则被五马分尸,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五人各得其一体,五人因此纷纷被封侯。
堂堂西楚霸王,当初天下无人与之为敌,兵锋所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屡屡把刘邦杀得如丧家之犬,最终却死得连尸身都无法保存,这是项羽个人的悲剧,也留下了千古遗憾。
项羽为何败给刘邦?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项羽和刘邦性格有什么不同呢?当他们两人看到秦始皇出行的仪仗队时,一个说“彼可取而代之也”,一个说“大丈夫当如是也”,便可管中窥豹,看出项羽和刘邦性格之不同。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豪气万丈的话语,更充满了一丝不懈,哪怕你是秦始皇。
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同样是雄心壮志,但却是一种平视,认为大丈夫,应该像秦始皇这样,其中还有一丝艳羡。
在后来四年的楚汉争霸中,两人此番性格在战争中多有体现。
连秦始皇都不放在眼里的项羽,自然现实中也没几人入得了项羽的法眼。
于是,在战争中,项羽一方面表现的颇为残酷和血腥。章邯20万降卒说杀就杀,秦王子婴以及整个秦国宗师全部杀掉,还一把火把偌大的阿旁宫给烧了。
对于有违他意志的人,则是喜欢把人炸成油条,即所谓的烹杀,哪怕是义帝,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也照杀不误。
刘邦虽然也有屠城之举,但毕竟没有那么肆无忌惮。更主要的是,刘邦还知道跟百姓“约法三章”,不管这是不是一种政治作秀,起码体现了刘邦仁慈的一面。
而一个帝王,必须霸道和王道并举,才能实行较长的统治,不然充其量如暴秦一样,二世而亡。
另一方面,项羽对于手下既没有给予足够的信任,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嘉奖。
刘邦手下的韩信、陈平等大将、谋士,本来都是出自楚军阵营,奈何项羽不具有伯乐的慧眼,白白将人才让给了刘邦,最后反过来将自己灭了。
举例来说,韩信自不消说,平生没有一败,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被时人称之为“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陈平何许人也?范增之所以被项羽气走直至毒疮发作而死,就是陈平用的离间计。
范增是项羽的亚父,也是项羽手下唯一可以与萧何、韩信、陈平等并称的人物。
可即便如此,在鸿门宴前,当范增建议出兵攻打刘邦;在鸿门宴上,当范增竭力上劝杀掉刘邦,项羽却始终犹犹豫豫,露出妇人之仁。
在荥阳之战中,范增建议尽快攻打荥阳,让刘邦陷入绝境,然而陈平用了一个离间计,轻轻松松将项羽和范增之间的信任稀释干净。
更别说钟离昧、龙且等将领,跟随项羽征战天下,倾力杀敌,却没有从项羽手中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反观刘邦,看到萧何月下追韩信,立马在汉军阵营中当着所有士兵们的面,公开拜韩信为大将军。
当汉军在关外开疆拓土的时候,能够把关中的权力全权交给萧何处理,秉持着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的原则。
也正是因为这种完全的信任,刘邦也获得了相对等的收获。
性格决定命运,着实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