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后是什么学位
在中国学位结构中为基础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
由学位授予单位依照本单位的学位授予条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授予。
学士学位表示学位取得者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大学本科毕业后是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是硕士学位,博士生毕业后是博士学位。学位是标志一个人学历的头衔,即一个人通过学习取得学识及相应学习能力程度的标志,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颁发。
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掌握并专精于某一学术领域或职场专业。在主攻的学术领域中,合格的研究生必须要能同时了解学术理论与现实状况,运用理论来分析、审辩式思维和专业运用知识。并且比学士更能解决复杂问题,拥有更加独立和缜密的思考能力。
扩展资料:
中国的学位制,严格说来是近代才开始建立的,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已有类似现代学位制的涵义。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正式设进士科,实行以策取士,这是科举取士的开始。
唐代的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备﹐而且科目繁多,武则天统治时期已有殿试。
宋代大体沿用唐制,以明经﹑进士两科为最普遍,而考取最多者为进士科。由“道”(当时行政区划的名称)考试及格者称“贡士”和“举人”,送中央礼部考试﹐及格者称“进士”。
明代科举制度尤为完备,省试取中者称“举人”;殿试取中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
清代科举制度与此大致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位
大学之后是硕士。
为表明学位获得者学术水平的差异,对学位划分等级,形成学位层次,以不同的学术称号授予学位。不同国家文化传统和授予学位历史的不同,对学位等级的划分也不同。多数国家将学位划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研究生教育的初级学位。硕士学位以大学本科教育和学士学位为基础,分为学术性硕士学位和专业(或职业)硕士两种类型。我国硕士学位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13个学科门类以及40种专业硕士学位。
扩展资料:
获得条件
一般来说,同等学力申硕一般需要符合5个条件:
1、申请人获学士学位后具3年以上工作经验。
2、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资格审查。
3、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一般学校会安排14-18门课,每门课修满学分并考试合格,取得《结业证书》。
4、通过每年5月举行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须在4年内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5、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学位论文,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另外还需要在国家统一刊号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硕士学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位
硕士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不担任教学等任务)--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是工作职位,并不是学位)
博士学位为最高学位。